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马建森,也许你不太熟悉,但提起“半球”集团可能你会有所了解。当你打开电视机,当你打开报纸,你能看到“半球”电饭煲,“半球”电冰箱,“半球”电器。“半球”声震全国,“半球”就是他,虽然他70年代末,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
他没有干大事的启动资金,那时也只能够开一个筷子厂。11个残疾人组成的筷子厂,竹屑飞舞,气氛压抑,惨不忍睹。但他似乎天生不是做筷子的,湛江之滨,南海一角,他沉思漫步。隔海可见苍茫的大洋,他有时梦魔:“他妈的,怎么样才能飞出亚洲?”
这被人看作狂言,因为这话似乎不该由他来讲。他没有资格讲这话,资格必须用实力构造。但人们没有想到,智力也许是实力中最重要的成份,只要有一个机遇。80年代初,他的机遇来了,他要崭露头角。
他碰到了筷子厂入不敷出,简单说,他面临破船沉没。这是一个“反机遇”,一般人会一蹶不振,他却要死地求生。筷子做不成了,他决定做日光灯脚架和起动器。这玩艺全国不知有多少厂家生产,但他却做得很有滋有味,有一些甚至出口香港。
出口本身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接触了港商,开拓了眼界。更接得一批电器加工活,数量很大,有利可图。一般人接了就接了,无非是拼命做,做不了,再找一两个厂协作。但他却从中产生一种奇想,他觉得,这也许是他事业的转折点。他想不能满足于“做”。要力争去“发”。那就是用这份订单作钓大鱼的鱼钩!
钓谁?钓周围的小厂。他于是对周围几个小厂厂长说:“我有批活路,你们想不想做?”没有不想做的,厂长们个个笑逐颜开。但是且慢,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打我的牌子,换句话说,成为我的部属。
这建议一出来引起一片惊骇。有人说他有野心,有人说他乘人之危。总之,因为有利可图,做就做了。
他于是将他们按序号编为一分厂、二分厂、三分厂。当所有分厂运转起来时,他微微一笑,觉得自己的计划已经上路。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揽一批活,吸引一批分厂。组成一系列分厂,又以相当的实力出去揽活。有活再扩厂,有厂再揽活。最后形成了个强大的企业集团,开拓自己的产品市场。他认为当今发达的首要条件是壮大自己,而壮大自己的关键是要跳出买卖圈,把最主要精力放在兼并和发展横向联合上。
这对商品生产并不发达的中国来说,不能不算一种提前意识。
它颇有点资本家的霸道气势,但本质上却顺应着商品生产发展规律。
小生产意识永远发不了财,果然,当他这么做时,港商对他刮目相看。
他们认为,当人们埋头于生产时,他注意到市场。当人们走向市场时,他注意到竞争。当人们开始竞争时,他注意到联合。他创造了一种“诸候经济”模式,他们尊他为王,相当放心地又给了他更多的活。
这结果就是他下面有了更多的厂。
这结果就是他不再搞加工,开始生产自己的电熨斗、电饭煲、电冰箱。
为纪念当年三个分厂的联手,他将其他第一批产品命名为“三角牌”。
但很快他就更改商标——“三角”毕竟太小,他此时已有14个分厂,2亿元资产,他应该让自己的集团有一个更辉煌的名字。
2亿元资产的形成只用了2年时间,颇有点神奇色彩,惊动了国家体改委。
体改委调查后结论:一般观念认为效益产生在生产与流通中,其实,真正能产生巨大效益的是管理。
管理即“上兵伐谋”,以谋为攻。
孔子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中国下海者附注:善哉斯言,另得人之利,亦反非工商二道也!
