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有所缓和,持续了多年的经济大滑坡终于见了底,GDP首次出现了0.4%的微弱增长,通胀率回落为12%,股指上升了近50%,卢布币值趋于稳定。所有这些使人们产生了乐观情绪,人们据此纷纷预测1998年俄罗斯的经济会走出低谷,出现增长,甚至会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但转机不等于危机的结束,俄罗斯经济中仍存在深刻的矛盾,甚至一些权威人士对1997年的经济增长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着名经济学家雅夫林斯基认为:1997年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变态的、建立在债务增长和贪污腐败基础上的,真正的良性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这些情况表明,俄罗斯复苏的路程还很漫长而曲折。
果不其然,1998年,俄罗斯经济重新陷入多重危机之中。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长时期困扰俄罗斯经济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所产生的滞胀性危机。199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危机长期存在,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最终以金融危机的极端形式爆发出来。俄罗斯经济危机和同期的东亚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尽相同:东亚经济危机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生产危机、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俄罗斯经济危机则是由于长年的生产危机、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东亚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开始和诱因,是对多年来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形成巨大的泡沫经济的一次大消肿;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则正好相反,它是本国经济危机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对俄罗斯经济多年来增长乏力、委靡不振的又一次残酷掠夺。
一、1998之痛:反危机年,卢布几成废纸
1997年,俄罗斯股市的走势见好。上半年,证券市场的行情攀升,50种股票莫斯科时报指数上升了140%,超过世界主要上升股票的最好成绩。但是,从第4季度起,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债市走跌。至11月份,外国撤走资金约100亿美元。据俄罗斯专家估计,从10月22日到年底,俄罗斯公司有价证券市场的资本估值大约减少40%。
进入1998年,股市继续下跌。1997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了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经过3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经济领导受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30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与此同时,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和债务危机展现在世人面前,引发了投资者的极大恐慌。
1998年5月中旬,一些外国银行开始抛售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和公司债券,在俄罗斯资本市场上抽走了大批美元,并同时引起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
5月18日,股票指数下跌12%。俄罗斯中央银行为阻止抛售,5月19日,将国债贴现率从3月16日规定的30%提高到50%,仍然没有阻止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再次出现波动。5月27日,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当天,俄罗斯股市、汇市大跳水,金融市场一片阴霾:俄罗斯交易系统综合指数全天下跌近13%,连历次动荡中表现稳健的蓝筹股——俄罗斯储蓄银行等——也猛泻不止,收盘时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5%;国库债券也大幅下跌,短期债券年收益率从60%猛升到80%;人们纷纷抢购美元,卢布对美元的比价跌至6.2∶1,超越了中央银行限定的6.188∶1的浮动走廊,比18日中央银行规定的6.1465∶1的标准汇率贬了50多戈比,卢布实际贬值幅度高达50%,各外汇兑换点不得不限量或停止兑换美元。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1998年5月27日,俄政府成立了临时非常委员会。
中央银行为防止通货膨胀、卢布贬值大幅度提高利率,当天将银行贴现率从50%一下子提高到了150%,以制止人们急提和挤兑。
由于政府采取了提高利率、收购美元、发行国外债券等应急措施,加之西方国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紧急额外贷款的承诺,5月末6月初,金融市场形势曾出现缓解迹象。5月29日,美元兑卢布汇率从27日的1∶6.2降至1∶6.133;6月2日,股指上扬了15~20个百分点;6月4日,俄政府售出125亿美元为期5年的欧洲债券,俄中央银行决定将贴现率从150%下调为60%。与此同时,政府人士反复声称,国家拥有140亿美元的储备,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稳定形势,已没有必要申请国外的额外贷款。
