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15300000104

第104章 现当代文学(2)

埃及现代文学中表现反帝爱国斗争的作品占有很大分量,重要的还有阿·拉·谢尔卡维的长篇小说《后街》,尤·伊德里斯的《爱情故事》,尤·西巴伊的《回来吧,我的心》(1954),拉蒂法·扎雅特的《敞开的门》,艾布·哈迪德的《我是人民》等。

萨布里·穆萨(1930一)的长篇小说《半米之内的事件》(1961),被认为是埃及第一部在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传统现实主义、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之作。小说追溯历史,表现了现代人与传统的冲撞。在土耳其奥斯曼人统治和法国入侵时期,一个农村少女嫁给了一个土耳其面包师,另一个农村少女被法国士兵强奸后,嫁给了一个农民。从1798年以来,土耳其血统、法国血统一直延续下来。前者体现在一个青年商人身上,后者体现在一个农村少女身上,二者的结合,生出了“我”。“我”与一个城市少女相爱,但后来“我”不得不把她让给“我”的情敌。小说揭示了在社会进化的表象下,人们仍死死抱着旧传统不放,人性受到压抑,爱情变成阴谋。而传统的形成久远而复杂。小说句子短小,内涵却很深广,充满辛辣的嘲讽,同时运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它与5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有很大不同。此外,作家还写有《地域的腐败》(1974)、《菠菜地里的赛义德》(1978)等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集《上衣》(1958)和《脸对背》(1967)等。

阿拉伯国家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且政治、经济相对落后。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渗透和影响必然在阿拉伯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东西方文化、文明的撞击和冲突,在社会生活、伦理道德、行为心理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和文明,从20世纪初以来至今,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因此在埃及和阿拉伯文学中表现此类题材的作品甚多。上述叶·哈基的《乌姆·哈希姆之灯》是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另一部此类题材的重要作品是苏莱曼·法亚德(1929—)的长篇小说《不谐和音》(1972),它从另一个更深的层面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小说描写富翁哈米德带着他的法国妻子西蒙从巴黎回到故乡达尔维什村探亲而引起的西方文明与传统习俗间的碰撞。哈米德夫妇回来后受到热烈欢迎,出于对同胞的热爱,哈米德尽力给乡亲们以金钱帮助,但此举引起的是怀疑、嫉妒和恐惧。西蒙的衣着暴露,也引起村民,特别是老妇人的不满,认为她淫荡,她们趁哈米德外出,强行对西蒙施行割礼,由于卫生条件差,西蒙失血过多而死。小说以震撼人心的情节,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危机,而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如果一味保守固执,也会导致不应有的结局。这类问题对阿拉伯国家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小说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苏·法亚德50年代即开始创作,还写过长篇小说《之后是洪水》(1968)、《眼睛》(1972),短篇小说集《印刷工人之死》(1984)等。

二、60年代作家群

1967年6月5日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参战的阿拉伯国家遭到惨败,阿拉伯民族受到强烈震动。首当其冲的埃及人尤其难以接受这一现实。惊痛、屈辱、愤怒之余,他们对现实进行严酷审视,对历史作了沉痛反思。年轻一代,特别是青年作家痛切地认识到,导致民族灾难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两军对垒的战场”,而在社会内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作品,主要集中暴露长期存在的政治主张与社会实践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普遍不公,各个阶层均难幸免于暴力、迫害事件。这时期的重要作家有贾玛勒·黑塔尼、尤素福·格伊德、阿卜杜·哈基姆·卜塞姆、叶海亚·塔希尔·阿卜杜拉、马吉德·图比亚、巴哈乌·塔希尔、萨布里·穆萨他们被称为“60年代作家群”。

贾·墨塔尼(1945—)的短篇小说集《千年前一个青年的日记》(1969)可视为60年代作家群的首部重要之作。其中的《伊本·伊亚斯重返当代》以古喻今,描写埃及奴隶王朝时期开罗总督扎尼·巴拉卡特的暴虐统治使人民失去自由,导致奥斯曼人人侵。小说用分镜头手法交错表现历史和现实中的相似场景,使人产生联想和对比。

尤·格伊德(1949—)的中篇小说《埃及土地上的战争》(1982)中,乡长为使儿子逃避兵役,诱迫一农民以其子米斯里顶替。事情因米斯里牺牲而败露后,由于乡长及其同伙(包括政府官员)百般阻挠,调查无法进行。乡长却因“儿子”战死沙场被颂为爱国。正如米斯里的战友所说:“我们曾以全体人民进行了这场战斗,但我们错了。现在我们必须自己承担起必须承担的责任。”

