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凌虚星球的情况先啰哩啰嗦说到这里,咱们先挽个结,说说咱地球上的事,话题回到汉高祖皇帝刘邦的故乡沛县来。
人说天上一瞬,人间一年,此言非谬,刘德先老员外在凌云星球这段时间,其感觉平淡无奇,并无多少岁月感,但在地球却以过去了将近400年时间,世界变化之大真乃天翻地覆,沧海桑田,中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洗劫后,从一个封建帝国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从此,古老的中国焕发生机,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沛县乘着时代的东风,前进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世人刮目。沛县是个出皇帝的地方,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正是由于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才一举奠定了大汉民族的根基,有了汉民族,汉文化,汉文字,汉语言,开启了华夏民族的新纪元。汉刘邦功高至伟,荫泽后世,沛县的发展至今仍离不开汉民族文化这条主线,建设并完善汉文化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全县农业,工业,商业,科学技术产业等各行各业迅速发展。汉魂宫,高祖原庙,歌风台,射戟台,沛公园等旅游设施相继成为沛县的名片。这些景点景区的建设,都有量大面广的绿化工程相伴随。任何美好的风景,如果没有大量的高质量的绿化相伴随,这景观的美丽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这里为什么单提到绿化?是因为下面的故事完全是依托于绿化产生的。
说到这段故事,首先要提到一个名字叫和尚头的人。这是一个退休七八年的小老头,他一辈子好朋好友,爱霍霍事,闲不住,所以尽管退休在家,仍然热心为亲朋好友无偿服务,大家知道他热心,也乐意找他帮忙。这和尚头有个侄子,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任职,由于是沛县人,也经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偿为家乡做点贡献。和尚头无事时到南京游玩,住在侄子家,无意中听侄子说到他现在正忙于省里的一个大项目,就是在长江北岸边建设一个面积过十平方公里的大型高科技创业园。和尚头对这片地盘还是比较了解的,那的确是个好地方,濒临长江,地势平坦开阔,水路,陆路,铁路,机场,各类交通都方便。他立刻想到了那里有个滨江公园,沿江展开,环境优美且很有特色,那得有多大的绿化量啊!和尚头突发奇想,不能借此机会为沛县作点贡献吗?可不可以给县领导联系一下,看沛县是否有需要呢?这可是既省钱又高效的好事啊。
侄子想了想,说,可以的,沛县园林局周局长就是我同学呀!他立刻与周局长通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周局长非常感谢感谢,说老同学你可帮了我大忙了,这么大的绿化量我正犯愁呢!好吧,我马上去考察。
考察是周局长和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一同去的,结果非常满意,价格很低,几乎能省一半的费用,且货源非常好,很适合直接移植到沛县的景区园林。但是在购买那棵超大型古榕树时遇到一些小波折。大榕树那块地盘,是属于大榕树村集体所有的,如果国家要使用这块土地,就须先把地征过来,把此地块原来是集体所有制性质改变为国家所有。那么在征地时,就必然牵扯到地上的附着物,就一定要对这些附着物给予补偿。大榕树村里人对这棵老树要价极高,张口就提出四十万元的价格,且不可讨价还价,爱买不买。他们提出这个价格,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这棵树已经是几百年树龄,虽然说早就有巨大的朽洞,但毕竟老而不死,生命力极强。二是这样的大树的确世所罕见,它已经成了大榕树村及其这一带的绿色招牌,许多外地人一提大榕树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是国家征地之后,这个村庄也要搬迁,大榕树村将不复存在,不在此时大捞一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为了买这棵树,县四套班子负责人还专门开会研究,最后决定买下来,因为沛县具有古老的历史,古老的县城增添这么棵古老的大榕树,名符其实,相得益彰,可以极大地提高沛县的形象。
没想到和尚头这一突发奇想倒成了神来之笔。在大榕树价格谈妥之后,和尚头又多插言了一句话,他对大榕树村负责人和群众代表说,这棵树可以说是个天价,所以在付款方式上我有点想法,就是你们一定要保证这棵树能够成活,所以我们先交五万元定金,余款要等一年后,看树木确实活了,我们再一次性付清。在场的县领导和园林局领导皆暗自称妙,心里想对呀,花这么大价钱买的树万一不成活怎么办?怎么向全县人民交代?