假如把“谋”纳入一条特殊的轨道,它就会变为神话。80年代初,当一批下海者匆匆忙碌着各式各样的原始积累时,一些人则在孕育神话。他们的工作场所也像一些废弃的空间站,狭窄杂乱,到处充满奇奇怪怪的仪器仪表和电源线头。一种流行的看法是这些人“脱轨”了——脱离常规生活与思维之轨。但不到几年,人们顺着他们特殊的轨道往下看,竟是一片科学奇葩,繁荣街面,兴隆买卖,富庶田园。这个轨道就是民办中的高科技事业,北京的中关村,南京的江湾,武汉的东湖……脱轨的人们似修炼成仙,否极泰来。
北京的民办科技实业四通公司,80年代初,它还是中科院几个下海者的试验田,10年后它已在全国有27个子公司,100多个维修培训中心,600多个经销点,进入了五大洲十六个国家,获得了9亿外汇入超,同时占领了中国80%的文字处理市场,实现了几十亿元的销售。
与此同时,沈阳的南湖科技开发区,三年来仅门市销售就突破4亿元,其中一个协合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靠生物工程技术,年创汇高达2亿多美元,当初一无所有的陈巨余工程师,现在在美国、印尼、泰国、越南、香港都挂上了自己的牌子。
抚顺科技工作者下海较晚,就这样,他们也搞出了907项科研成果,4年创产值6亿元……
中国的科技园就像春天的花朵遍地开花,“科技园里有黄金”大家蜂涌而至。
下面这个就是以大规模的智力聚财的故事。它发生在武汉市洪山星火科技研究所。这个所其实刚开时也不过是一个光杆司令的空架子,光杆司令叫张明华。张明华原来是测绘学院专利论证专业的一位研究生,27岁,戴一幅眼镜。在当时,他可以安安稳稳在学院混饭吃,但他不干,同时妻子要生孩子,他得给她筑一个合适的窝。他的学院解决不了他的住房,更解决不了妻子产前产后急需的营养,他于是就一头扎进了海里。下海刚开始只能给别人打工,后来则想出了这个研究所。
民办,一无资金,二无设施,办公地点就设在家里,打电话到公用电话亭。但他不怕,他搞专利论证期间,手上掌握了一批技术专利成果。什么玩艺都有,从脚踏打气筒,到带电扇的遮阳帽,到酒后开车测量器,发明人广布四方,各不相同。相同的只有一点——推广自己成果的焦灼。他感到此心可用,于是,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
正当1987年,社会处在一种改革的阵痛中,有些企业脱颖而出,有些企业亏损砸锅。亏损的企业渴望一种起死回生术,他眼镜片亮光一闪,一个奇特的念头闪过。策划半个月,他来到湖北省人才交流中心。怯怯地推开门,模样腼腆,但一开口,就语惊四座。
“我想招聘一千个经理厂长。”
人们认为他在说胡话,他不笑,又正讲地讲:“让他们去承包一千个亏损企业。”
“保证他们承包的依据是什么?”听者好容易缓过气来。
“我有几千个可行的专利成果,这是搞好承包的良药!”
在座者互相望了望,半晌说不出来话来。再深谈,认为他的想法确实不是无的放矢,叹然拍了下桌子,“好,我们做你的依托!”几天后,一幅引人注目的招聘广告报纸刊出,搅动武汉三镇水,引来上万受聘者。光报名费收了几万,更不谈其热闹情景,人们形容那时节里——“路上不断人,灶里不断火。”
但他此举并不是赚报名费的,他还真的认认真真地选了一千多名经理厂长侯选人。
一人交300元培训,学企业法规、企业管理、企业开发,一下子赚了40多万。
但他也不是赚培训费的,他已将几千个专利和信息分发到几千个亏损厂,征得了近千个厂引进专利的意向,现在他拿出有关意向对那些培训者说:“这将是你们的生财之道,成功之机,你们想试,得交学费。”
按《专利法》,他每项专利收了一千元“介绍入门费”,一下子收了100多万。
到他的培训班结业时,一千个经理厂长已和他的专利发明,并与亏损厂签定了3+1合同。合同主要内容为,专利产业的效益,需给发明人50%,他这个中介人20%,承包人30%。各方皆大欢喜,千名厂长出发,各显神通,各谋出路。不久传来的消息是,相当多的人成功,作为佐证,他不断收到些大小不一的中介费。
他靠他的奇思妙想发了财,从根本上说,是靠专利成果发的财。
而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原始积累效应已引起广泛注意,到处出现些“技术致富”招贴,到处兴办起“技术培训学校”,由暗暗蠢动起一股抢技术抢人才的热潮。
一拨未平一拨又起,又是一个遍地开花。
“养老院”、“孤儿院”、“弱智力儿童教育中心”、“康复中心”,这基金会,那基金会,像雨后的春笋,一夜之间全出来了。
社会哗然,一方面赞扬它的社会意义,一方面惊愕:中国老板居然富到了这种程度,办慈善业!