作家审视的目光更多地转向农村。埃及是个不发达的农业国,在广袤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决定着埃及的命运。尤·格伊德的小说《丧悼》(1969)写一农村富户之女伊莎因拒绝一求婚求,其父被杀。伊莎举行丧悼,宣布有为其父复仇者,可以与她婚配。一个求婚者挺身而出,但随即被杀。富户的私生子被列为疑犯,但不久也被杀,全村处于恐怖之中。凶手为谁?小说结尾仍无法得知。作品虽运用侦探小说的悬念,却另有深意。人们命运不知操于何人之手,在无知和被役使状态下,人们不可能认清自己的敌人,何谈复仇。

有的作家超越揭示战争失败的原因,深入社会底层,揭示农村的深刻变化。阿·哈·卡塞姆(1935—1990)的长篇小说《人的七天》(1969)即属此类作品。坦塔附近一个农村的村民信奉苏菲教。每年村民们要去拜谒他们崇奉的“圣祖”陵墓。小说截取不同时期朝拜过程中的七天,前后相距15年之久。初期,被视作“先知”的头人家族和整个村落与外界隔绝,倒也自得其乐,甚至曾一度辉煌。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冲击,头人家族和整个村落逐渐衰落,最后终致崩溃。向荒诞的昨日告别,正是埃及社会走向进步的必由之路。该小说不同于20年代在埃及农村田园风光背景下表现男女爱情悲剧的小说《宰纳布》,也不同于50年代初表现农村激烈阶级斗争的小说《土地》,它以对埃及农村沉重的历史积淀的审视,拂去了千百年来蒙在它身上的尘埃,深刻地揭示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嬗变过程。

60年代作家群创作的文学被称为“60年代文学”。这是个发展的概念。60年代作家在七八十年代及90年代继续创作,题材广泛,成果丰硕,20多年来他们始终活跃在埃及文坛,成为埃及和阿拉伯当代文学的主力。70年代初,埃及取得“十月战争”胜利,以后实行经济开放政策。新的社会生活环境给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贾·黑塔尼至今创作了二十余部作品,如《扎尼·巴拉卡特》(1974)、《爱情之书》(1987)等,尤·格伊德创作丰硕,如《穆尼斯农庄的故事》(1971)、《穷人的不眠之夜》(1985)等,其他不少作家至今仍活跃在埃及文坛。

对偏远乡村的描写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自卢克索的叶·塔·阿卜杜拉(1938—1981)的小说《项圈和脚镯》(1985),通过埃及最南部偏僻乡村母女两代的婚姻爱情悲剧,将这些地区贫穷、愚昧、落后、美好人性被压抑的情景展现给读者。小说中法希玛自幼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她天生美貌,嫁给一个铁匠为妻,但铁匠性无能。她求神后怀孕,四个月后被休弃,靠在叙利亚工作的兄长穆斯塔法接济为生。女儿纳巴维娅长大,她很漂亮,在富人家当女佣,与富人之子相爱并怀孕。舅舅穆斯塔法知道后,将她埋人土中,要她说出使她怀孕之人。铁匠外甥萨阿迪因想娶纳巴维娅未能如愿,趁机用犁铲下了她的头。作者首次将偏远乡村中每天都可能发生的这类故事披露给读者。作家认为,国家、民族的进步不能只靠城市的发展,农村包括偏远农村的状况对社会发展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文学不能太脱离历史和传统的轨迹。

马吉德·图比亚(1938—)是60年代作家群的另一位重要作家。他著有短篇小说集《弗斯托克到达月球》(1967)、《五张未读的报纸》(1970)、《未来的日子》(1972),长篇小说《利玛染她的头发》(1983)、《已经发生的事情》、《哈特胡特人的迁徙》等。长篇小说《不能完成的圆》(1972)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农村为背景,写一个农民被一个卖腐烂种子和化肥的奸商所骗,而警察却保护这个奸商。一个宗教长老劝他保持沉默,把一切托付给安拉。这些人对他美丽的妻子又都不怀好意,另一些人则惦念着他的土地。他处于清醒和疯狂之间,晚上用石头掷传说中吃月亮的仙女。后来他美丽的妻子死了,未留下孩子。每到夜晚,他四处呼唤她,因为他认为美是不会死的。在埃及农村女人不育象征着土地没有收成,女人之死昭示着没有自由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小说既写实又运用象征手法,并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汲取营养。当美丽的女人在屋顶上脱下衣服沐浴时,天空的月亮、星星、鸟儿,甚至庄稼,全都为她歌唱,强烈地衬托出美之毁灭的震撼效果。作品在内容上真实反映了埃及的特色,在形式上则借鉴了西方手法。

