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张的言论,版本不一,大概在民间久已流传,但最早形成文字,却始于单化普之《陕甘劫余录》(载《禹贡》卷五11期回教专号)。类似的言论也有传述归之于赵权中,原因在于民间传说张、赵二人密谋屠杀回民。参见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280、281。Marris Gillette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但从情节看,更近于是赵权中说的。参见:“Violence,the State,and a Chinese Muslim Ritual Remembranc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67,No.3(August)2008;p1018.
②杨毓秀:《平回志》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61。
③《穆宗毅皇帝实录》(一),卷二十八,同治元年五月中,页五;中华书局《清史录》影印本,第四十五册。
④杨毓秀:《平回志》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61。
⑤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296。
①胜保奏,《方略》,册二,卷二十二,页四。
②刘懋官修,宋伯鲁、周斯亿纂:《重修泾阳县志》,卷十三“列传·忠烈”,页十九、二十。
③原文出处不详,上引参见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164-165、296、424。
④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载《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23。
⑤王生吉:《关陇思危录》卷一,《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5。
⑥马霄石:《清末关中事变记》,原载《西北通讯》1938年3卷3期,收于《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甘肃分册)》,页201。
①王生吉:《关陇思危录》卷一,《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6。
②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190。
③张集馨奏,《方略》,册四,卷五十五,页十九。
④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回民起义》册四,卷一,页216。
⑤胜保奏,《方略》,册二,卷二十二,页四。
⑥郑士范:《旧雨集》,《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72。
⑦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23。
①王生吉:《关陇思危录》卷一,《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0、11、13。
②焦云龙修,贺瑞麟纂:《三原县新志》,卷八“杂记”,页六。
③张集馨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廿二日日记,《道咸宦海见闻录》,页374。
④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回民起义》册四,卷一,页219。
⑤多隆阿奏,《方略》,册四,卷五十五,页二。
⑥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41。又见焦连甲、贺寿龄纂:《新续渭南县志》,卷八“人物志·忠节”,页五十三。
⑦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191。
⑧胜保奏,《方略》,册二,卷二十二,页四。
①翁柽修,宋联奎纂:《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十六“忠节传”所列死于回事者,多为柏氏族人,页十三至二十二。
②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191。按:孔飞力认为:“但是就连接农村、集镇社会直至全国的政治顶峰的交通而言,再没有其他事物能与传统的书院制度和它创立、培育的多方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页193)书院是各地汉民的“文化地标”,尽管还远远不是精神圣地。它是国家秩序的诠释者和维护者,也不停地为官僚体制输送人才。在地方上,书院更是将绅士阶层的子弟向政治仕途输送的有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绅士把一般社会和国家机器有效地沟通和连接起来。书院的教育,涵括儒家六艺,既不断加强着文官政治的权力,也为军事提供后备人才。
③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23。
④左宗棠:“请调祝垲唐炯来营差委片”,同治六年六月二十四日,《左宗棠全集·奏稿三》,页430。
⑤刘懋官修,宋伯鲁、周斯亿纂:《重修泾阳县志》,卷十二“列传·官师”,页十五。
⑥翁柽修,宋联奎纂:《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十五“列传”,页十三。
⑦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191。
①“石仓,北窑头村人,精技击,尚节义,慷慨激昂,同治元年回乱,仓为十八廒团总。六月初四日击贼于金胜寺,奋厉直前,杀贼无算,后援不继,力竭阵亡。年三十七,所部健儿皆死斗,无逃免者。”翁柽修,宋联奎纂:《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十六“忠节传”,页七。
②胜保奏,《方略》,册二,卷二十二,页四。
③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24。
④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23。
⑤原文未见。
①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48、63。
②赵尔巽等撰,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第五册,卷四百二十七,列传二百十四,页一二二六五。
③杨酼秀:《平回志》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59。
④杨酼秀:《平回志》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59。
⑤易孔昭等编:《平定关陇纪略》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250。
⑥刘东野:《壬戌华州回变记》,《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65。
⑦顾熠山修:《重修华县志稿》(民国三十八年印),卷九。《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85。或疑赵炳堃、赵权中为同一人,只是名字写法不同,但王生吉《关陇思危录》同一页同时提到这两个名字,则并非一人可知。见王生吉:《关陇思危录》卷一,《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6。
①杨酼秀:《平回志》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60。
②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525。
③Marshall Broomhall:Islam in China:A Neglected Problem.p152.
