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人很轻微地走了进来。
年轻人看到大家都把目光投来,很是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微笑着说:“不好意思,我迟到了,你们继续。”
众人不解。姬天悦叫住年轻人:“可是林钊学者?”
“是,耽误大家时间了,您是?”
“我是此次会议的组织者姬天悦,那边还有给你留的一个座位,请入座。”姬天悦一边说着话,一边指向了空座位。
林钊疾步走了过去坐了下来。
“还请林钊做下自我介绍。”
“哦,我叫林钊,来自牡丹江,对载人深度太空行为略有研究,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指教。”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如此甚好,老夫并非妄自菲薄,自知宇宙之大,非我所能。况年岁已高,劳心不足,当颐养天年。”施仙云说。
“虽然我们主要做的是探索太空,但是相关工作除了航天人员都是在地球进行的,而且初期也并非让各位专家紧跟进度,只需做到未雨绸缪,如若在太空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也好有对应的方案。还望各位能以人类生存大局出发,尽些能力,我姬天悦在此先行谢过。”
众人又低声相互探讨一番。
“各位专家,请听我一言。”
众人停止了议论,向说话者看了过去。说话者是唯一的一名军人。
“大家现在都生活在和平年代,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工作方向。谁也不知现在面对的这个课题有多难,何时能够出现成果也是个未知数。所以很多人不想放弃自己原有工作来加入这个看似不能实现的事情上。施老,您也是懂历史、懂文化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是只看眼前,不做些对未来负责的事,时代如何进步?秦穆公后经历数代才得以统一中原,难道他知道凭借自己无法挥师山东六国,便偏安一隅,后面又怎会有始皇帝的丰功伟绩?当今社会,各门科学都非独立存在,人类的发展都要依赖各位所研究的成果,你们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如果你们都不带头为人类进步作出应有贡献,只想着自己的事情,普通人又如何能担当起如此重任?况且在座各位哪位敢说在自己的领域除了自己以外没人能做得了相关工作?现在的泛中华地区包含数百年前的中国、蒙古、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共有35亿人口,难道就找不出几个人能替代你我么?而我们有幸被组织选中,担当人类命运重任。我是一名军人,我为自己的使命所自豪,更加荣幸能够加入到这样一个为全人类做贡献的组织之中。”张空天说了自己的想法。
有很多人不自觉地鼓起了掌,但是也有些人对张空天的嘲讽有些不满,特别是施仙云。
“竖子一个,胆敢口出狂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深空探索,需时间支持,老夫怎可与尔等小辈耗费光阴,岂使吾为李广乎?”
“施老请息怒,张处长之意并非如此,只想各位能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在人类历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我们华夏儿女的辉煌,我辈还需有您这样德高望重之人来传播历史文化,不能放纵实验星球的发展。很多人都是以您马首是瞻,您的表率会影响极多人的想法、做法,还请三思。”姬天悦劝说。
“各位勿以我为首,吾乃散人一枚,自由惯了,不喜为人所扰,今日能来便是给足你姬天悦面子。他日你我再见还有好言相送,今日不必多言,我还是归去罢了。”说着话便准备起身离去。
“施爷爷,我作为一个晚辈,也很支持您的做法,毕竟自古秦人性子刚烈,不受他人言行所左右,喜我所喜,恶我所恶。今日更是耳闻不如目见。咱们现在在您的主场开会,您要是先走了,也不免让众人以为秦人排外。难道说您这‘地主’想让我们换个地方去完成人类的壮举?我想西安人也不愿意把这份殊荣拱手让人吧。而且您是有学识之人,泰山北斗一般给我们后辈人树立榜样,地区、民族都需要您这样的人坐阵,我们这些小辈也好安心工作。如果不能全力探索太空,他日这个壮举您希望是被英国人还是美国人带着日本人完成呢?日本人虽然与我文化同源,可介于当今社会,他们与北美组合在一起。我们能在其他星球传承中华文化,他们也能。我想您也不想让真正的传承者看着别人在传播自己的文化吧,就像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只是由于他们的传播,最后大家都记住了阿拉伯数字的名称吧。还请施爷爷再想一想。”林钊说到。
施仙云手扶在椅子上皱起了眉,想了一会儿说:“吾以弘扬文化为己任,岂容他人冒名而宣?这小子比那竖子言语好听得多。既然如此,老夫今日便暂作停留,与尔略作指导。”
“施老既已不走,还需多多提出建议。”姬天悦说。
“哎,吾乃观此小子为可塑之才,留此多授予文化,尔等勿要扰吾。”施仙云看了看林钊,“少年以何称之?”
