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同,姚州郡首富周大官人独子,今年十七岁。以唐代人的人均寿命,十七岁这个年纪的男娃,理应成家生子了,尤其是面对一大摊家业,更是应该尽到长子的义务。可这位周大公子偏偏不好女色,也不喜经商,反而对武学痴迷异常。
不同于寻常富少的三分钟热度,周之同面对武学,真正的做到了三更起,五更歇,无论风雨雷雹,无论严寒酷暑。
外人都感叹,周家少爷若是将这股毅力用在正途上,必能光耀门楣,让周家再添辉煌。可唯独周大官人非常开明,并没有强迫孩子做什么不喜欢的事,反而是大力支持孩子的选择,更是在这三地汇聚之处,为周之同寻觅良师。
此时院内坐着的三位,便是周之同的三位老师,这三人来自不同门派师承,曾经也都是心高气傲之辈,可当收了周之同这个徒弟后,慢慢的都被这个孩子的勤恳、认真所感染了。面对求知若渴的周之同,三个人逐渐放下了自傲,竭尽所能的去教导和培养他。不仅倾囊相授,甚至有时还会感叹自己学艺不精、教徒无方,没法让周之同再进一步。
也正是师徒间这种坦诚亲密的关系,潜移默化中,竟然在整个姚城县刮起了一股尚武的风潮。上至六十岁老人,下至五六岁孩童,全都开始到周家,陪着周大少爷,跟着三位老师,学上个一招半式。而这也正是姚城县全县尚武,全民皆兵的根本原因。
或许众人皆叹周之同浪费了天分,可惟独周之同感觉自己仿若置身天堂,因为他曾经做梦都想要的东西,这一世竟然全都得到了:一生高、富、帅,一手青釭剑,习得武艺,除暴安良!
此时周之同静静盘膝坐在屋内,气血平稳的在他体内做周天运行,可他的内心早已风起云涌。
“如果知道氧气可以依靠肺部过滤空气而得到,居里夫人会疯的吧。哎,也不知道居里夫人管不管这一块,反正牛顿的棺材板是摁不住了。要不是我还上过两天初中,知道这聚气的法门,其实就是靠肺部压缩空气,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在武学上进境神速啊。可惜了,上辈子少看两本武侠小说,多听一点课的话,今天可能连机关连弩之类的强大暗器也会做了。”
周之同心里一边盘算着,眼睛还忍不住瞄向自己的胸口,在他左胸上侧,连着肩胛的地方,有两道深绿色的痕迹,看起来就像是两道胎记,只是形状奇怪了些,像是两柄交汇的宝剑,而颜色离谱了些,仿佛两片茂盛的柳叶。
“哎,可恨当年脑子不灵光,逃跑时被食铁兽拍碎了脑袋,白白浪费了一条命。要不是父亲及时赶到,剩下的两条命估计也要交待。不过这生命条果真会随着我的境界而改变颜色,还真是神奇,聚气期只是由黑变淡,到了‘观自境’,居然还会染上新的颜色。不知道那寒山寺的唐三杖已经达到什么层次了,他的生命条又是什么颜色啊!”
