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透露出十堰市大规模开山的意图。而据了解,“十堰市东、西新城”发展项目一共计划开发86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其中绝大部分依靠“削山造地”。这个面积相当于再造一个十堰市。对于急于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十堰市,似乎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加需要土地,这里进行的“削山造地”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新一轮城镇化的缩影。但大规模“削山造城”符不符合当地发展实际?这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吗?如此大规模“削山造城”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官员表示,千亿“削山造城”无论是算生态账,还是算经济账、民生账,都不轻松。
此前,《中国新闻周刊》也对甘肃兰州市削山造地进行了报道。但整个削山造地计划的环评与地质灾害评估尚未完成。
与上述地区相比,国土资源部倾向于支持云南开展城镇上山、工业上坡试点,希望云南能在这方面做出示范,形成经验。云南的“城镇上山”,不是上很高的山、很陡峭的山、很险峻的山,而是指低丘缓坡。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8-25度的坡地,特别是将荒山荒坡作为建设用地。
同时,城镇向山地发展,减少了占用耕地规模,也远离了密集的农田、村庄,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有所降低,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
目前,该省各地市正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保护坝区农田、建设用地上山”战略部署进行进一步规划,并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衔接。规划调整完善后,已通过审查的66个县(市、区)新划定基本农田196.7万亩,坝区现有耕地中基本农田的保护率达82.14%,坝区调出建设用地面积达16.27万亩,山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达32.39万亩。
2013年2月18日,云南省在昆明召开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扎实推进“城镇上山”为抓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依法行政,做好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有力保障发展,服务民生,打造和谐人地关系。会议指出,2013年,针对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加大,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现象依然突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协调难度加大等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全力做好推进山地城镇建设,依法依规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深入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五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为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年度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协同工作措施,强化“大家管、大家用”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健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协同防查机制,构建规范和谐的厅州市协同配合机制;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严格管理措施,严格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队伍自身建设措施。
强镇扩权之路该怎么走——浙江试点“撤镇设市”
〔问题〕
乡镇是中国现行行政体制中的最基层政权。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东南沿海、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涌现出了一批经济强镇。这些经济强镇无论是在人口数量上、工业化程度,还是在环境等各方面不亚于中小城市。然而,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这些乡镇的发展却面临着财政留成少、人手紧缺、事权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从而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强镇扩权成为解决这一窘境的必然选择,其目标就是给强镇“松绑”,给强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虽然强镇扩权已在全国试点,但是未来路在何方,仍是争论的话题。
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来说,扩大权力是必然之举,但是应该扩大何种权力、扩大到何种程度、扩大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却仍然是未解的难题。
〔案例〕
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孙景淼在2012年12月25日举办的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开展撤镇设市的制度和路径研究。随后,在该省举办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传来消息,浙江初步考虑建立小城市试点镇用地指标单列制度,争取国家在浙江率先开展撤镇设市试点,将条件具备的镇升格为小城市。
“撤镇设市”目前只是一个设想,还需要具体的调研、论证,并向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上报。而实际上,这27个试点“中心镇”已经在财权、事权、人事权以及用地等方面得到了扩权,这也符合了国家力推的城镇化道路。
设想“撤镇设市”
浙江自2010年启动全省小城市试点之后,相应的权限已开始下放至试点镇,现在已经有29个部门400多项权限下放。
根据规划,被赋予县级权限的试点镇,到2015年要实现年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其目标主要是通过“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保障用地”,在城市规划、产业转型、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目前,这些镇的大部分党委书记进入了所在县(市)委常委,镇长明确为副县长级,列席县(市)政府常务会议。一旦撤镇设市,整个镇的行政级别很有可能会提升为县辖市。
同时,浙江省给予试点镇所在县(市、区)土地指标切块总量2%的倾斜,2011年通过切块指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5280亩,各级下达给试点镇用地指标10684亩。
浙江还规定在试点镇工作满3年、居住和缴纳保险达到一定要求,本人、直系亲属及配偶可以直接在当地落户。
中心镇变小城市关键做好四件事
规划“小城市”试点主要是“人大衫小”的苦恼所迫。以诸暨店口镇为例,6平方公里的地面上产生了6家上市公司,经济体量抵得上中西部地区一个县的财政,面积仅占全省3.9%的27个镇地区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5.8%。
而扩权之后,这些方面的限制正在逐步减少,但部分试点镇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城市功能比较薄弱,“小马拉大车”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认为,关键是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小城市也能承接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如何打造更紧密联系的网络,真正释放当地民营经济的活力,而不只是一个个零散的功能齐全的中心镇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效的机制。中心镇变小城市关键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一是经济转型发展加速,让农民在中心镇里找到上班、创业的机会。
