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后期随着性理学的传播,儒教女性观中的贞烈观念得到了不断的强化,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烈女传说,《阿娘阁》就很具代表性。在这些烈女传说中,女性的贞节总是被考验的对象,主人公往往需要通过死来证明它。例如还有一则《七谷乡龙洞烈妇阁》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有一位姑娘正在田间采摘棉花,突然倭寇闯到村子里,看到这位姑娘起了歹心,摸了她的乳房。姑娘二话不说,跑回家中,拿起菜刀割去自己的乳房而死。国王听说后,亲自赐匾“烈妇阁”。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贞烈要求已经被提到了一种非人性的高度,贞节已经成为桎梏女性的沉重枷锁。
前面我们提到,《阿娘阁》可以称之为烈女传说,也可以称之为冤魂传说。在朝鲜人的观念中,神鬼之说,古已有之,而冤魂传说的产生也和佛教、道教的影响不无关系。道教主张鬼魂是人死之后的精魂所化,而佛教的灵魂不死、因果轮回之说对鬼魂文化的影响同样广泛而深远。在现实中制造冤案,在虚幻中鬼魂复仇,民众追求的不过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抚、慰藉和道义上的胜利。
《阿娘阁》中的冤魂为了捍卫自己的贞节而死,有意思的是朝鲜民间流传的另一类冤魂传说正好与之相反,讲的是庶民女子向贵族男子主动求爱不成,死后化为巨蟒或冤魂寻仇的故事。在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间的通婚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传说中的贵族男子都是一副堂堂正正的君子形象,对女性的示爱根本就不予理睬,女性只能在死后化作冤魂向男子证明自己的价值,其实也是对当时礼法制度的一种反抗。这类传说都附会在著名人物的身上,如赵月川、申砬、曹南冥等,其中赵月川是朝鲜大儒退溪李滉的弟子,关于他的传说是这样的:
赵月川十九岁的时候,在鳌城大监李恒福的家里学习,吏房的女儿月伊看到从自己家门前经过的月川后,产生了爱慕之心。月伊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愿结百年之好的心愿,她把这封信放在月川必经的路上,没想到月川把信撕碎扔到了河里,月伊不觉伤心病倒了。吏房看着女儿病入膏肓,找到大监恳请他说服月川接纳女儿。大监让月川去看望一下月伊,月川却拒绝说,贵族和庶民有什么好谈的?大监再三地劝他去救人一命要紧,月川不得已答应了。吏房的家中做好了接待他的准备,月川傍晚时分到了吏房家,在姑娘的房门外站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才走进房间坐到姑娘的枕头边。他掏出丝绸的手帕把手裹了又裹,在姑娘的脸上摸了一下,月伊见此知道他嫌弃自己的身份甚至都不愿碰她,绝望而死。月伊死后化作一只大蟒跟在月川的身后,大监看到后喝退了它。大监将蟒装进笔帽中交给月川,嘱咐他千万不要让兄弟们看见,没想到月川的弟弟夺了过去打开笔帽,大蟒爬出来伤害了家人。据说至今在安东的祭祀活动中仍然总是有蛇缠绕在月川的画像上。
动植物传说是解释动植物的名称、习性或特征的由来的传说,也属于风物传说,虽然是有关动植物产生的故事,但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爱憎褒贬态度。即便是有关同一种动植物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变体,反映了民间文学丰富的变异性,下面撷取两个植物传说作一简单介绍。
《郁陵岛山茶花传说》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从前郁陵岛上住着相亲相爱的两夫妻。一天,丈夫有事去了大陆。到了丈夫约定要回来的日子却不见他回来,妻子在等待中渐渐抑郁成疾,一病不起了。她对前来探望她的乡亲们说,我死后,把我葬在能看见丈夫归船的地方吧,说完就闭上了眼睛。乡亲们办完丧事回来,看见他们家院中的红楠树上落了无数的黑鸽子,鸽子们叫着,“可怜,可怜,再等十天就能相见。”当天晚上,丈夫果然乘船回来了。他得知妻子的死讯后悲痛万分,每天到妻子的坟上痛哭。一天,妻子的坟上长出了一棵从未见过的小树,树枝上开着红色的花,这花在下雪的冬天也常开不败,这就是如今开遍郁陵岛的山茶花。
老姑草也叫毛姑朵花、老婆子花、白头翁等,因全株长满一层密密的白色绒毛而得名。大概是根据老姑草的外形特征,在民间传说中它成了一位老奶奶的化身,虽然存在不同的变体异文,但主题都与孝道有关。
