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整整九年,历尽千辛万苦,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一直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的精神世界里,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可受穷也不可放弃道义。孔子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他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正如老子所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述而不作”,传承而不创造,这是一种保守和创新力不强的表现;是一种简单的传承,是一种不可能促进发展和进步的陈旧观念。“信而如古”,诚信而喜好古代文献,这并不为过,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大力倡导。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目的。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去发展自己;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去抓住机遇。医学是一门传承和经验科学,特别是中医,需要在学校里和临床工作中,“默而识之”,不断积聚。“学而不厌”的前提是要有兴趣,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乐在学中,这是一种学习态度和毅力,年轻人要有不懈学习的精神,以探求医学的未知。“诲人不倦”是对师长、学长的要求,医学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年长者有教育学生和后学的义务和责任,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这样,我们的医学事业才能不断向前。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种人常常是心无追求,人无长进,学业无成,仁德全无。孔子倡导修德、好学、向善、从义,这是一种人性的积极本能。人应有人品,官应有官德。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不论大事小事,其结果必将都是坏事。道德是医学的根基,是快乐人生的源泉。作为医生,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应信奉仁义道德,努力掌握救死扶伤的本领,真心实意地为百姓服务。孔子强调,每个人应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应该从某一事物中有所悟,应有思有想。孔子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能“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其是否可教的标准之一。启发式教育,是希望学生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是希望学生能从内心深处有所表达;是希望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基本的思维方式。“申申”即舒坦、衣冠整洁;“夭夭”即飘逸、斯文舒畅。这种自然、放松、旷达的生活是现代人所向往的。人生如登山,并不是为登山而登山,而应在登山的过程中观赏沿途的风光,体会攀登的乐趣。整天不得闲的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重,身心的压力和负担使我们被无形的鞭子追打着一直向前,心灵的枷锁使我们疲惫不堪、失落日增。我们应向圣人学习,抛开名利所累,保持健康的心态,平淡轻松过一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慈悲之心、仁人之心、同情之心的人,“食于有丧者之侧”,是不可能旁若无人、大吃大喝、谈笑风生的,一定是心怀悲哀之意,面露悲伤之情,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显示出其对他人悲伤的感同身受。同情心是一个人崇高人格的表现之一;通情达理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为人之道;对他人的尊重是自己获得他人尊重的基础。没有同情心的人是麻木的,感情上是有缺陷的;没有同情心的人不可能有进取精神和廉耻之心;没有同情心的人不可能与周围人及环境和谐相处。孔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一种慈悲为怀的礼节,也是符合一个人情感发泄的规律。哭笑无常、行为反常,不是君子之所为,是小人之行径,是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内心和行为分离的表现。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对环境的尊重和认同是环境和谐及社会和谐的意义所在。“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孝道”和“悌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黄香温席”以孝敬父母,这是“孝”的榜样;“孔融让梨”以谦让兄弟,这是“悌”的模范。
孔子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可与“三军”同行,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常常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而最后必致失败。遇事谨慎者必多思多想,然后策划完善后行事,这样必会成功,这些人常常有见地、有创新,可以与其共事。“临事而惧”者不是胆小怕事、无所作为、畏缩不前,而是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责任和敬畏,是“慎行”而“好谋”、周密而勇为的一种承担。医学是一门关系人生命和健康的学科,医生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和渴求健康的人群,应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境,应有“临事而惧”的心态,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
千万不可有马虎之心、推托之意,面对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这一份事业,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子认为,财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财富如“不可求”,就做好本职工作,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从吾所好”。“齐、战、疾”是指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或关系民生和国家利益,或关系仁德修养和内心纯洁,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医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在领悟中升华的,热爱医学并为之陶醉和感动,如“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性情中人的真情流露。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是其心使然,心中怎么想,言行举止就会表露无遗。“求仁”者必“得仁”,求恶者必成恶。孔子反对争权夺利,赞美“伯夷、叔齐”的相互让位,“礼让为国”是一种大度,也是一种责任。医院的各级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应在自己的任期内努力培养后备人才和接班人,如有年轻的优秀人才,就应甘做绿叶,应有大气魄,主动“礼让为院”。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这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论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对于做学问、修仁德的人来说,生活朴素、简单、单纯,其实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调,也是一种适合修身养性的环境。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的奋斗和坚持,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富足。