表现城市居民犹疑、不安的生活也是作家创作的重要内容。阿·哈·卡塞姆的小说《沉闷的房间》(1980)表现了小职员、小市民、小商人、摊贩、工人等处于社会边沿状态的生活。他们生活在拥挤、喧哗、吵闹和互相敌意中,无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一生。不少作品注重精神的价值,呼唤美好的道德和情操。巴·塔希尔的小说《我的舅妈莎菲娅和修道院》表现埃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间的世代恩怨情仇,着力呼唤人们摒弃偏见,恢复以往互相容忍、和睦相处的关系。

60年代作家群来自埃及各地:西部省、苏哈吉、卢克索,甚至偏远乡村,打破了原来作家多来自开罗、亚厉山大,或在开罗成名的格局。他们大多出身平凡,甚至穷苦,全靠自学成材。他们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社会的剧烈变动和转折呼唤着一代新人冲破旧的精神束缚,去寻求和表现埃及人的真实品格。原有的文学形式已难以表达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和人的心态。短篇小说必然要突破莫泊桑、契诃夫以及埃及化了的台木尔模式,传统现实主义已不再是长篇小说占主导地位的创作方法。他们从埃及民间传说、神话中获得养分,大量运用西方文学中意识流、内心独自、时空跳跃、故事无情节等手法。评论家认为,他们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既有英国“愤怒的青年”的愤怒,也有美国“迷惘的一代”的迷惘,但更多地接近反传统的法国“新小说派”。

三、女性文学

埃及女性文学的发展引人注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妇女解放的呼声在埃及日益高涨。随着社会改革的启动,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苏·盖莱玛薇、苏·阿卜杜拉等佼佼者为女作家登上文坛打开了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作家人才辈出。纳·萨阿达薇、伊·芭莱卡、扎·绥德基、赛·福瓦德、拉·扎雅特等活跃在埃及文坛。拉·扎亚特于60年代出版小说《敞开的门》,除反殖、爱国主义内容外,首次大胆揭示阿拉伯女性的真实处境,引起极大轰动。纳·萨阿达薇(1930—)是一位医生、女权主义者。她于6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零界的女人》写一贫穷妓女不甘堕落终于杀死逼她为娼者,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无情揭露。她的小说常常引起争论,尤其受到宗教界人士的抨击。至今,她的一些小说还被禁止发行。她是一位多产作家,写有长篇小说《一个女医生的日记》(1965)和《失踪的情人》(1974),短篇小说集《我学会了爱》(1959)、《很少一点温情》(1964)、《真诚时刻》(1966)、《线与墙》(1972)等。

随着知识女性地位的提高,近十多年来埃及产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其人数超过了同时代有成就的男作家。这在埃及文学史上从未有过。过去是三四个女作家面对二三十个男作家,现在的比例几乎相等,而且一些女作家在名声上远远超过男作家。赛勒娃·白克尔是其中最有成就者。

赛勒女士·白克尔70年代毕业于阿因·舍姆斯大学商学院,后又人戏剧艺术学院深造。她在求学期间就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参加过示威游行,曾被捕入狱,后来她专事创作。她的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者,特别是那些由于离异、被抛弃,或战争造成的无助妇女、独身妇女的处境。她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和五部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有《金车不会飞上天空》(1991)、《夜与昼》、《夜莺的叙述》,短篇小说集有《大人阁下的葬礼》(1986)、《灵魂被逐渐偷去》(1986)、《农民的面团》、《礼品的等级》和《兔子》。

同类推荐
  •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本书是德国公使夫人伊丽莎白·冯·海靖在中国期间(1896年~1899年)所写的日记节选。本书在德国军事强占胶州湾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大背景下,详细描写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状。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章,依次介绍了海靖在北京、武昌等地公使生活,和当时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作者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隽永的文字,再现了晚清时中国的内忧外患,落后残败的现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 朱光潜三书(理想青年+读写指要+西学门径)

    朱光潜三书(理想青年+读写指要+西学门径)

    《理想青年》《读写指要》《西学门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三书”。《理想青年》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先生文章选集(共三卷)之一。《读写指要》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先生文章选集(共三卷)之二,与青年人谈如何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西学门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先生文章选集(共三卷)之三,与青年人谈如何学习西方语言、文学和艺术思想,吸收西方文明,“极力培养中国文化之生命与元气。”朱光潜先生自幼熟习古典文学,大学留学海外,洞悉西学门径,在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方面,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而又同时与国内青年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于是常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讲给青年人听;积极引介、翻译外国经典文学、美学作品,写成文章与青年人分享。本书围绕“西学门径”主题进行编选,文章分为“渊源有自”、“译读之间”和“自铸新词”三辑。
  • 亨利四世(上下篇)