从前,一位老奶奶带着两个孙女一起过活,大孙女长得漂亮心眼儿不好,小孙女长相普通心地善良。两个孙女都出嫁后,老奶奶跟着嫁到富人家的大孙女生活,但大孙女总是虐待她,老奶奶忍受不了,去找嫁到穷人家的小孙女。老奶奶在路上筋疲力尽而死,这时恰巧小孙女因为担心老奶奶找了过来,她把奶奶葬在了一块风水宝地上,老奶奶坟边长出的花就是“老姑草”。
一位死去丈夫的母亲独自将三个女儿抚养长大,又把她们都嫁了出去。10年之后,老母亲去找女儿们。来到大女儿家,大女儿说家里正在祭祀不能进,老母亲只得到一个红马甲,穿着走了出来。到了二女儿家,二女儿说大姑子正在家里生孩子不能进,老母亲只得到一瓢米酒,喝完后走了出来。大雪中老母亲向着小女儿家走去,最终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第二年,老母亲的坟上开了一朵花,花株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就像老母亲的白发,花朵的红色就像老母亲穿过的红马甲,仿佛老母亲弯着腰站在那里,人们都把它叫做“老姑草”。
我们把这两则《老姑草传说》放在一起介绍,因为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民间传说的变异性和传承性。围绕着孝与不孝的主题,第一则传说中的人物是老奶奶和两个孙女,第二则传说中出现的人物是母亲和三个女儿,老奶奶和母亲因为孙女或女儿的不孝而死,死后化身为老姑草。可以说,两则传说的情节内容是大体稳定的,但是传说中的主人公和叙述语言发生了变异,而且比较来看,第二则传说明显在情节的丰富性、描述的形象性上略胜一筹,这也是由于讲述者的不同产生的变化。此外,由于记忆与口头讲述的原因,民间传说中也存在一些讲故事的套语,如这两则故事的结尾告知由来的结束语,“人们都把它叫做‘老姑草’”或者“……就是‘老姑草’”。大女儿怎么样、二女儿又怎么样,类似情节的铺排也是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常用的套路,重复表现的方法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增强表现力,加深听众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听众们因为熟悉套路也更易于接受。
第四节风俗传说
在朝鲜民间,关于岁时风俗、生活习俗、风水风俗的形成都有不少解释性的传说,在民众心目中这些传说是对风俗最权威的合理化解释,传说世代相传,有助于风俗习惯的延续和传承。
朝鲜的传统节日和我国相同,也有春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源自中国,因此很多节日来源传说与中国一致,如寒食节的传说,但有些节日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异与中国的相关传说。朝鲜人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岁、藏鞋、挂福笊篱、在井水里捞“龙蛋”等风俗,有关守岁的传说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村子里住着性格迥异的两兄弟,弟弟勤劳,哥哥却是个懒鬼。这一年年三十的晚上,弟弟帮着家里人忙得不可开交,懒鬼哥哥却一觉睡到了大天亮。早晨起床一看,哥哥变成了一个白眉毛的老人。弟弟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哥哥,村里人也奇怪哪里来了这么一个小老头,因此这个爱睡懒觉的哥哥孤独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朝鲜人春节还有一种习俗是把带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也就是初一早晨或腊月三十过了午夜十二点,把用竹条编制的一种笊篱挂在墙上。这种笊篱在朝鲜本是筛米的工具,这样做有把不幸筛掉,而把好运留住的意思。其由来还有一种传说,相传在正月初一晚上会有一个叫“夜光”的鬼出来偷鞋子,被偷走鞋子的人这一年会走霉运。因此,人们当晚都会把鞋子从外面拿回到屋子里,然后在门口放一个筛子,这是因为夜光鬼会数着筛子上的洞一直数到天亮而忘记了偷鞋子。
