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和误解是近义词,仔细理解,又有不同的含义。
从词义上来说,“误会”是指误解对方的意思,是利用任务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知,或是任务处境、性格、气质的差异,造成一种暂时假象,从而产生误会,是通过偶然的情节来反映事物必然规律的一种构戏手法。
而,“误解”是指理解不得不正确,是指认识与对象的不一致,理解的反面,即行为人对民事行为的内通或其他有关情况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至于意思表示与内心意志不一致。
从对象差异上来说,“误会”的对象必须是人,而误解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对顾铭这个人没有误会,只是因为去年华东赛区比赛的一些事,对他有误解。因此,缪神刚刚的解释,是错误的。
我对顾铭到底有什么误解?
我误以为,比赛的数据和资料,是他修改并且重新提交的。而事实上,提交这件事是沈老师一个人做的,顾铭并没有参与。他只是参与了资料和软件的编写,并且他并不知道这是比赛用的项目。
事情发生之后,顾铭为什么没跟我一样离开,而是继续和沈老师跟进比赛。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资料提供者,被沈老师修改成了顾铭。可能也有个人原因,毕竟,当时,他更加认同沈老师的研究和数据模型。
去年华东赛区比赛发生了什么事?其实,现在看来,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
大概就是,本来是由我们团队6个人提交的资料,最后提交的时候,只有顾铭一个人的名字。本来已经做好的数据模型和软件,被推翻,变成了一个我们都不熟悉的项目。而我们对于这一切都一无所知,直到比赛的当天。
现在想来,最后比赛用的资料和软件,的确是沈老师和顾铭单独完成的,我们并没有帮上什么忙。根本没有什么损失,最大的损失,就是没能以6个人的项目,参加去年的比赛而已。
至于当时,为什么和班长一起离队,去了邱老师的队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和班长跟沈老师的理念不同。我和班长偏向于实操,沈老师和顾铭都偏向理论建模,邱老师带领的队伍正好符合我和班长的期望。
大家都是为了自己在考虑,所以根本就没有埋怨沈老师和顾铭的理由。可我为什么会执着于此,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我生气,顾铭没有告诉我们。
仔细想想,这个原因,也并不能成立。项目是老师的,她有权选择交给谁做,有权选择是否告知我们,更有权要求顾铭保密。在保密这一点上,顾铭没有选择权。
再说被替换下来的项目。发起人是沈老师,资金是学院给的,点子是顾铭出的,架构是缪神搭的,模型是班长和顾铭一起完成的。
而我呢,只不过是负责了某些功能的实现和打杂之外,也没有多大贡献。并且我还拿了对应的报酬,这是几位大神所没有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和沈老师,和整个项目,都只是利益交换的关系。就好像帮人打工,老板给钱,我帮他实现功能。至于最后做出来的产品,要不要用,怎么用,都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个时候,我已经拿钱走人了。
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我整个人都轻松了。甚至都开始哼着小曲儿,踏着节拍,一蹦一跳的走。
突然,一辆自行车在我身后,不停的按铃。打扰了我雅兴,破坏了我的好心情。正想回头瞪他一眼,表示不满。
却没想到,回头一看,是社团的小学弟刘星,正跟笑着我打招呼呢“橙姐”
想到之前自己的行为,尴尬至极,恨不得找个缝儿钻进去。可现实中那有缝儿能钻,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笑着说“好巧”
“是挺巧的,我还想晚上给你打电话来着,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他将自行车停下,起身站在我身旁。
“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哦,你和春权学长的社长聘书下来了,正准备给你们送去”
“社团聘书?哦,那个现在还发呀”看着刘星有些惊讶的说。
社长聘书,本来应该是,去年一上任就发的。后来,社团指导老师去了外地,就一直拖着,我都给忘了,没想到,学弟还记得。不过,这都卸任了,才想着补发聘书,也是有趣得很。
“发的,怎么能不发呢”
“新社员都给加分,更何况学姐曾经还是会长,怎么可能连证书都不发,说得过去嘛”
我没说话,只是笑了笑。这个刘星,当了社长,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那,我现在去你宿舍拿?”
