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1日,溥仪命郑孝胥签署了一系列建国协议,以东三省建满洲国,改年号为大同。
1932年3月9日,溥仪身穿西式礼服,在新都长春的执政府内举行了就任仪式。而郑孝胥也顺理成章的坐上了满洲国的总理大臣。
第二天,郑孝胥拿着文件本来到了溥仪跟前,说道:“皇上,这是执政办公室确定的内阁成员名单,请您签字。”溥仪看了看名单,惊讶的说道:“这上边怎么都是日本人?我们的大臣全都是日本人吗?”郑孝胥摇摇头,说道:“皇上,这些都是板桓君拟定由关东军司令部审议的。”溥仪有些生气,说道:“我是满洲国的元首,我还没议定的事,怎么由关东军去决定!”郑孝胥答道:“您如今是执政,有些事别人可以代劳的。”溥仪说道:“国家内阁成员怎么由别人去决定,这是可以代劳的吗!”郑孝胥说道:“根据条约,日本的确有权利。”溥仪呆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条约,急忙问道:“什么条约?”郑孝胥言道:“臣和关东军参谋部签订的条约。”溥仪大喊道:“你竟敢背着我去和他们签订条约!”郑孝胥有些不屑,笑嘻嘻的说道:“皇上,是你让我去全权处理的。”溥仪被气的差点晕了过去,无奈之下也只能签字同意。不过,现在他终于清楚了,郑孝胥为了自己的权力出卖了国家和皇权。
1934年,溥仪迎来了自己第三次登基大典。2月,日本终于答应溥仪恢复帝制,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溥仪对祁继忠言道:“这一天终于来了。”祁继忠言道:“皇上就要重登大宝,大清江山很快就要恢复了。”
溥仪拿出了光绪皇帝曾经穿过的龙袍,这件龙袍在荣惠太妃那里保存了二十年了。此时,郑孝胥走进了屋子,对溥仪言道:“皇上,关东军说虽然日本承认您的皇帝位,但是这并不是大清国的皇帝,而是满洲国的皇帝,所以您不能穿大清国的龙袍。”溥仪有些激动,因为那龙袍是他日思夜想的东西,他急忙问道:“那我登基之日穿什么?”郑孝胥言道:“关东军已经准备了满洲国大元帅服,皇上登基那天,就穿那个。”
溥仪连忙说道:“不!朕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是大清的后人,怎么能穿日本样式的衣服登基。”
其实郑孝胥也希望皇上穿龙袍,因为那样,他就可以穿上一品的朝服和三眼花翎了。溥仪要他继续和关东军交涉服装的问题,可是没过多久,郑孝胥便再度回来,因为关东军仍旧拒绝溥仪身穿龙袍的要求。
祁继忠对溥仪言道:“皇上息怒,现在争夺的应该是权力而并非是礼节。如果能够实权在握,穿什么都是一样的。”最后,在溥仪一再坚持下,板桓同意在祭天时让溥仪身穿龙袍,但登基大典必须穿元帅服。
1934年2月1日,乌云密布,寒风凛凛,溥仪第三次登基为帝。清晨,溥仪身穿光绪帝的龙袍来到了祭天典礼的高台,先进入“八封红黄幔帐”在净手、洁面、向天行三叩九拜大礼。而后以郑孝胥为总理大臣,所有文武官员对皇帝行三鞠躬。
接着,关东军向溥仪呈递所谓的“国书”和祝贺表。当天下午,溥仪宴请了所有官员。宴会上,板桓对溥仪言道:“康德皇帝陛下,大日本帝国天皇派雍仁亲王来庆贺皇上登基。”溥仪受宠若惊,说道:“多谢天皇厚待。”
整个大厅的人都在嘻嘻哈哈的笑着,婉容却十分沮丧。他对溥仪小声的说道:“他们弹奏的是什么音乐?”溥仪低声说道:“这是满洲国的国歌。”
1935年,4月6日,溥仪以满洲帝国皇帝之名义出访日本。在大连登船行使至日本横滨,下船时,溥仪望着夜空,豪情满怀,便写下了一首四言诗:“海平如镜,万里远航。两邦携手,永固东方。”
昭和天皇及王公大臣在车站内迎接,溥仪称车来至东京,面见了昭和天皇。昭和天皇对溥仪言道:“康德皇帝能够到日本,是对日满亲善的巨大贡献。我非常高兴。希望在日本期间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溥仪又检阅了日本海军陆战队,会见了日本内阁大臣及皇室成员。在东京的日子里,溥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