这个突然出来的话题一下让对方犹豫起来,他们现场办公,紧急磋商。结果,他们竟然出人意料地同意和尚头的提议。但是他们也提出一点,既然我们在付款方式上作出让步,沛县也应该在挖树、运输和栽树的费用上承担一半的费用。沛县方稍作商议,表示同意。双方共同推举和尚头作双方牵线人和联络员。
大榕树村人为什么在付款问题上作出那么大的让步呢?说到底是他们害怕这个生意黄了,对他们来讲,煮熟的鸭子飞了肯定是可惜的。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大榕树村里人最清楚,那就是他们早就想处理掉这棵树了,只是一到操作起来谁都不敢造次,原因是,这棵树老是闹鬼,从上几代老人的传说中就有闹鬼的故事。为啥会闹鬼呢?各位看官可能都心中有数,就因为这树洞里有个飘荡的灵魂呗。这个灵魂长期在树洞里面封闭着,在里边不停的飘荡,又碰不到借体还魂的替身,时间长了难免憋闷和寂寞,就会弄出一点动静来。最早时有人说有鬼,众人还不太信,说树老了,会附些仙气,有点灵气是正常的自然的。但架不住后来人们越传越邪乎,也就越来越离谱。如果天色稍晚点有人路这里,再听到树洞里有响声,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后来官府听到这个消息,以为村里人故弄玄虚,便带着人亲自来调查。他们围着树察看良久,树上树下洞里洞外瞧个遍,也没瞧出什么破绽来,便放心地坐在树下喝茶,抽烟,休息。忽然,树洞里真的传出来声音,这声音很明显,这几位官员都听到了,吓得头发梢立马竖了起来。紧接着,听到树洞里有人打哈欠的声音。这一下子可不得了啦,几个人吓得鞋子也跑掉了,帽子被风吹掉也来不及拾,真的是丢盔弃甲,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这可是大白天闹鬼啊,谁不怕?
所以,早天把这棵树处理掉,实际上就是早一天除掉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话说大榕树费尽周折,终于运回到沛县,直接运到规划指定的植树地点,由县园林局租了台挖掘机开挖树坑。这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大家又累又饿,便陆续下班回家了。只有开挖掘机的王师傅提前吃了午饭,为了抢工期,便发动机器准备干活。和尚头人心眼实,觉得王师傅一个人太孤单,便自告奋勇晚吃会饭,留下来陪伴王师傅。
大家一走,王师傅就开始挖树坑。栽植这么大的巨型古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借助挖掘机和大型吊车,先用挖掘机挖出一个巨大的树坑,再用大吊车将树吊进去,填土夯实浇水,每一步都要按部就班。如果全部用人工栽植,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用大型机械就轻松多了,你看王师傅开动机器,三下五除二,大坑的雏形便显现出来了。但这坑必须直径不低于九米,深度不低于两米,王师傅抖擞精神,将挖斗直插深处,然后往回一挖,不成想却挖出了一口大棺材。这个大柏木棺材看来有点历史,若是现在,到哪里能寻得到这么巨大的柏木板材?到底是老柏木啊,虽然看上去历年长久,棺材板却并未腐烂,但封棺用的铁钉却腐烂了。不幸的是,挖掘机的挖斗将棺材挖出后一下来了个侧翻,棺材盖散向一边,棺内的液体流出来并迅速渗入地下,更不幸的是把里面的尸体也给抛出来了。
王师傅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出大事了,便赶紧停机,跳下来察看。和尚头见状也急忙过去,看能不能给王师傅帮帮忙。这王师傅倒还是个有经验的人,一看尸体尚未损坏,急忙叫和尚头过来,说,这尸体不能见光,怕氧化,得赶紧盖上。可是这里哪有东西盖呀,和尚头一眼看见那个大树洞,试探地问,不妨咱们把尸体先抬到树洞里咋样?