④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525。
⑤杨酼秀:《平回志》卷一,《回民起义》册三,页60。
⑥顾熠山修:《重修华县志稿》(民国三十八年印),卷九。《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85。
⑦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200、446。
①马长寿调查组在平凉、泾源地区的调查。《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403、405、424、430等。
②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27、44、64。
③掌江西道监察御史敏楠奏,《方略》,册二,卷十三,页二十一。
④王生吉:《关陇思危录》卷一,《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6-7。
⑤严氏此奏文载《方略》,册二,卷十七,页九。
⑥严树森:“劾钦差大臣胜保疏”,收于焦连甲修:《新续渭南县志》,卷十中“艺文志”,页三十四。
⑦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卷五,《回民起义》册四,页243。
①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卷二,《回民起义》册四,页221。
②郑士范:《旧雨集》;同见贺瑞麟:《清麓文集》,载《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页173、53。
③《旧雨集》一册,光绪乙未秋周正谊堂刊,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纪其师长;中卷纪朋友;下卷纪忠义。
④杨毓秀:《平回志》卷三,《回民起义》册三,页107。
⑤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武备上”,页四十。
⑥安维峻等纂:《甘肃新通志》,“纶音天章”,卷首之四,页二。
①恩麟奏,《方略》,册六,卷七十四,页二、四。
②杨毓秀:《平回志》卷五,《回民起义》册三,页108。
③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页十三。
④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页十五-十六。
⑤熙麟奏,《方略》,册五,卷六十九,页九。
⑥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页十二:“简黔勇并募土人之健者”。
①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页九。
②左宗棠:“官军先后渡洮攻克要隘大胜折”,同治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左宗棠全集·奏稿五》,页150。
③穆图善奏,《方略》册十五,卷二百三,页十一。
①穆图善奏,《方略》册十五,卷二百三,页十一。
②上未注文参见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一。
③以上取自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一、三。
④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一,页四九。
⑤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一、三。
⑥曾毓瑜:《征西纪略》卷三,《回民起义》册三,页37。
⑦《岷州续志采访初稿》抄本,转引自《陕西回民起义史》,页168。
⑧易孔昭等编:《平定关陇纪略》卷十,《回民起义》册四,页98。
①易孔昭等编:《平定关陇纪略》卷十,《回民起义》册四,页98。
②左宗棠:“总兵范铭部众溃变办理情形折”,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502。
③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三。
④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三。
⑤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一,页四九。
⑥左宗棠:“总兵范铭部众溃变办理情形折”,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502、503。
①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三,页十七。
②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三。
③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三。
④张国常纂:《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人物下”,页三。
①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四,页十一、十八。
②上引见左宗棠:“进陈分道进剿布置联络情形折”,同治八年八月十一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130。
③左宗棠:“剿办中路土匪迅就肃清现筹会剿北路回逆折”,同治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145。
④左宗棠:“办结土匪张贵等片”,同治九年正月初八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257。
①左宗棠:“请将党匪殃民之道员革职拿问片”,同治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148。
②左宗棠:“办结土匪张贵等片”,同治九年正月初八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257。
③上所引见《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三,页十九。
④杨毓秀:《平回志》卷四,《回民起义》册三,页136。
⑤左宗棠:“各军剿回获胜折”,同治八年十月十九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189。
⑥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二,页十二。
①左宗棠谓:“其党之最凶恶者,为伪统领侯得应,伪营哨官王璧……讯毕将侯得应、王璧凌迟处死,以伸国法,而泄民愤。”见:“办结土匪张贵等片”,同治九年正月初八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四》,页258。
②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二,页三。
③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三,页十九。
④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三,页十九。
⑤或说董于道光十九年(1838)十二月初五日生出生于甘肃省固原县王朝山。见王伯祥:《董福祥史略》,《固原文史资料》第3辑,页2。或说董福祥是“豫旺县天朝山毛渠井人”。天朝山者,应为王朝山。见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页390。
⑥王学伊:“董少保墓铭”,王学伊纂:《固原州志》,卷十“艺文志四·墓志”,页七。
①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三,页十二。
②薛正昌:《董福祥抗清(前期)事迹述评》,《宁夏大学学报》,1991年2期,页77-82。
③张慎微:《董福祥史略》,载《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页48。
④张慎微:《董福祥史略》,载《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页49。
⑤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三,页十二。
⑥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一,页三。
①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一,页三。
②易孔昭等编:《平定关陇纪略》卷三,《回民起义》册三,页341。
③易孔昭等编:《平定关陇纪略》卷四,《回民起义》册三,页377。
④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廿二,页八、二二。
⑤乔松年奏,《方略》册十二,卷一百五十八,页六。
⑥易孔昭等编:《平定关陇纪略》卷五,《回民起义》册三,页439。
⑦曹子正编:《横山县志》(民国十八年印),卷二“纪事志”,页四十二。
①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一,页三。
②孔繁朴等修纂:《绥德州志》,卷五“纪事”,页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