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10400000033

第33章 创造——访杨万麟教授

有人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当我登上科技实验大楼12层电梯,准备去采访电子工程学院杨万麟教授时,不禁感叹万分。12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那时这里还是红砖平房小院,但却书写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雷达系统研究室主任杨万麟教授和他的718课题组创业的历程,浓缩着杨教授率先在我国成功地完成成像测量雷达实验系统工作的苦与乐。在他身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执著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正由于有了这两样东西,使杨教授一往无前,终其一生投入于雷达系统工作的研究领域,成就着他的事业,创造了他沉静而深邃的人生。

(一)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天赋和勤奋。

1984年,美国费城。

在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室里,人们经常看见一位儒雅的中国学者坐在计算机前,勤奋地工作,少许发丝过早地沾染了岁月的痕迹。简朴的衣着透出非同凡响的气质。那双雷达扫描似的犀利目光,透视着卓越与超越自我的魄力。他,就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杨万麟学者。

当时,美国正在进行着最新型的成像雷达的研究。这种新型的成像雷达又叫无线电摄像机。它的研究始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才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新型成像雷达系统,集现代雷达的许多先进技术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距离和角分辨能力,能同时对多目标进行精确测量和成像,从而有常规雷达所达不到的许多功能,能解决目标分类与识别等许多问题。

在美国,杨万麟仿佛置身于一座现代科技知识的宝库,无线电摄像机像块磁铁,强烈地吸引着他的求知欲,激励着他贪婪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搏击,快学、多学、拼命学。他就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超负荷地运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也忘记了他自己,常常是疲乏的眼睛还没合一合,新的一天又降临了。就这样,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他就掌握了无线电摄像机的核心技术,并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发表了论文。1985年9月,他携带着书籍、程鹏万里,毅然回到了祖国。

(二)

中国,像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等待着一切富有牺牲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人们去开发,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机遇并存。

当时只有40岁的杨万麟,踌躇满志。回国后立即向国家递交了进行无线电摄像机研究的申请报告,有人认为这项研究技术难度大,融合光学、雷达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先进性,现在搞起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杨万麟却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力排众议,为了让人类有只透视宇宙苍穹的科学眼睛,以适应风云突变的大千世界。他凭着坚韧、聪慧和钻研精神,成功地创造出了自己的研究天地。经过立项论证,同行竞争,机电部电科院雷达与探测专业组专家评审,最终于1988年年底,确定杨万麟教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主持“七五”期间无线电摄像机的预研工作,开展了时间式无线电摄像机和空间式无线电摄像机的研究工作。他率领课题组的同志们,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人生的辉煌。

(三)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却不知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杨万麟教授的研究工作一开始,就面临着实验室、仪器设备、技术资料及人员的配备等诸多的问题。但是他知道,每一个困难都是他运用聪明才智的机会。他每天拼命地工作到深夜,常常是伴着夜的灯光去迎接黎明的清辉。他的脑子里装的全是“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毛病”。在工作中无论哪里有困难,有问题,他都能给予理解分析和具体指导。他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与团队精神。他说:718课题组有一批能力超群刻苦勤奋的年轻人,把年轻岁月的每一份光彩都给了科研事业,多少个星期天、节假日,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家坚守在实验现场,攻关在计算机前。特别是进入紧张的实验阶段,常常是饿了用饼干、开水充饥,困了打个盹儿,又继续干下去。夏天在楼房顶做外场实验,烈日把电源接插板(塑料制外构件)烤得变了形,顶着酷暑工作的同志们也消瘦得变了样。终于他们完成了成像雷达实验系统的研制,突破了自适应数字式波束形成(ABF)、随机阵、单次快摄超分辨率等高新技术。90年代初,他们完成的两个课题: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和大阵列成像雷达,通过了由中科院院士陈芳允教授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得到很高的评价:“该系统属国内首创,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很宽。课题组立足国内,自力更生,圆满完成该系统研制,是我国成像测量雷达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达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为研制微波成像测量雷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此同时,杨万麟教授还拓展着成像目标识别原理的研究。“十五”期间,他承担了完整的成像雷达系统工程的应用研究和完整的目标识别雷达的重点预研项目,他说,从事雷达系统工作的研究,周期性长、合作性强,必须有耐得寂寞与奉献的精神,必须有团队精神。犹如初夏那样,它秉承了春天浪漫自由的天性,坚韧地预示着盛夏的灼热,深秋的茂盛。他希望学生们牢牢记住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的教诲,学会给别人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让充满成功渴望的心灵打造生命的辉煌。