据一个老板透露,这里面大有利润!他是一个办孤儿院的老板。原来他是跑运输的,几年下来跑几辆车,也跑出个上十万。但他相当苦恼,运输越来越难跑。只要车上印着个体两个字,只要挂着个体牌照,到处找你要钱。卡子要,公路局要,工商所要,红灯闯过一厘米要,马路中线压上半轮胎要,停车要,洗车要。七要八要,一年捞不到不几个小钱。他时时夜中突然坐起:“这么着,有一天还不把我的车要跑!”
财产危机出现了,夜晚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想心事。
他开始注意看报,有一天发现一则报导,《某县孤儿骤增》——农村女婴弃婴问题思考。
报纸看了三遍,眼睛突然一亮,拳头猛一擂床,对老婆说:“老子不跑运输了,办孤儿院!”
其妻大惊,拉着他问左问右,又掐他的人中,看他是不是疯了。
他才不疯,第二天开车到K县县政府,说自己要办孤儿院。自然是支持,一个礼拜后,一栋旧房便宜地卖给他,县广播也大肆报导。乘东风他四处活动,赞助也捞了。县委为此项义举行文,县民政局拨款一万,各单位纷纷拔毛,家私被子脸盆碗筷通通有人赠送——社会心态很清楚,人家个人都乐于义举,咱们单位岂能小气!
财产一下子增值了,他开张前计算了一下,净增3.8万。
对老婆拍算盘:“你看这多好,又不怕人眼红,又不交任何税,又不会给人“打土豪,又有名。”
老婆捶他一下:“就怕以后不好。”
他说:“你放心”。他自有法宝。
可以让孩子自己养自己嘛,第一步他只收7岁以上孤儿。也给他们上课,老师自然是学校支援,也让他们干活——孩子必须从小勤劳。他给孤儿们的第一批活是瓦楞纸盒,他找到瓦楞纸厂,人们听说他来,二话不说,以相当可观的价格将活路给他。他给孤儿们的第二批活是缝扣子,以后是贴羽毛画,绣花、粘贝雕。活儿不缺,人心恻隐,愿意给孤儿生存之道。他不怕任何人竞争,因为他的劳力每月连生活费带零用钱带奖金一共才每人62元5角。
他显然发了,他说:“这叫大智若愚,表面看我干了傻事,实际上找了生财之道。”
一箭双雕,既隐藏好了家业,也鼓起了荷包。
他笑了,直到1991年3月26日看到《组织人事报》一则报导,国家将整各顿各种基金会和他这类慈善机构。
他一惊,随及狠狠掮了自己一巴掌:“你到底逃不出如来佛手心!”又长叹:“这如何是好?这叫人怎么立脚?!”
经过了30年的拼杀和奋斗,今天的人们显得冷静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企业喊出了创新,企业开始了整合,中国的经济已开始了与世界接轨。贫极的中国人苦斗释放出财富,在财魔面前是却再也不能自已。黑道、黄道、盗宝走私狂、淘金热、旅游热等等,各式各样的招法都已展现出来,统统眩目,统统诡谲。商场变成战场,竞争变得惨酷。随着这最冷僻的原始积累方式的曝光,中国已不再有安静的绿洲,市场已开始疯狂的发育……
总结: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又一轮的世界性经济大战已经开始,我们将如何面对?将如何加快自己的步伐?这已是中国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不过,作为个人的创业,面对已培育出的市场,又将如何缩短自己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呢?老子说过,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