林钊一看,这明显刚才没听自己介绍,也难怪,毕竟人家身份地位那么高,谁又能在乎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呢,于是又说了一下自己的姓名。
“林姓出于商之比干,后人因藏于林中,被武王赐姓为林,比干乃中华之文曲星,孺子需努力备至,勿辱文曲之名。”施仙云说。
“晚辈在此谢过,一定会以此激励自己。”
“好,各位都没有其他想法,我们还是继续讨论深空探索问题。”姬天悦看施仙云愿意留下,便转回话题。
此部分主要由航天科技人才参与,大家主要想法归结于先向已知的几个近处目标星球发射探测器来做进一步实地考察,如果有较为满足人类居住的星球,直接派遣相关人员到目标星球进行克隆生物实验,待实验成熟,便可派遣少量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建立外星基地,从而慢慢实现大批量移民。
可是探测器加速过程没有限制,很快就能够到达目标星球,后期的人类移民工作却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很难快速到达目的地。这样会把整个工程项目向后拖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林钊表示:“人类无法承受剧烈加速,主要原因是身体内血液在加速后对血管壁的压力急剧增加,而血管壁的破裂就会造成人的死亡。主要解决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加血液粘稠度,更加趋近于固体形态,这样能够与人体共同进行加速,从而减小对血管壁后部的压强,进而保证人体安全,可是这样做却会使得人体各器官的供氧不足,需要有辅助供氧措施,或是减缓人体器官的耗氧量;第二种是增强血管壁的抗压能力,在人体获得较大加速度的时候也能够保证不被血液压破,可是这种做法无非是增加血管壁厚度或是强度,厚度增加是在人体内很难做到的,而增加强度的副作用是会让后期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化,从而影响人员寿命。”
“此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在座的生物学类专家能否给出一些建议?”姬天悦点点头说。
“我还有点补充。”林钊继续说,“如果我们想在一个月的时间达到光速,最起码也要承受10倍重力加速度,所以我设想飞船以3倍光速行驶时,也要把加速时间节省至10天之内,人体所要承受的加速度需要达到起码60倍重力加速度,那么与现在的人类相比,可承受性就要增加至15倍以上。这样对我刚才所提出的方法就亟需要有一个切实可靠的实施办法。”
“小伙子的计算还是可以的啊,我怕的是血液即使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压强,人体自身也承受不住吧。不论是肌肉的拉伸能力以及各器官的抗压能力,都是承受不起的。恐怕人早已被压成了肉酱了。”陈涵说到。
“确实如陈教授所说,所以我认为现在制约人类走向深空的最大问题就是抗压加速过程。不把此问题解决,恐怕终尽我们一生也很难到达目的地。”
“此问题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解决了吧。冷冻——复苏技术早已能帮助人类在睡眠中到达远方。”潘子昂说。
“这不为假,可是冷冻后的人体抗压能力有所加强么?有研究表明虽有一定加强性,但与我们现在所需还是相差甚远。”林钊说。
“我倒是对此有些看法,想说一下,看看对大家是否有帮助。”金雅说到。
“请讲。”姬天悦说。
“我是研究深海生物的,在海底高压状态下依然有不少生命体在活动,此类生物的抗压能力超绝,我在之前找了一些朋友在尝试能否给人类也改造一下,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再借助深海潜艇而是孤身畅游其中。而且近期确实有了一些小成果。”
“有了成果?说来听听。”姬天悦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