但好景不长,到6月中下旬,俄金融形势再度恶化,股市和汇市再度大滑坡,银行贴现率也随之上扬,市场行情又回到了5月27日那种令人震惊的局面,而且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又不得不派员与西方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磋商,呼吁救援,而且要求提供的贷款已增至100多亿美元。
为了稳定经济,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俄罗斯于7月13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日本银行共获得187亿美元的贷款承诺。同时,负责同国际金融组织联络事务的俄总统特别代表丘拜斯13日深夜在电视讲话中说: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批贷款,卢布已毫无贬值的必要。
此后,俄金融形势一度好转。但7月下旬起,受国外股市下挫、油价下跌和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金融形势全面恶化。虽然8月14日,叶利钦总统郑重声明卢布绝不贬值,但是卢布大幅贬值势在必行。
8月17日,俄罗斯政府总理基里延科与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提高外汇走廊上限,将卢布与美元的比价提高到9.5∶1的水平。鉴于卢布贬值的压力日益增大,而国家外汇储备短缺,俄不得不提高外汇走廊上限。这一决定无异于打开了泄洪口,凶猛的洪水几乎摧毁了俄罗斯的整个金融体系,并在短期内迅速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至8月26日,由于卢布加速下泻,已跌至8.26∶1的新低,市场上几乎只有俄央行一家在卖出外国货币而购入卢布,没有其他人愿意沽售美元。不得已,俄央行连续两日暂停外汇交易,以冻结卢布汇价。但此时,卢布的黑市兑换价已停留在9.5∶1的外汇走廊上限上,并且还呈下探趋势。俄罗斯央行无奈地表示,在7-8月间,为了支持卢布,央行已经动用了8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政府不能再让所剩不多的外汇储备流失,因为还要支付进口和其他必要用途。
这意味着俄政府已放弃努力,听任卢布一路下泻。据俄报刊透露,8月17日以后的一个月内,美元对卢布的官方汇率提高了98%,而卢布则贬值了48%,成为1998年来世界最贬值的货币之一。
从1998年8月17日-9月4日,俄罗斯的股市、债市和汇市基本上陷于停盘交易状态,银行已无力应付居民提款兑换美元,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几乎陷于瘫痪。1998年9月4日,俄罗斯政府被迫宣布允许卢布自由浮动,卢布兑美元的比价猛跌至17∶1(非官方的银行间交易价为22∶1)。5月份开始的金融危机最终导致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瘫痪。
二、谁呼唤出金融危机这个撒旦
(一)长期性生产危机:根本原因
生产的委靡不振、经济的持续衰退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1992-199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37%,工业生产下降48.2%。经历了1997年的适度转机之后,1998年,经济形势全面恶化。1998年1-5月,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外贸下降7.5%,汽车工业在5月份减产22.8%,企业欠税达1200亿卢布。而1-7月的统计表明,GDP总额下降1.1%;7月份一个月同比下降幅度最大,达到4.5%。俄罗斯经济部预计,1998年,GDP与工业生产总值将分别下降2.5%和3%,农业将大大低于1997年的水平。而俄罗斯中央银行估计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将下降5%~6%。具体表现在:
1.工业生产大幅度滑坡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创近几年来最高纪录。工业产值1-7月下降1.3%,其中7月份下降9.4%;1-8月下降2.6%,其中8月份下降11.5%;1-9月下降3.9%,其中9月份下降14.5%。其下降幅度创1994年12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原来保持增长并支撑着经济的原材料生产部门出现颓势,难以继续支持经济。上半年,煤炭工业产值下降0.3%,石油工业产值下降0.4%,石油加工工业产值下降7.4%,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33%以上。下半年,这些部门继续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在生产下降的同时,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1997年,亏损企业约占全部企业的46%;而1998年8月,亏损的比重在工业中已占70%,在农工综合体系统中已占90%。
2.农业生产受挫
1998年是俄罗斯少有的农业歉收年,粮食产量一年之内下降了46%,成为1952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农业产值上半年同比下降16%;1-9月下降9.4%,其中9月份下降15%;全年同比下降了13.2%。据《消息报》10月7日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预计,全年谷物产量为6546万吨,比1993-1997年年均产量减少18%,比上年(8600万吨)减少2000多万吨。而到10月初,全国才总共收获4720万吨谷物,比上年同期减少46.9%。肉制品和奶产量减产15万吨和8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了3.1%和2.4%。
