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是何许人?他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董事长,身价有几十个亿,还是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榜中人,更是深受万千学子尊敬的“留学教父”。他在《赢在中国》现场的每一次点评,都会引爆雷鸣般的掌声。就是这样一位被无数人仰望的人,他却说:“如果你要成功就要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这句话是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来的。
在俞敏洪看来,他眼中的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够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仍然没有倒下的人。忍受孤独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忍受失败是重新振作的动力;忍受屈辱是成就大业的必然条件。忍受能力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们背后巨大的动力,也是我们能否成功的必然要素。
这其实也是新东方精神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新东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动力。新东方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就是凭借着“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的坚忍、顽强,迸发出令人惊讶的力量,完成了新东方一次又一次的转型。而当新东方以它的成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时,自然而然地,它也就被提升到了新东方精神的高度上。
俞敏洪的大学时期就是孤单的,俞敏洪当时的班上有50个同学,刚好是25个男生25个女生,他当时就觉得这个比例很好,但是没有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气质儒雅的男生们。像他这种外表不怎么样,说话像日语的男生,没有一个女生看得上。当时只有他自己还孤独着,没有人陪伴。他阅读了将近500本中外名著,这些书本对他很有帮助。在休学的一年中,他做过许多事情,形成了他孤独、忍耐、坚忍等成就一番事业所需的品性。
在我们成功之前,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上帝只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所以,人永远是孤单地在奋斗,不管有多少人在你的身边,要真正达到成功,主要是靠自己。
在俞敏洪成为一位成功者之前的种种磨难,我们是很难想象的。俞敏洪历经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学,并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一样深感自卑,即使后来他留校当上了一名北大老师,但仍无法摆脱作为一个“边缘人”的角色。
俞敏洪当时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因为他是来自农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的同学还说他说的话听起来像日语。还有就是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他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考上了北大--因为他前两次都落榜了,最后一次是很意外地考进北大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来北大上大学。北大在他的心中是一块圣地,觉得那是永远都够不着的地方。但是就在那一年,第三次高考他的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之多,他于是下定决心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他也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他分数高,他当时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他的今天。
俞敏洪还有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经历,那就是他留学梦的破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出现留学热潮,他周围的许多同学和朋友都相继出国学习。俞敏洪也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下开始动心。1988年他托福考出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努力时,动荡的1989年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留学政策的改变。此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大幅下降,再加上俞敏洪在北大的学习成绩也算不上优秀,为了自费出国留学,也为了更好地生活,他在外面开办了英语培训班,这违反了北大的规定,北大给了他一个处分。为了挽救颜面他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他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但他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当然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丰富的人生,就像白开水,纯净却没有味道。俞敏洪就是因为这次的失败,痛定思痛,开始创办了闻名于世的新东方。“岁寒知松柏”,俞敏洪今日的成就就是从昔日苦难和失败中锻炼出来的。
