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幽历9892年,暨南澹部洲唐历先天元年。唐睿宗李旦让位三皇子李隆基,造成实际把控朝权的太平公主势力受制,继而引发朝内两派势力倾轧加剧。为抚平乱象、重振朝纲,李隆基求问与老聃外世首徒“唐三杖”,欲借寒山寺势力与太平公主抗衡。为对抗寒山寺浩瀚如烟海的势力分支,太平公主亦求助于摩柯宗南澹部洲分支“梵净山”,欲在最短时间内重夺大权。但由于不知名原因,梵净山在不久后退出了势力对抗,造成太平公主一方居高难下,迅速垮台。
七幽历9893年,太平公主交出手中军政大权,自贬剑南道,恳请安居西南,随行仅带走了三百女眷。同年五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意求励精图治,开创大唐新盛景。由于曾求学唐三杖门下,故继承了道、佛、教三修的理念,将举贤重才、广开言路、以人为本、无为而治,作为治国第一守则,重用姚崇、宋璟、卢怀慎、张嘉贞等一批贤相重臣,同时文武并重,将重文尚武之风传递于大唐各个角落。
同年,姚崇向李隆基提出新政,列出“十事要说”,进一步巩固了建国初期的治国方针。但新政初定,天灾人祸不断。开元元年五月,唐境爆发百年难遇的特大蝗灾,面对灾害,李隆基摒弃儒士“听天命,认天灾”的理念,大力主张灭蝗,由姚崇亲自指挥,于各郡县对蝗群全力扑杀,创造了史上第一次国家级别的灭蝗胜利。而在灭蝗过程中,表现出众的各级官员,也受到了破格录用,进而补充了太平公主势力溃散后,留下的官员空缺。但由于官员变动规模加大,太平公主的残存势力也陆续浮出水面,在各个方面对新政的开展进行干扰。
七幽历9894年,暨开元二年,新政借力于寒山寺势力网,迅速打通周边各邦国交流渠道。用临近邦国势力,制衡边疆不稳定因素,同时以强硬姿态,奠定唐国在外交上的绝对主导权。以外制内,以内镇外,新唐朝大势铸成。但在部分偏险边关,仍有部分混乱自治的小城镇存在,据守于内外和睦的景象之外,通过暴力和欺骗手段,奴役百姓。
七幽历9896年二月,暨开元四年二月,李隆基遣松州都督孙仁献兵袭西南,大破吐蕃。彻底平定南澹部洲西南疆域的异邦势力。
七幽历9897年,暨开元五年,李隆基于东都洛阳接见海外各邦国遣唐使者,并大赦天下,以告皇恩。众多太平党羽,也在大赦之列。同年,李隆基遣使节队再登寒山,大举扩建寒山寺。并于次年,助寒山寺修成内外两门,内门依旧以唐三杖为首尊,外门则定名为“集贤殿书院”,为大唐培养各领域人才。
七幽历9906年,暨开元十四年,大唐于南境培植皮罗阁势力,与其他五诏抗衡。
七幽历9912年,暨开元廿年,李隆基授意信安王李祎北定契丹,将南澹部洲北境异族势力彻底降伏。
七幽历9918年,暨开元廿六年,皮罗阁一统六诏,建“诏国”,称为南诏。但在五诏溃败前夜,仍有三千子弟驾船远渡,欲重归九黎族宗家。
至此,南澹部洲南境乱象平定。万氏百族皆以唐唯尊,南澹部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时有言曰: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值此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仓廪实而重礼教,文法兴则摄万邦。
七幽历9920年,暨开元廿八年,大唐王李隆基以其开创的盛世大唐,超越了千古一帝嬴政的大秦,登上七幽四项榜“君榜”首位。
然而,美景之下,恰有暗流初涌;极盛之时,更有侵扰滋生。不只是行将就木的太平公主;或是继承太平“遗志”的残党;更有五诏背后更为强大的九黎族势力;甚至是暗中与寒山寺对抗的梵净山势力,以及其背后更为可怕的摩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