3.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更加严峻
自199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年下降:1992年下降40%,1993年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作为以中俄贸易为主的满洲里口岸对俄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这是来自俄罗斯的原木在满洲里口岸进行列车换装,准备运往中国内地下降12%,1994年下降26%,1995年下降23%,1996年下降18%,1997年下降5%。也就是说,到1997年底,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共下降75%。进入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继上年下降后继续下降:第1季度下降7%,上半年下降6.3%,9月固定资产投资额估计为298亿卢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4.3%。
4.外贸出现颓势
1998年以来,外贸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外贸总额第1季度下降4.6%,之后逐月继续呈下降的趋势。上半年下降7.6%。其中进口下降3.6%,出口下降13%(其中天然气出口下降18.4%)。下半年外贸形势继续恶化:9月份外贸总额为115亿美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出口额为59亿美元,同比下降20%;进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4%。俄报刊透露,尽管进口减少,1998年俄外贸顺差将比1997年减少75%~80%。
(二)财政-危机:重要原因
1.血脉干枯:财政危机
一方面,俄罗斯生产一直下降,财政收入的基础越来越小,预算危机严重。
俄罗斯预算任务难以完成和造成预算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税收严重不足。例如,1997年第一季度税收计划只完成了68%,第二季度完成了87%。到1997年7月1日,未向联邦统一预算缴纳的税收债务就达159.7万亿卢布。其中,欠缴的税款为137.8万亿卢布,逾期税款为21.9万亿卢布。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显示,截至1997年9月1日,未向联邦预算缴纳的税收债务有179.5万亿卢布,占预算全部进款的50.5%;而1996年同期为127.7万亿卢布,占44.2%。针对这种状况,时任政府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指出,政府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预算负担沉重,不能保证完成各项义务,国家开支亏空。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影子经济”达到了一个极端,1997年联合国经和组织评估,俄罗斯的“影子经济”仅次于秘鲁,排名世界第二。
一些学者和官员估计它在俄罗斯经济总量中占40%左右的比重。政府对“影子经济”的影响力是很小的,税收政策对它不起作用,因为“影子经济”根本不交税。货币政策对它也不起作用,因为“影子经济”70%是通过易货交易来完成的,20%是用美元结算的,剩余部分是用证券结算的。
二是税收纪律极为混乱。俄罗斯有200多个税种,仅有名目的大税就达30余种,且税率也较高。如果认真按章纳税,大多数企业将难以生存,这使得企业不得不采用各种办法逃税,近几年来,政府税收只为应收额的50%左右;同时,因为经济秩序混乱,偷、漏、抗税的行为又得不到应有的惩罚。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税收纪律一直极差,偷税、漏税面占经济活动的40%指某些不向国家申报收入,其产值不能纳入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家也无法对其实行税收管理与监控的经济犯罪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偷税漏税、走私、贩毒、黑汇等。
2007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左)与法国外交部长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齐(右)在莫斯科的伏努科沃2号机场会见时握手。普京当天表示,俄罗斯有意增加持有空中客车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的股份以上,抗税情况也十分严重,1994年就出现过30多个联邦主体联合抗税的风波,税收和其他预算收入的收缴率很低,据官方统计,到1996年底,俄罗斯所有260万家企业和组织中,全部逃税的占33%,部分纳税或不按时交税的有170万家,只有16.5%的企业和组织在税务方面表现良好。如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纳税者,其纳税额几乎占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25%,但其拖欠税款问题十分严重。俄联邦税务警察局官员认为,违反税收法的现象已经严重到能威胁国家生存的程度。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在1998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目前税收制度不完善,是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政府反复强调加强税收纪律,不断增加税收人员和税警,1997年甚至建立了“税收契卡”(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肃反组织)。1998年6月,政府还通过了《欠税企业查封法》等系列法令,总统甚至发出了要一些人小心脑袋的威胁,但税收危机依然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