两人手脚麻利的将尸体放进树洞,王师傅说,这么做还不行,你在这里看着点,我得赶紧去向博物馆张馆长报告,万一这属于文物就麻烦了,我快去快回,她家离这里不远。
王师傅一溜小跑走了。他前脚刚走,那刘员外后脚就降落到地上了,恰在和尚头面前。和尚头吓了一跳,心想今天真的见鬼了,一个尸体还没把人给吓死,天上这又掉下来一个活的!惊疑之际老觉得不对劲,一个大活人从高处落下来,怎么一点响声也没有?他甩甩头,挤巴挤巴眼,是人吗?怎么是一副明朝人的打扮呀?此人约五十开外年纪,慈眉善目,不象坏人,可这是唱的哪一出?拍电影的?拍电视剧的?怎么没有摄影,导演和剧组人员呢?
来人抱拳施礼,我乃刘员外刘德先,敢问你是和尚头吗?
和尚头点头称是。奇怪,他怎么认识我呀?
正自疑惑,又闹鬼了。那树洞里有声音传出来,快来帮我一下,拉我一把,躺太久了,我身体都睡僵硬了。
和尚头吓懵了,树洞里面是他刚放进去的尸体!
看官们肯定看懂了,那是树洞里刘公子的灵魂附到肉体上了,只是这次没附错,那正好是他自己的肉体。
刘员外听到喊声倒是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地走过去,用暗物质扣和反物质扣在他身上来回滚动,然后抓住那人伸出来的手,一拉,里面的人坐起来了。稍停片刻,刘员外问,这会可以挪动了吗?里面的人说行。刘员外再一拉,那人便站起来,走出树洞。
和尚头光知道吃惊,害怕,颤抖,其它什么都做不了。
忽然,那个从地下挖出来的尸体大叫一声,爹啊,这不是我老爹吗?
刘员外也惊叫道,我的儿啊!
父子俩一拥抱,刘员外看到儿子脖子上的伤疤了,赶忙拿出那两个宝贝在伤口处滚了滚,伤疤立刻消失了。
和尚头稍微缓过气来,第一念头就是跑,快跑,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跑多远跑多远。
刘员外见和尚头要跑,赶忙拦住他,说,和尚头,你别走,虚空山人反复安排让我来找你,他说我一落到地上,你就会接待我,还真是,你真的在这里等着呢。
和尚头本来也算是个能说会道的人,现在只是张大嘴,发不出声。
刘员外说,我家刘府大院在哪里我一时搞不清楚,这地方感到挺陌生的,不如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我们都需要缓一缓,稳稳神,从头到尾把思绪捋一捋。
刘公子却插话问,爹,你怎么在这里?这是哪里?我带着老婆孩子回沛县老家看我娘,没想到在树洞里睡着了。怎么会在这里?这是啥地方?
和尚头说,这里就是沛县呀,你明明是我从地下挖出来的,哪里是在树洞里睡着了?你是被我放进树洞里的。
刘员外说,都别急,先找个客栈住下,再慢慢捋。
这时,开挖掘机的王师傅把博物馆张馆长接来了。张馆长一听说,不敢怠慢,立马亲自开车赶过来了。
刘员外见有其他人来了,慌忙拿出量子棒,一按绿键,三人倏然间消失了。张馆长揉揉眼睛,问王师傅,我明明看到刚才这儿有人呀!
是啊,我也看到了,怎么就没了呢?
要说,更惊诧的事情还在后头,不仅眼前的人没了,连树洞里的尸体都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