随着他的思虑,那段被埋藏许久的回忆,又一次填满心间。
十七年前,他也是十七岁。成天捧着金庸、古龙,在录像厅里等待着浩南和山鸡。虽然他初中只断断续续的上了不到一个学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爱国、爱党、爱人民。哪怕只能每天在大街上游荡,即便不能像故事里的大侠一样,为国为民,仗剑天下,他也会寻找一切能帮助他人的机会,体会一下被赞扬时的喜悦。
可也正是他的做法,为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在那个时候,或者说在每一个时候,初中都上不完的人,肯定是玩完了。即便他乐于助人,广结善缘,可一到背地里,还是会被邻里街坊称为渣滓、蛀虫、小流氓;但是在渣滓、蛀虫、小流氓的眼里,他却是乐于助人、行善积德的“反派”:所以一来一去之间,他就变得不受所有人欢迎了。
可即便整个世界都不懂他,他还是捧着金庸和古龙,期待着浩南和山鸡,坚持着自己的侠义心,直到最后死去。
那一夜,月光甚好,他刚看完录像,想要去杂货铺赊一瓶汽水喝喝,不成想撞到了几个地痞在骚扰晚归的姑娘。
于是他冲了上去,……,地痞逃了,姑娘跑了,邻里视若无睹,他的血流干了。
他想着,自己终于也可以成为见义勇为的烈士了;可一睁眼,就到了这里。
那时他才一岁,刚会走路还有咿呀学语。
那个年代,以他的智商和理解能力,根本搞不明白什么叫做穿越和重生,他只是恐惧的活着,以为自己被原始人奴役了。直到他五岁时逃出家门,进了深山,惨死在熊猫掌下,他才明白这个世界和投币游戏一样,并不真实,却又置身其中。
他就这样,用一条命的代价,搞清楚了状况。而那一年,恰逢金燕出,七幽四项榜现。
自那以后,他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表现的像一个白痴。可他唯独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然后欣喜若狂的开始学武,试图在这个梦中才会出现的美妙世界里,一展侠义,除暴安良。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他真的在武学道路上获得了超然的成就。当然,这也和他父亲的支持,老师们的指导密不可分。有的时候,他甚至在想,也许正是因为上辈子积德行善,所以才能在惨死之后,到达最好的彼岸吧。
感受着体内凝练的真气,他知道自己终于跨过了凡俗与豪侠之间的那道门槛。
七幽大世,武学一途共分四大境界,最低境界就是聚气境,其次是观自境,更高为达物境,至高为归一境。
所谓聚气境,就是吐纳敛气,按照十进九出的呼吸法,凝练真气。呼吸每重复一次,聚气便多上一成,达到十成,则可以挑战下一境界。按照他可怜的科学素养,他习惯将其解释成,“压缩气体,凝练于身,提纯氧气,聚拢于肺”。虽然他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搞清楚了方向,自然就能进境神速,尤其是聚气十成以后,每多一成,气力便会暴涨一半,这也让他对基本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理解。相比于寻常习武者十四五岁聚气十成,开始内功与招式的学习;他在十二岁时已然聚气十三成,可依旧是在打磨着自己的基本功。
那个时候,形象似儒生的师父,刚进周家大门。面对刻苦认真,近乎偏执的周之同,他提出了“聚气二十成,天下无敌”的说法。最初,他只是想刁难一下这个无所事事的富家公子,可没想到痴狂如周之同,竟然真的开始朝聚气二十成努力了。那段时间,他甚至半夜三更偷溜去穎水河卧潜,冒着被湍急河水淹死的危险,只为了在险境中提升自己的肺活量。面对无比痴狂的周之同,儒生师父彻底放下了自己的偏见,开始耐心的打磨起这块璞玉。
不负所望,周之同在十四岁时,成功达到了聚气十五成,自十五成起,每增加一成,气力翻倍,可同样的,聚气会变得更难。而儒生师傅,其实也没有聚气十四成以后的经验,于是周之同的修炼,陷入了几个月的瓶颈期。
就在这个时候,光头壮汉师父出现了。他原是边军禆将,退伍之后流落此处,善使一双大锤,在硬气功方面的造诣惊人。随着他的出现,弥补了周之同在基本功领域的不足。那段时间,虽然周之同聚气没有进步,但身体素质却有了飞速的提升。
可是要说到他从何时起,进境最为神速,那就要提到一年前,道士师父的出现。
