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造起源》巫歌歌唱了家宅守护神成造神的起源故事。这首巫歌有东海岸和首尔地区两个不同的版本,内容如下:一天,木匠黄友阳被玉皇大帝叫到天上去修宫殿,苏真郎趁着他不在家抢走了他的妻子,并想娶她为妻。黄友阳的妻子寻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最后等到丈夫回来,惩治了苏真郎。黄友阳成了成造神,他的妻子成了地神,成造神是家宅神,同时也是家庭的守护神。《成造起源》的主人公是木匠,这首巫歌隐含了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文明史实,也反映了夫妻之间要保持忠诚的道德观念。
一般认为,叙事巫歌起源于古代的“迎鼓、东盟、舞天”等祭天仪式和檀君祭、东明祭、赫居世祭等古代始祖王祭典。叙事巫歌中出现的神有三类,一类为主宰一般自然、人文现象的神,一类为部落守护神巫神,还有一类是家庭或氏族的始祖神。因为叙事巫歌歌唱的都是这些神的起源故事,所以有些韩国学者将之称为巫俗神话。其实叙事巫歌与一般意义上的神话存在着很大区别,叙事巫歌的主人公虽然是“神”,但其实却是很普通的人。在巫歌中,超自然的世界在空间上是与现实世界相连的,可以自由地来往,“神”的活动舞台也主要是人间。另外,从巫歌的内容看,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道教等其它宗教和民间故事、小说的影响,这与人类童年时期创造的神话是截然不同的。
巫歌是巫师们的歌谣,具有咒语性,在今天看来,存在着很多迷信的成分。但它通过向神祈祷,祈求神主宰人间的一切生老病死,揭示了在与宇宙的关系中人类存在的合理性,是当时民众世界观的反映。
第六节童谣
童谣是儿童口头流传的歌谣。它一般短小、简洁,内容单纯,表达方式直接,在修辞上擅用拟声拟态词和比喻、对比的手法,表达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童心。
生活童谣是反映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童谣。过去穷人家的孩子往往很小就开始帮助父母从事田间生产、家庭劳动,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也创作了一些诸如《喂牛歌》、《饮牛歌》、《挖野菜歌》、《赶鸟歌》等童谣。
嘿啦,去,
鸟呀,鸟呀,麻雀呀,
不要落到田里边,
你也吃来,我也叨,
明年庄稼用啥种?
嘿啦,去,
喂呀,去,去。
童谣形象地再现了赶鸟的声音、动作以及孩子唯恐庄稼受损失的急切心情,真实生动。还有一些童谣,寄情于星星、月亮,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奇想。
月亮月亮,明亮月亮,
挂在空中,明亮月亮,
那边那边,月亮中间,
镶嵌一棵,桂花树儿,
用把银斧,砍下桂树,
用把玉斧,修剪修剪,
盖起简陋,草房三间,
奉养我的,父母双亲,
千年万年,同喜同乐,
千年万年,同喜同乐。
到月亮上去盖起三间草房赡养父母,这是在困苦的生活中儿童们产生的奇异幻想,吐露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首民谣在各地流传有很多异文,具有悠久的历史。
雨呀雨呀不要下,
我的姐姐要出嫁,
轿子顶儿淋湿了,
绸缎的辫带就花了,
贡缎的小袄就花了,
大红的裙子也花了。
这是首送姐姐出嫁时唱的童谣,即表达了即将分别的悲伤和依恋,也突出了唯恐姐姐淋湿衣服的焦急心情,歌唱了姐妹间温馨的亲情和孩子可贵的童心。
生活童谣中数量最多的是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创作流传的游戏童谣,如《过家家》、《藏猫猫》、《摘西瓜》、《花巴掌》、《跳绳歌》、《摘南瓜》、《打陀螺》、《放风筝》等等。
藏好了,小心看见头发了,
藏好了,老虎将军过去了,
哪怕老鼠咬了脚,一动别动要藏好。
这首《藏猫猫》再现了儿童无忧无虑的嬉戏情景。游戏童谣大多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孩子们边唱边玩,起到了增添游戏气氛的作用。下面这首《过家家》也反映了儿童模仿成人时妙趣横生的内心世界。
做饭,做饭,这里是灶坑,那里是烟囱,
做饭,做饭,到底是吃干饭,还是喝稀饭?
儿童是天真的,同时又是充满正义感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的一些不平,也通过讽刺诙谐童谣表达出来,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代表作品有《地主老爷》、《长烟袋》、《毒蛇》、《大肚子青蛙》、《癞蛤蟆》、《两班》、《秃和尚》等,在这些童谣中,孩子们将地主、两班比作毒蛇、大肚子青蛙、癞蛤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狠、贪婪。
地主老爷,地主老爷,
前后农田,全都霸占,
我的父母,流血流汗,
把他养成,大肚罗汉。
地主老爷,地主老爷,
厚颜无耻,欲望无限,
我的父母,种的粮食,
全都吃进,他的肚里。
地主老爷,地主老爷,
吃喝玩乐,地主老爷,
我的父母,忍饥挨饿,
老爷的狗,却吃米饭。
这首童谣通过儿童的视角,反映了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表达了孩子们对地主老爷的憎恶和怨恨。下面这首《京城两班死掉了》,用对话体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们得知两班死后的喜悦和兴奋的心情。
京城两班死掉了,
怎么怎么死掉了?
坐在厨房灶头上,
挑吃挑喝饿死了。
死后如何下的葬,
背架背去埋掉了。
都有谁去吊唁他,
公狗母狗叫一场。
童谣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京城两班可悲的下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第七节朝鲜民间歌谣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朝鲜民间歌谣的发展历程
民谣和神话的历史一样悠久,它萌芽于原始社会人类的集体劳动,并在发展中从内容到形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朝鲜民族自古就是个喜爱歌唱的民族,古代的文献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
行道昼夜,无老幼皆歌,通日声不绝。(扶余)
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高句丽)
俗喜歌舞。(辰韩)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战火的洗劫,原始及古代歌谣基本上都没能流传下来,《三国遗事·驾洛国记》中记载的《龟何歌》是朝鲜现存最早的民谣。
龟何龟何
首其现也
若不现也
燔灼而吃也
从《驾洛国记》的内容来看,这是首迎神的祷词,反映了原著民朴素的宗教信仰。进入三国时期,民谣从宗教的、咒语式的形式中摆脱出来,成为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文学体裁,人民大众的痛苦和悲伤、喜悦和希望、愤怒和批判、诙谐和嘲笑,无不通过歌谣表达了出来。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一些记载于后世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东国文献备考》、《乐学规范》、《乐章歌词》等文献中,有些只留下了题目和来历却没有内容,更多的歌谣都湮灭无存了,代表作品有《井邑词》、《风谣》、《薯童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