朝鲜民间有贴处容画像的风俗,处容在朝鲜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类似于中国的钟馗,可以驱鬼辟邪。据说处容原是东海龙王的儿子,他随新罗第四十九代王宪康王入京辅佐其朝政。国王选了一美女给处容为妻,并封他官职,希望他永远留在京城。处容的妻子美丽非凡,疫神便产生了爱慕之心,于是化作人形,趁处容外出之时,黑夜潜入处容家与其妻子私通。处容从外面回来,发现床上有两个人,他竟“宽宏大量”并不恼怒,边歌边舞而退,歌的内容是对妻子与人通奸表示遗憾和无可奈何。此时,疫神现出原形,跪倒在处容面前告罪:“我爱慕你的妻子,与她相好,但承蒙你不见怪不发怒,甚感愧疚不安。从今往后,只要见到你的画像,我就再不进你的家门了。”从此,民间流传下了这么个风俗,在门上贴处容的画像,用以避邪求福,祛魔求安。韩国的蔚山作为处容传说的发祥地,每年的10月都要举办为期四天的“处容文化祭”,通过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有关处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关于婚姻习俗,也有类似的传说。据说新婚夫妇进入洞房之后,嫉妒的恶鬼会来伤害他们,因此人们就在新房的窗户纸上掏个小洞观察新婚夫妇的行动,这样一来恶鬼看到新房外有人把守,也就不敢伤害他们了。窥新房本来是个十分失礼的行为,但人们却将它与这样的传说联系起来,使这一行为变得自然、理直气壮,增加了闹新房的娱乐性。
从上述的几则传说中我们发现,驱鬼辟邪是很多民俗传说共同的主题。远古时代,人们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对很多自然现象和天灾人祸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各种辟邪的方式求得平安,这种种方式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文化中经久不衰、延续至今。这些民俗传统不能以是否科学的标准去研判它,因为它更多的表现的是民众求吉求福的生存智慧,反映了文化的久远性和多样性。
风水,即相地之术,风水思想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朝鲜。有人将新罗末期的佛僧道诜看作是朝鲜风水的鼻祖,也有人认为早在道诜之前的三国时期风水思想就已经传入了朝鲜半岛。和中国一样,风水思想在朝鲜民间极为盛行,人们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有关风水的传说也被人们笃信不疑。南师古是朝鲜王朝中期的学者,精通易经、风水、天文、占卜,在民间传说中他是个灵异的风水大师。
南师古在私塾求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的消瘦,先生觉得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南师古说,他每天上学的路上经过狐狸岭的时候,总有一个漂亮的女子缠着要和他亲嘴,而且那个女子每次亲嘴的时候嘴里总含着个珠子。先生一听,明白那个女子是狐狸变的,就告诉南师古,下次亲嘴的时候务必把女子嘴里的珠子抢过来咽进肚里。第二天上学的路上,那个漂亮的女子又缠着南师古要亲嘴,南师古按照先生交待的样子,一下子抢过珠子咽下去就跑。受惊的女子追着要他还珠子,但跑得太急,一下子摔倒了。女子变成了一只狐狸,呜咽着走开了。南师古惊慌失措地跑进学堂,先生问他女子摔倒的时候最先看了哪里,他回答说看了地。先生叹息着说:“太可惜了!如果先看一眼天的话,你就能成为一个精通天文的人,现在只能成为一个风水先生了!”
南师古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去庆北蔚珍佛影寺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和尚,于是两个人结伴同行。他们在松树下休息下棋,和尚忽然大喝一声,不见了踪影。隔了好一会儿,和尚又出现了,问南师古:“你不害怕吗?”南师古泰然地说:“有什么可怕的?”和尚说:“既然你不害怕,我就传授给你,你非常人,一定用心学好!”于是把秘诀教给了南师古,然后就不见了。从此,南师古成了风水大师。
南师古能预知世事,但奇怪的是却没能给自己的母亲找一块好墓地。据说,南师古母亲去世后,他就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了母亲,但后来再来看时,却发现此地的风水不好。于是南师古重新点穴移葬了母亲,但后来再次来看,发现风水还是不好,如此先后反复了9次。最后,南师古找到一块飞龙上天形的宝地安葬了母亲,可是回家的路上他却听见一个耕地的农夫唱到:“九迁十葬的南师古啊,不要得意自己找到了飞龙上天,那是个枯蛇挂树啊!”南师古大惊失色,又仔细查看了此处的山形,果然是死龙的形状。他连忙去找那位耕地的农夫,农夫已经不见了踪影。南师古叹息道:“地有其主,母亲生前不积德行善,死后想把她葬在风水宝地也是不可能的啊!”最后还是找了一块寻常的地方安葬了母亲。
在朝鲜民间的很多风水传说中,都有得到或失去风水宝地的主题,其实反映的是民众对社会正义和社会道德的关注。他们相信,风水宝地是天藏地秘之所,恶人无法占有,非有德之人也不可能得到,这一点风水大师也无法左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上述传说传达的朴素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