道士师父从未提过师承何门,但可以确认的是,他是三个师父中最强的,即便独斗另外两位师父,也能不落下风。自他出现以后,奥妙的聚气法门,还有神秘的白气药雾,成功的帮助周之同从聚气十五成跨越到了十六成。但到了十六成后,道士师父坦言,“之同年岁已大,再耽搁下去会影响到长远的习武之路”,于是三位师父便开始了内功招式的传授。
周之同依仗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的毅力,仅仅一年时间,就跨越了习武之路上最重要的门槛,达到了观自境之“初窥门径”。
所谓观自境,是武学一途的第二大境界,其中包括四个小境界,分别是初窥门径、登堂入室、略有小成、已有大成。只要是达到了聚气十成的习武者,就可以尝试凝练真气汇于丹田,化作人体内的第二颗心脏,再于体内打造出一副异于先天穴脉的人造气脉。可仅仅是这武学之路上的第一道门槛,就成功拦下了十之五六的习武者。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到不了观自境,即便是聚气一百成的天人,也不过是力能拔山的怪物而已。空有气力,没有内力,哪怕是普通的弓箭,都会对其造成致命伤,更不用说是破甲箭了。
而这第一道门槛之所以高,就是因为个人天赋的不同,导致聚气时积累下来的困境也不同。
天赋差的人,聚气少,可毕竟天赋差,所以很难跨过这道门槛;天赋高的人,聚气多,也正因为聚气多,在面对这道引发质变的门槛时,会经历更大的阻碍。
可对于周之同来讲,这道门槛居然弱不可见。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功扎实到可怕,另一方面,因为他对人体有着更科学的认识,而第三方面,则是因为来自三位老师的鼎力相助。于是他便在两个月前,成功跨越观自境的门槛,达到了观自境第一境界“初窥门径”。
不得不说,进了初窥门径,才算是真正踏上武学之路,按照他对金庸笔下人物的了解,仅仅是天龙八部中,九成所谓的高手,都只是初窥门径的小角色而已;那些没有名号的路人,更是连武学的第一道门槛都没迈过去。不过要想达到天龙三大主角那种境界,他要走的路,还长得很。不过毕竟是有了成就,他自然萌生了求学寒山寺的念头。因为在那寒山寺,有两位号称世间超一流的人物,一个是天榜第二位“九黎族少主蚩尤”,另一个就是师榜第三位“唐三杖”。
徒弟动了心,师父自然更上心。于是在三位师父的主持下,周家就开始在姚城县摆擂,广邀能人上台指教。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好得很,仅仅十几天的时间,周之同就积累了几年也无法比拟的实战经验,也对各类武学都有了一定了解。
不过这些天最大的成果,还不仅仅是经验,更是他的功力又发生了一次升华。从观自境的第一境界初窥门径,提升到第二境界“登堂入室”。十七岁的登堂入室,即便放眼整个大唐,都当属第一流人物,更何况是聚气十七成的登堂入室,更是比寻常的登堂入室,强了十倍以上。
提到登堂入室,虽然只是观自境的第二境界,却可以说是隔绝凡俗与豪侠之间的鸿沟。
武者在聚气境时,气力已经远超常人,学个一招半式,再配合些内功心法,就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足够的威力。但他们毕竟没有凝练出体内气脉,没有气脉来配合穴脉,那么再强的招式都只能算是摆摆架子。当武者进入观自境,开始凝练气脉时,他们就能做到御气于外,传说中的刀气、剑气,都是武者达到观自境的标志。而在观自境第一境界初窥门径时,御气还只是停留在敛物的阶段,也就是把武器或是体表包裹上一层真气;可一旦到了第二境界登堂入室,就已经能够御气成型了,所谓剑气喷吐几寸几尺,都是登堂入室后才能做到的事情。
如今的周之同,可以骄傲的说,若是只比较功力,凭借他聚气十七成的登堂入室,已经足够和慕容复以及各大剑派掌门相提并论,只是他还没有一两样霸气的绝学傍身。
一想到此处,他就不禁感慨,曾经视为天人的武林高手,如今也不过与自己实力相当而已。他盘坐在床上,并指如剑,随手挥向床头小桌上的瓷杯,五寸剑芒喷吐而出,并没有够到那个瓷杯,倒是不小心刮到了床幔,于是淡灰色的床幔便无声的化作两段。
“差了点,”他挠了挠头,尴尬的嘟哝了一句,但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在观自境里进境越深,那传说中的刀芒剑气就更易掌控,不知道能不能自学个六脉神剑呢?嘿,说起来,我的运气还真是好啊,不仅到了梦想中的世界,成了高富帅,还有个开明的父亲,更是遇上了三位名师。这般运气,想必在无数的玩家之中,也算是顶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