(四)

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

杨万麟教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他还为研究生讲授《微波成像》课程。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10余名,指导的硕士研究生30余名。杨万麟教授从事雷达研究二十余年,始终牢记导师的教诲,认准方向,坚持到底,干它十年、二十年,必能成功。1991年他被四川省教委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同年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持完成的“微波成像测量雷达实验系统”、“大天线阵列成像雷达实验系统”双获1992年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被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评为“七五”预先研究工作先进个人,所领导的课题组被评为“七五”预先研究工作先进集体,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同年被国务院批准发给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的“大阵列成像体制试验研究”获1998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制完成的雷达光栅显示芯片已用于某型雷达。他说,人生,如同一杯加了一点点糖的咖啡,甜中有苦,苦中有甜。是的,人生的美,人生的快乐,在一切积极地追索创造和感受的过程中。

(柳姿)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活着,就为了灿烂:我的青春从60岁开始

    活着,就为了灿烂:我的青春从60岁开始

    网络红人励志婆婆讲述了自己参加第一次选美、数次整容、相亲、隆胸寻初恋等在网络反响巨大的各种非凡经历,以及她如何冲破各种非议一步步迈向梦想的舞台。作者更是首次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己前半生鲜为人知的苦难岁月。昔日往事,今朝梦想,看当今最时尚的励志达人是如何不屈不挠,追求梦想,将励志进行到底的!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效课程管理概论、课堂学习纪律管理、课堂管理与问题行为、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操作、课堂管理行为的基本技巧、实用课堂时间与空间管理行为、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控制技巧、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控制技巧、控制教学偶发事件的技巧。
热门推荐
  • 误惹流氓小病妃

    误惹流氓小病妃

    贵为凌妃,却自小体弱多病,所谓婚姻,也只是元帅父亲的一步棋!只是,当到处受欺的病秧子死而复生,所有一切都将改变!宫斗,争宠?她奉陪!查案,缉凶?她拿手!窑子,花楼?她玩转!美男,痴缠?呃,她逃跑!可是,为嘛每次逃跑,都是狼狈不堪?到底她要如何摆脱这些避之唯恐不及的灾难?
  • 修真食谱

    修真食谱

    别家修仙,求灵丹寻妙药,跋山涉水过天堑!罗家姑娘修仙,厨刀铁锅三把火,加点灵液味更好!这是一群修真界的吃货们秉承着吃遍三界的信念,快活修仙的故事。
  • 蜀山剑侠传6

    蜀山剑侠传6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一句文

    一句文

    一句话,一篇文。——你总是笑得青涩,眼睛却晦涩不明。
  • 梦想的山麓

    梦想的山麓

    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前行,在艰难的时间也要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 经验丹方汇编

    经验丹方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逃离安息镇

    逃离安息镇

    我翻开老头给我的陈旧笔记本,里面全是他这辈子所记录过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笔记本中的每一个点滴和传说,都让我目瞪口呆,惊骇以及恐惧!如果你相信,我遇上了一个活了127岁的死人,那么你就应该看看这本书。而当我合上笔记本的时候,心里只剩下了满腔的感动与悲哀,如果上天肯给那么一次机会,或许,一切都将变得幸福起来!祝福你,我最敬爱的苏真老爷爷!
  • 郎来了!

    郎来了!

    这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古代痴傻剩女和一匹狼王制造了春天的故事。
  • 有苏圣地

    有苏圣地

    穿越归来,竟然发现自身随身带着一个系统,苏景喃喃道,莫非?我就是猪角?
  • 异能帝国之樱落雪

    异能帝国之樱落雪

    那一年,樱花盛开,美好却带来灾厄,人族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同时与血族,天堂合作,在灾厄世纪,为人类文明传承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