2000年,由于新东方业务的开拓以及竞争形势的紧迫,新东方面临着一个结构的改造,这就意味着新东方必须打破原来的合伙模式,整合成一个比各自为政更有利企业发展的集团,统一管辖各个领域的产业。2000年,成立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然而,从2000年到2004年这是新东方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二次创业阶段,也是俞敏洪最为痛苦的时期。当时的俞敏洪顶着各方的压力,他身兼董事长和总裁职务让许多人都不满,如果他不处理好这次冲突的话,新东方也许就可能是盛极而衰了,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后来,俞敏洪用魄力结束了这一次内部的不满。他在重新梳理新东方的权力结构后,重新定位了新东方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坚持以英语培训为主,逐步发展和完善国内考试、国外考试、基础教育、远程教育、图书出版等多个点。
“新东方的这些进步无不建立在那么多年的孤独、彷徨和挣扎之上。”这句话,正引领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敢地叩打命运的大门,追求那满载理想之光的梦想,无论经历孤独、失败还是屈辱,都能够挺立不倒。
有时候需要别人踹你一脚
俞敏洪曾经调侃说如果不是因为北大当时“踹”他的那一脚,现在的他也不会如此成功。有时候伤害是取得成功的催化剂,因为没有一位成功者的道路是一片坦途,他们多是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打击、伤害与跌倒,痛定思痛,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当自己回首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些事、那些人时,他们多是心怀感激之情,因为正是这些事与人促使自己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都知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经历挫折的洗礼,才能展现出他那惊世的美好。大海因为拥有波澜,才更显壮丽;树木因为接受雨的洗礼,才更显苍翠;而生活因为有挫折的存在,才多了几份怀念,几份感动……于是,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挫折,感谢那些曾“踹”我们的人!因为是他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长大!而新东方的成功确切地说也是被“踹”出来的。事过多年,俞敏洪在谈新东方的创立时,他还对当时北大“踹”他的那一脚心存感激。因为就是这一踹,世界上有了一个新东方,世人也认识了谁是俞敏洪。
有时候,被别人“踹”一脚未必不是好事,俞敏洪的新东方不就是被北大一脚“踹”出来的吗?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俞敏洪正在宿舍里与一帮朋友喝酒,就在这个时候,学校广播里传出了这么一条针对英语系某一位老师的处分通知,理由是因为这位老师竟然用学校的名号私自开办辅导班,这个事件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这是北大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一位老师作出这样的公开批评。仔细一听,被处分的英语老师竟然就是俞敏洪。
在北大,其实对于老师们的处分都是不予公开的,可是俞敏洪却被公开处分,并且还是在学校的广播里点名处分。这对于一直默默无闻的俞敏洪来说,此时在北大也算是一夜成名了,不过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让所有师生记住自己。北大的这一举动也说明了校方对于老师在外开办培训班是怎样一种态度,以至于不惜牺牲一位老师的颜面,甚至是他的教学生涯。这也不能太过抱怨校方不讲情面,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在当时,出国留学很受人追捧,有许多高校的老师都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的老师学费凑不齐就选择在校外兼职,或者是自己开办补习班赚点外快。这种情况在当时十分普遍,自然也就引起了学校和社会人士的极大反感。其实北大这次对俞敏洪的处分也就是一种“杀鸡儆猴”的手段,不可谓不重。那次的公开处分不单单是在学校的广播站里广播,还在北大的有线电视里连续播了好多天,处分的布告也贴到了北大著名的“三角地”宣传栏里。北大对俞敏洪的这一“踹”,真所谓“一踹重千斤”呀!将俞敏洪这个知识分子的颜面毫不留情地摧毁在地。
俞敏洪也是为了能够出国留学,才会在校外开办培训班的。当俞敏洪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好友都纷纷出国留学,自己也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可是出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需要一大笔费用。虽然当时美国有一所大学已经答应提供部分奖学金,但是这对于俞敏洪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剩余的部分也意味着他需要有4万元人民币。按照他当时的工资120元来计算,不吃不喝也要存上30年才能满足他出国的愿望。而此时的俞敏洪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不得不另想办法。因为他本人也经历过TOFEL(托福)考试,深知TOFEL英语培训这块市场需求有多大,于是他想到一个生财门路,那就是在学校外开办TOFEL班,赚取出国所需的费用。
事实上,每一位成功人士都难免会遭遇到一些伤害和挫折。但是当伤害和挫折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我们当时可能会对那个伤害我们的人恨之入骨。现在,我们想一想,如果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会是怎样去面对呢?是对那些事儿永不释怀,怀恨在心,还是若有所得,虔诚感谢呢?