培育小城市,必须有产业充分发展作为坚实基础,产业发展了,农民就能告别耕作,就近来到身边的中心镇务工、经商、办厂。在这些中心镇里,农业将上规模,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精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土地流转让试点镇的农村人口流向工业和服务业。
试点镇要上马旅游、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这些无烟产业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二是完善试点镇的城市功能,让它们展现具有城市魅力的新形象。
要形成比较完备的水、电、路、气、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试点镇设施功能,在试点镇里合理分区,住宅区、工业区、餐饮区、观光区、商务区……城市里应该拥有的功能区应有尽有,井然有序。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三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添城市发展的新活力。积极推进具有吸引力的农民市民化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集约集聚发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小城市管理体制创新。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合力发展的新优势。在落实已有的差别化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培育年限、用地指标分配等方面有所突破。
〔思考与启示〕
推进城镇化市和镇应具有更多的地方自治权
面对强镇扩权,我们一方面必须承认其必要性,看到其产生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和解决扩权后存在的问题,使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推进城镇化需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而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实践“县辖市”体制,赋予乡镇一级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未来,省和县将是广域型政区,市和镇则是城镇型政区,前者是面,后者是点,点面结合,和谐共生。同时,市和镇应具有更多的地方自治权。
未来,城镇及县、县级市将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主要的载体,这一基础如果发展得不好,会对城镇化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浙江推行的镇级市试点颇有价值,27个镇可以先往前一步,一段时间后系统总结经验,再从体制上进行突破。它们可能会探索出一条城镇治理的新道路。
城镇化的品质怎样提高——广东乐从镇建智慧城镇
〔问题〕
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的发达地区,几乎已耗尽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潜力,不得不向品质提升转型。新趋势将是城市建设精细化、城市生活智能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满足潜在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的基本需求。
〔案例〕
商贸业升级,发展物联网
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镇仅有78平方公里,却集聚了世界最大的家具市场、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市场、华南最大的塑料交易市场。乐从镇选择的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宜居度。
乐从镇与周边工业镇不同,主要发展商贸业。在当地,商贸升级最大的障碍是各商家单兵作战,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平台,难与国际接轨。
物联网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能解决迫在眉睫的产业升级需要。它能通过手机终端实现智能导购,商家将价格、地理位置、促销折扣、产品搜索等功能快速推送给消费者。第一个试点在乐从顺联家具城,目前实现的功能相对简单,更好的应用方式还在探索中。例如,家具中植入芯片实现可溯源,但因为家具制作流程复杂,目前还在寻找合适的植入环节。
首选物联网,还因为它相当于智慧城镇的基础建设。乐从镇正以此为基础做一个智能村居项目,地点选在葛岸村。智能村居将对门禁系统实施改造,刷卡进门可自动识别身份信息,方便安全管控和财产保护,还能对流动人口进行身份登记。从生活服务上来说,智能村居将为每户村民配备一个置物箱,村民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实现网上购买蔬果等食品和生活用品,这些都会直接配送到置物箱,而且所有采购物品都可溯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市场通过打造现代服务业实现盈利,不会加重本地居民的负担。村民网上采购,企业会跟供销中心结算,抽取利润分成。
而给村民提供的置物箱安装了液晶屏,可以卖广告,消费成本不会增加。
乐从镇正在实施的家具物联网、智能市场安监、特种设备智能监控、内河涌智能监控等项目,2013年上半年正式上线。
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外来人口
乐从镇有13万人流动人口,智慧城镇的建设也有利于为这部分人提供更均等的公共服务。
由顺德区整体推进的市民卡项目,在2013年3月正式上线。市民卡采取免费申领的方式,目前可实现社保、医疗、公共交通、小额支付的功能,未来会真正实现一卡通用。2012年12月底,市民卡已举行首发仪式。市民卡好比是居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但在功能上多元化,并且让流动人口享受同等待遇,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也为政府管理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和国内其他地区主要靠政府投资不同,乐从智慧城镇的建设原则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企联动”。其涉及公共安全和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而对于可以商业化运作的领域,政府提供配套资金,主要依靠商业模式实现。
市民卡还有很好的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功能。这一功能对居民使用没有实质影响,但对企业来说,拥有这一功能就能建立托管账户,拥有了和银行分账的权利。但这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发牌照,短期内很难获批。
不过,由于存在权限和行政层级的限制,市民卡要最终实现一卡通用,把社保、公交、银行、医疗甚至更多领域统筹起来,并不容易。市民卡由企业投资运营,费用不由市民承担,这意味着企业会分掉一些部门利益。
在顶层设计上,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做好商业规划,尽可能规避商业风险。专家建议,万一实在遇到困难,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扶持,确保项目维持运营。
庞大投入到盈利模式仍需时日
2012年4月获批国家级智慧城镇试点后,乐从镇向住建部提交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显示,整个项目建设总投资预计60亿元。
目前,佛山市和顺德区政府可能会在具体项目上给予扶持,但对于整个乐从镇的智慧城镇建设并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主要投入还是来源于镇政府。乐从镇计划连续8年,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10%,即1亿-1.5亿元资金用于智慧城镇建设。很显然,8年12亿元,远远不能满足智慧城镇的资金需求。乐从镇目前找到了由政府引导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这是一种创新。这样政府投入的压力会小很多。企业已经在这儿落地了,即使政府领导班子换了,也不会影响项目的延续性,不会沦为政绩工程。
智能市场安监、电梯监控平台、内河涌智能监控三个项目的招标结果公告显示,这三个项目已于2012年12月底完成招投标,采购人是乐从智慧城镇发展中心。这是一个代替政府行使智慧城镇的开发和管理职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政府拨款维持正常运营,其任务包括前期调研、信息分析、招投标、实施管理,以及对产业园区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