“不用,我都随身携带,想着路上要是能遇见,就顺手给了,显得麻烦”说完从书包里拿出社团聘书,递给我。
我接过聘书打开,左边是社团的名字和logo,右上写着“兹聘成橙同学担任港大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一职,聘期xx年9月至xx年9月”。
右下面是港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团委、挂名院校还有社团的章。社团章的墨水都还没干,这个刘星,说谎都不打草稿。
不过,看上面的盖的章,这份聘书,想来他也是跑了不少地方,也确实值得感谢。
合上聘书之后,笑着跟刘星道谢,继续朝宿舍方向走。一路上,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刘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初的印象,还真不记得了。最后的记忆,应该就是那个误会。对,这次是误会。
??大二上学期,我还是大学生生态保护协会(环协),环调部(环境调研部门)部长的时候,我跟他发生了一些小摩擦。
那时的我,刚从上一任环调部部长孙亮手里,接过环调部门,正在熟悉部门的工作。环调部,在我刚进大一社团的时候,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孙亮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它变成了整个环协最具影响力的部门。
所以,对于孙亮后来没有竞选会长的事情,我一直耿耿于怀。当孙亮最终决定,把环调部交到我手上的是时候,我就在心里暗暗的发誓,如果不能做得比他出色,至少也要维持现状,不能丢他的脸。
可那一次,因为刘星,差点儿搞砸了整个环协的名声,并且连累整个环调部门,整整半年在环协抬不起头。
那一次是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
环协每年的工作,无非是在各种环保节日,制作一些宣传资料,搞些小活动,在食堂门口宣传宣传,号召大家一起保护环境什么的。
环调隶属于环协,这些事也不例外。环调和其他环协部门一样的地方在于,它除了参加日常活动以外,还会参与实验项目,这也正是孙亮在环调一年的成果。
环协隶属于港大海洋学院,重点招收的是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专业是隶属于海洋学院,还因为,环调部门,需要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参与进行相关实验。
至于,我后来为什么会当环调部部长,我想,是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对电脑熟悉,同时擅长分析数据和总结。
故事的背景是,海洋学院生物工程系刘教授,正在做一个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实验,环调部门负责协助。
某天凌晨,刘教授的学生,想看一下菌种培养的情况,并记录数据。打开实验室一看,本该在恒温室中培育的菌种,却在外面,而且菌种显然已经不能使用。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正在上课,接到刘教授的电话,我就立马在群里问昨晚谁去过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是谁。
经过一圈的调查,发现这个人是刘星,并且他自己也承认,是他将菌种取出,放在外面。原因,他却一直都不肯说。
由于事情的影响很大,可能涉及环调部以后的存亡,我当时就在群里发火,大骂了刘星,并且要求他写检讨。事情越闹越大,刘星还因此收到院里的处罚,环调部门也因此,在环协各处遭人挤兑。
后来,在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打电话给前部孙亮,求他帮忙。那时,我才知道,他不仅是海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同时还是刘教授的得意门生。
难怪他能只用一年的时间,把环调从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变得不可取代。没办法,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之后,孙亮部长出面求得了教授的原谅,还调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真相是刘教授的一个学生,半夜从二楼教室爬窗进了三楼的实验室,故意把真菌放在外面。目的是报复教授,因为教授在当天的课堂上对自己进行了嘲讽。整件事也算是完美解决。
而我对刘星的误会,也是解开了。只有一点没想通,他为什么会主动承认是自己干的?那个学生是男的,刘星也是男的,还和他八杆子打不着。难不成,他......
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我当时脑洞太大。刘星姓刘,刘教授也姓刘,关系都这么明显了,我还没猜出来,也是够笨的。
他后来怎么当上环调的部长,现在又怎么成了环协的会长,除了他个人的能力以外,还有什么原因,我想也不用我多说了吧。
总的来说,我对他有印象,也没什么大的印象。或许他就是,我生命旅程中的,一个过客。陪我走过大学,这段旅程中的,某一段路。但始终不会陪我走,完整个生命。
或许几年后,我会记不起他的长相,甚至都不会记得他的名字。
这样的人,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不会例外。
刘星不会例外,孙亮也不会例外,顾铭就更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