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罗诚,叩见陛下。”
赵绪慢条斯理的把手中那碗银耳羹吃完,才开口说道:“起来吧。”
“谢陛下。”
“罗诚啊,你这急急匆匆的,可是发生什么要紧事了?”
“呃……”罗诚见容妃和秦公公都在边上,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秦公公见状,收拾了一下那几个汤碗,笑眯眯地对容妃说道:“娘娘这银耳羹炖得真是不错,不知娘娘愿不愿意屈尊教一下老奴?”
容妃会意,点头说道:“秦公公有这兴趣,本宫把这方子教你也无妨,走吧,那边刚好还剩了些食材。”
等容妃和秦公公都出去了,赵绪又开口问道:“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
“启禀陛下:大将军他从兖州返程了。”
赵绪点点头,说道:“前线战事早结束了,兖州瘟疫这会儿控制的也差不多了,是该回来了……怎么?这事有什么不妥吗?”
罗诚面上闪过一丝犹豫,但还是咬着牙说道:“不知为何,凌云军又停留在豫州城,镜堂使见到有不少江湖上的人去了军营,眼下武林大会日近,大将军却和那些江湖草莽来往甚密,臣怕……”
“哦?有这种事情?”
“而且联系上先前玉玺落到大将军手里的消息……恐怕这次大将军是要……”
说到这,罗诚忽然支支吾吾起来,赵绪看了他一眼,冷哼一声,说道:“是要什么?造反么?”
罗诚的腰弯得更低,低着头说道:“大将军是当朝重臣,微臣不敢妄自揣测。”
“哼,不敢妄自揣测?你还好意思这么说?朕看你巴不得把造反这帽子给他扣上!”
罗诚啪一下就跪在地上,一边磕着头,一边颤声说道:“微臣不敢,只是大将军日来和那东升教走得特别近,还包庇他们私开官仓的事,臣就觉得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赵绪看着趴在地上的罗诚,心里在分析着他说得话,面色阴晴不定的,过了一会儿,赵绪像是想起了什么事,装作漫不经心地样子问道——
“罗诚啊,听说你前些日子去逛了青楼,虽说你妻子正怀着孕,但你也要注意些影响……”
听赵绪提到了前些日子自己去了秋月楼见周渊,罗诚脑门上的汗珠瞬间大颗大颗往下掉,结结巴巴地回到:“臣、臣就是憋得有些久了,所以、想着去找些乐子……”
赵绪眉头轻轻一抬,深深地看了一眼罗诚,别有深意地说道:“朕明白,男人嘛、食色性也,你去玩一下也无可厚非,朕是觉得朝中另外有些大臣啊,家中已经三妻四妾了,还总是对那风月场所流连忘返的……”
“臣、下次一定注意,不会再去了……”见赵绪影射到了周渊,罗诚的身子抖得更加厉害了,趴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见罗诚怕成这幅样子,赵绪暗自冷笑一声,心下暗想:党争这种东西就好比有两支船队都想靠岸,你这原本就泊在岸边的小木船去凑什么热闹?非要朕敲打敲打你才行……
赵绪没有再发话,罗诚趴在地上也不敢吭声,殿内一下变得很安静,过了良久,赵绪才又开口问道:“太子和惠王不是去兖州赈灾了么?没和大将军撞上吗?”
罗诚老老实实回答道:“回禀陛下:赈灾车队行进不比其他,所以是慢了些,不过也快到豫州城了。”
赵绪的眼睛眯了起来,手指慢慢地敲打着桌案,过了半晌,才轻轻说道:“朕知道了,退下吧。”
“陛下……”
罗诚还想说些什么,赵绪冷哼一声,说道:“朕叫你退下!”
悻悻而出的罗诚,刚出了碧螺宫不远,迎面就碰上了端王,罗诚慌忙弯腰行礼——
“端王殿下万福金安。”
端王快步上前扶起罗诚,笑着说道:“罗大人免礼,没想到本王居然能在母妃的寝宫外见到罗大人,可是我父皇在里头?”
罗诚弯着腰,毕恭毕敬地说道:“回殿下的话:陛下是在碧螺宫,下官是因为公务来的。”
端王点了点头,拍了拍罗诚的手臂,说道:“本王听说这几日秋月楼要选花魁,罗大人要是有空,可以和本王一起去凑凑热闹。”
刚在碧螺宫里头被赵绪暗暗警告过的罗诚,见端王这么明目张胆地和他攀谈,吓得一个哆嗦,赶紧退了一步,说道:“谢过殿下好意了,只是下官最近忙着办案子,这几日恐怕都抽不开身。”
端王脸上微微透露出遗憾,眼珠一转,又说道:“那真是可惜了,不过本王听说罗大人的夫人有孕在身,想着可能大肚子行动不便,本王便打算送几个丫鬟去府上,罗大人看可行?”
罗诚一听大惊失色,连连摆手说道:“端王殿下不用客气,贱内只是个粗人,实在不习惯比伺候,下官还有急事要处理,先行告辞了,端王殿下勿怪”。
“哎……”
没等端王再说些什么,罗诚便转过身脚步匆匆地离去,端王见他对自己退避三舍的模样,一下有点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了下边上的内监:“本王今天样子很吓人么?”
那内监摇了摇头,端王又问道:“那这小子跑这么快干什么?本王是要送他丫鬟,又不是要他命……”
“端王殿下气度雍容,怕是那贵气吓跑了罗大人。”
端王一听便乐了,摸了摸下巴,暗自想到:“嘿嘿嘿,是么?原来是怕本王身上的王霸之气……”
既然赵绪在碧螺宫,端王也不好直接进去了,待通禀了赵绪后,才被传唤了进去,一进去端王便跪下给赵绪和容妃行礼。
“儿臣叩见父皇、母妃。”
赵绪这会坐在上首,挥手说道:“这没外人,不必多礼了。”
端王便站了起来,见到儿子过来了,容妃很是开心,笑眯眯地拉起端王的手,说道:“延平啊,你来得正好,秦公公在炖银耳羹,等会你就可以尝尝了。”
“是吗?儿臣正好也有点口渴。”
赵绪见他们母子二人这番情景,便也笑着打趣到:“你啊,要是来早些,就能赶上你母妃亲手炖的那锅了。”
端王一听,便笑着说:“母妃亲手炖得银耳羹,那也只有父皇有口福吃到,儿臣都没这个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