当你一个人走在充满了羁绊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时,偏偏又遇上风雨来袭,脚下的路变得更加艰难,你望了望遥远的前方,再看一看身后已经朦胧了的归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坐在地上失声大哭?还是勇敢而执著地跨出每一步?这其实就是命运对我们的一“踹”,如果我们勇敢地跨过去,那我们将会看到更加美丽的彩虹。
俞敏洪说北大“踹”了他一脚。当时他充满了怨恨,现在则充满了感激。因为如果一直混下去,他现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语系的一名副教授。但是俞敏洪自己也想不到,就是因为当时被北大一脚“踹”出来,自己所创办的新东方才会有今天如此大的成就,同时也成就了自己。16年后,也就是2006年,新东方已经在世界上最大的一家证券交易市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俞敏洪的身价也倍增,成为华尔街的又一代新宠。有评论界人士将这次出名与16年前在北大的出名相比,说他是从一种黑色的出名走向了一种光明正大的出名,说他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价值其实是从他走出北大校门创办英语培训班的时候开始展现出来的,如此云云。
挫折在人生路上是无法避免的事儿。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应依人而论。有的人会在挫折中思索,有的人却在挫折中退缩,有的人战胜了它,有的人在它面前倒下一蹶不振。战胜挫折的人感谢它,畏惧挫折的人憎恶它。一个人的成就和他战胜挫折的多少成正比,克服的挫折越多,他取得的成就会越大。蝴蝶的美丽来自于它勇敢地破茧。挫折的彼岸就是胜利,咬紧牙关,蹚过这条河,你的人生将会更辉煌。
有统计显示,很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都是在挫折中获得成功的。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惊奇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挫折。有人在他们的成功经历中发现了一个共同公式,即挫折--奋起--成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挫折是生活对我们的特殊馈赠。
事隔多年,当俞敏洪再次提到被北大“踹”这一脚时,他的语气中仍然充满着苦涩的味道。可以想象到,他心中那股不能倾诉更无处宣泄的怨气有多深重。可以想象,当年的他是如何顶着这么大的压力一路走来的,如果没有当初他的坚持,我想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新东方是什么,俞敏洪是谁!
没有人知道这些评价对于当时的俞敏洪来说是什么滋味,人们也无从知晓在他心里搅起了什么样的浪花。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的俞敏洪,对自己的财富并不是很关心,而十多年前的那场北大风波对于今天的俞敏洪来说,他心底已经有了另一番感悟。在回顾新东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时,俞敏洪也将北大对自己的影响归结为新东方成功的原因之一,感谢生命中给过你挫折的人!
俞敏洪说,你只有感谢曾经折磨过自己的那些人或事,才能体会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你只有懂得宽容自己不可能宽容的人,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宽阔之地,才能重新认识自己……从自愿自觉走向坚忍不拔。
北大其实是俞敏洪最为喜欢的地方,因为当年是北大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没有在北大经历的挫折与自卑,他也不会有今天如此坦然的心态。如果不是北大的文化氛围,也就没有他今天的这种办学理念,也不会成功创建新东方。在他走过这么多风风雨雨之后,北大对于俞敏洪来说并不只是母校这么简单,而是意味着他的精神生命,这非常重要。
俞敏洪说他在北大学到的其他东西比所学的英语要多。这些东西并不是他从北大某个人或某位老师身上学到的,而是从北大那种氛围中所感染、感受、感知到的。在北大6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养成了和学生在一起交流的习惯,这让他更懂得了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到底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为他以后创办新东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在不断地战胜挫折与磨难后逐渐获得的。当我们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可能突然发现一个连脚都没有的人正向自己微笑。一个智者说:“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遇到折磨还要糟糕,那就是从来没有被挫折折磨过。”
俞敏洪之所以能够坦然地面对多年前的那次“处分风波”,是因为他明白了在人的生命中,每个人每件事都可能给你一个清醒认识自己的机会,或许能够给你一个演进自己、突破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是当年北大的那次处分,俞敏洪也不可能愤然辞职,不可能将错就错地创办了一个对中国学生影响如此之大的新东方。
感谢生命中曾经给过你挫折的人,是他让你学会了如何更坚强地去面对生命;感谢那个曾经踹你一脚的人,或许没有他的那一脚,你还在原地踏步;感谢生命中所有不好的事情,正是有了这些挫折,你才能够长成一棵更高更大更茂盛的树。
从自愿自觉走向坚忍不拔
俞敏洪说所有获得大成就的人,都要经过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从自愿自觉走向坚忍不拔,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才能够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和成就。也许只有当我们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泪流满面时,我们的生命才算得上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