    亨利四世(上下篇)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剧中轻松、平庸、充满恶作剧的快乐的市井生活与紧张、复杂、充满流血阴谋的宫廷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的内容不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 至真清吟

    至真清吟

    王喜平编著的《至真清吟(上中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讲述了两个美丽而又命运多舛的残花少女扬子与李安,有缘相识于古城西安。杨子为报答救命恩人郭三而寻职时,险落青春职场,蹂躏在即,幸被李安急智救出。二人因此屡遭追杀,一生九死,性命难保。二人辗转别乡,以求活命。于是向西而来,然而为摆脱歹徒追踪,却是急不择路,这才来到虚构城市定宁,权且避难。因为命运坎坷,二人无度以救助残花少女为目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无数风雨,无数磨砺,终在备受人家关爱之后,二人事业大成,心遂所愿,尘埃落定。其中,无不透视着人间的善恶,无不折射着社会的现象,进而感化人们抑恶扬善,择善而从。
  • 宅女的宅猫

    宅女的宅猫

    书中讲述了作者怎样遇到他的那只小猫三宝,于是就展开了与三宝的共同生活和经历,慢慢的与三宝越来越熟悉、亲密、默契。和它一起睡觉,帮它逮虱子……随着与时间的推移,作者与“三宝”从熟悉到亲密再到默契的经过。她的那只小猫带给她无穷尽的生活乐趣,它性格怪异,与药店里的其他猫不同。它好强、倔强、爱玩。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法书写他们的生活,“三宝”显然已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书中提到了三宝与药店里猫的不同和三宝的不服输、爱玩、爱吃与可爱之处。让我们一起陪作者享受三宝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江山烽火

    网游之江山烽火

    风卷起潇潇的夜,杀气在弥漫,刀光剑影中游荡的灵魂不为了其他,就为了心中的梦想还有对你的承诺。我这一生最无悔的就是那个时候答应了你的邀请,守护你,哪怕用尽我一生去努力,守护你们,哪怕被别人传为恶魔,我挚爱的人与土地。当天降的甘露洗刷了一身的尘埃,我带着疲倦开始了新的征途,直至杀戮的血泪将视线模糊,只为挚爱的人不再哭泣。
  • 错过只为遇见你

    错过只为遇见你

    人生充满了偶然性,没有人知道自己下一刻会遇到什么——如此无奈,又是如此奇妙。懒散而又克制的童真,始终坚持“一生一世一双人”。大学中的学长,青葱岁月时的怦然心动;异地的同乡,凡尘俗世中的渐渐沉沦,到底谁才是她此生的良人?一个意气风华,一个深情腹黑,没有谁好谁坏,只是谁最适合她。有时,暂时的错过,或许只是为了在最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他。
  • 碧海笙箫录

    碧海笙箫录

    碧海笙箫终不悔,不知红尘祸劫起。不知伊人何处,自此无归期。
  • 青春似罪

    青春似罪

    故事未曾结束。情节还在依旧。青春总会逝去。时光难以倒流。珍惜每分每秒。不留一滴遗憾。回首再望当初。一切消散云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啼传

    白啼传

    “人善智而兽善力”的异世大陆,少年白啼满心期待踏入尘世,却没想踏入尘世的白啼却从昔日的“天才“被打回了”凡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白啼还要为生计发愁,他要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世界,是甘于平凡,还是书写自己的传说......
  • 盛世宠婚:千金小姐pk腹黑男

    盛世宠婚:千金小姐pk腹黑男

    五年前,一场车祸毁了她所有的生活,父母离世,大哥失踪,丢失记忆五年后,华丽回归,他与她再次相遇,她冷若冰霜;他百般无赖,百般追求。“唐总的未婚妻和我家翠花长的真像”她说。他却笑而不语。他的未婚妻面色铁青,怒骂道:“你这个贱人。”妘天晴抱臂回道:“贱人说谁。”“贱人说你”未婚妻恼羞成怒道。“原来是你这个贱人再说我啊?”她淡定到。在暗处的某人终于笑喷了。
  • 无相神尊

    无相神尊

    王玄之,一个宅男,遍览群书,在家中看书的时候,神帝的宝物砸中了他,带着他来到一个精彩的武道世界。因为这件宝物,三界之内,神魔皆敌,万仙皆敌,天下皆敌。任你只手遮天,我自横刀向天。我,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