精神上的恐惧和不安、道德上的自责和贫乏,会使人产生心无归宿、人无着落、命运渺茫的感觉,会使人的心境破坏殆尽。“不义”的“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一种对道义的敬奉和坚持,是一种对心灵和灵魂的承诺和实践。仁德如皮,财富如毛;心灵如皮,幸福如毛;道义如皮,荣誉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孔子认为,如果“五十以学《易》”,就“可以无大过也”。“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世事、专业和人文会有不同的感悟。人生历练的积累可以使自己更加成熟,年长时去学习知识,会有别样的收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极高,“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好学、乐学、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和善、平等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是人生成功的保证。人“非生而知之”,只有“好古,敏以求之”,才能掌握知识的真谛,才能洗涤灵魂的沉淀,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智者不惑,仁者不惧,勇者不忧,“天生德于予”,自可广行仁德之事,广播仁德之种,广收仁德之徒。虚心学习,应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不耻下问,并善于求问。所谓“学问”,即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只有不断求问和学习,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不知而作之”,应“多闻、多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误人子弟,这是一种无知和耻辱,也是一种公害和讽刺。好学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艰辛和坚持,君子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其道,”并达到“乐之者”的学习境界。
日常行为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领导人的规范言行能传染并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使身边的员工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言传身教。有什么样的医院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医院,就会有什么样的医院员工。孔子教导学生四方面的内容:“文、行、忠、信”,既有文献的学习,也有自身行为的规范,更有为人处世的原则性问题,这就是忠诚和信义。世上“圣人、善人”不多见,但“恒者、君子”时有之,但“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虚伪之徒,是难以长久地保持节操的。
同样是抓鱼,“钓而不纲”,这是人道的演绎和升华,是爱人及物的表现;同样是抓鸟,“弋不射宿”,这是“恩及禽兽”、杀生有道的表现。钓鱼有限,而网捕无度;射杀飞翔的鸟,是给其以逃生的机会,而射杀夜宿的鸟,是一种出其不意的人性残忍。
爱动物,爱身边的一切,就是爱人类自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没有关系,去学习就可以了,但千万不可不懂装懂,到处卖弄,误人子弟,不可成为“不知而作之者”。“多闻,择其善者从之;多见而识之”。
“不知”者“多闻”、“多见”、“多学”,必将成为智者,变“不知”为“大知”。作为学长和老师,应有“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努力将医学的专业知识、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
“生而知之者”是天才;“学而知之者”是圣人;“困而学之者”是君子;“困而不学者”是小人。孔子自认“我非生而知之者”,其在《论语》中也未提及此类人,舜有“大知”,也是“好问、好察”的结果。天才可求不可遇,可求的意思就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来成就天才的。君子有大智,小人仅有小智。自觉主动学习的圣人和“困而学之”的君子可重用,而“困而不学”的小人,“孺子不可教也”,不可任用。医务人员要养成强迫自己读书学习的习惯,从书本和生活中不断吸取知识和营养,使自己更加完善和优秀。
如果一个人“洁己以进”,应鼓励其进步,“不保其往也”,不可死盯住其过去的缺点和过错。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员工现在的每一点进步,不要纠缠于既往的错误和过失,要一切向前看,要看人积极上进的一面,这是医院领导宽广胸怀的一种表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作为君子应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之心,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容纳各种事件而不计个人得失。“坦荡荡”的君子之心来源于其“心底无私”,只有无私、无欲,才可有“天地宽”的境地和“刚”的胸襟。一个“坦荡荡”的君子必是一个淡泊私利的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而追求高尚情操的人,一个正直善良、通情达理的人,一个忠诚老实、勤奋好学的人。“君子坦荡荡”,用心于正,疏于防范;而“小人长戚戚”,用心于邪,暗施诡计,使人防不胜防。平心而论,我们绝大多数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子,也不是彻彻底底的小人,常游于二者之间,所以,我们既有“坦荡荡”的胸襟,又有“长戚戚”的体验。君子“自己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小人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孔子认为,“仁”时刻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我欲仁,斯仁至矣”。“善”与“恶”常在一念之间,常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遥。要允许别人,也要允许自己犯错误,问题的关键是事后的态度和改进。
“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认为,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让其再唱一首,然后自己与其一起和唱。孔子认为,“奢则不孙”,浪费奢侈就会变得傲慢无礼,“与其不孙”,“宁固”、“宁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