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前辈的许多研究成果,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甚至就连我文章中所
引用的脂批,也大多是来自于他们的著作,由于手边资料较少,借鉴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经过前面几篇文章的积累和酝酿之后,许多在《红楼梦》前八十回
中暗藏的奥妙与玄机,已经渐渐浮出水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作者
整体思路的揣摩。书中第一回中,作者就言明:“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明摆着是说曹翁自拟的书名是《金陵十二钗》,他的目的是要使“闺阁昭传”不使其“泯灭”。贾宝玉只是一块“假”玉,而甄宝玉才是真正的玉。第八回说贾宝玉所佩戴之物,其实就是“那块顽石的幻象”,后面诗中又有句称“幻来新就臭皮囊”。说明宝玉在书中只是“男一号”而已,他是十二钗故事的引领者和旁观者。换言之,红楼梦的真正中心不是宝黛钗的情感纠葛,而是十二钗的命运沉浮。
既然如此,十二钗中为什么会有在书中出场次数并不多的妙玉呢?更
何况她又是十二钗中唯一与其他人并无亲戚关系的女子。我的结论是:妙
玉是《红楼梦》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她的生活原型就是与曹雪芹关系十分
密切的、书写《红楼梦》的合作者——脂砚斋。而且,同宝玉和黛玉一样,她也是有天界身份的。她就是为贾宝玉上演《红楼梦》曲的警幻仙姑,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畸笏叟。
这么突如其来的结论,会让大家一时无法接受,那就听我来一一解释。
首先,我想说明妙玉的天界身份。第六十三回,作者借邢岫烟之口,称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自称是相对于“世中扰扰之人”的“畸零之人”。这不仅标明了她的天界身份,还暗合了被众多红学家认为是与脂砚斋系同一人的畸笏叟。妙玉的判词中有特别关键的一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已经说明了她的天界身份。而在第五十一回的《钟山怀古》中“无端被诏出凡尘”一句(详见秘语怀古诗),则更道出了她的非凡身份。最为明显的是第五十回,岫烟、李纹、宝琴诗咏“红梅花”和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缟仙扶醉跨残虹”“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都道出了她同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一样也是天上的神仙下世。由于书中的天界女子十二钗中都已有对应(如四仙姑和秦可卿),唯独警幻是个例外,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一下。既然如来佛祖都可以下世
受轮回之苦,更何况警幻呢?书中屡屡透漏的仙女身份表明,妙玉不但来
自天界,而且身份非同一般。如果警幻也参与这桩“风流冤案”的话,那她最有可能就是妙玉。
第十七回末,关于妙玉身份的介绍,同秦可卿的身份介绍一样,也显得突兀异常。因为回目中的“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未见实质性的内容,这段描写显然是后加的补丁,这显示了作者对妙玉身世介绍的小心谨慎与讳莫如深。其中称妙玉“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来长安是因听见“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并说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也暗示了她的仙界特殊身份。第六十三回,借岫烟之口,说她是“蹈于铁槛之外的”“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之人。又称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不是神仙又会是什么呢?第四十一回,她拿出的饮茶器物,就连贾府都“未必找得出”,俨然是来自宫中。刘心武曾分析出秦可卿是公主身份,试问如妙玉这样的人物不是秦可卿之姐姐警幻又会是谁呢?
如果把妙玉的天界身份定位为警幻,我们就不难理解警幻冷笑宝玉时
(第五回)“此香尘世中既无,尔如何能知”的口吻,与妙玉“嘲笑颦”(嘲笑黛玉)时的口吻,为何那样的相似。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在第五回中,警幻会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泡出自“放春山遣香洞”的“千红一窟”来招待贾宝玉,这不就是第四十一回妙玉以“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泡茶来招待宝玉、黛玉和宝钗的伏笔吗?其中,“放春”对“玄墓”,“蟠香”对“遣香”。
其实,早在第五回中,描写警幻容貌时,就有“冰清玉润”与“香培玉
琢”之句,暗合了妙玉“无瑕白玉”与“金玉质”的判词。“其素若何”对其
“白”字;“其洁若何”对其“洁”(欲洁何曾洁);“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对其“空”(云空未必空);“其艳若何”对其“模样儿又极好”;“其文若何”对其“文墨也极通”;“其神若何”对其“前身定是瑶台种”;“瑶池不二”对其“偷下瑶池脱旧胎”。可以说是严丝合缝、分毫不差。所以,这警幻也和太虚幻境四仙姑及秦可卿与绛珠仙子一样,可能就是陪同入世的“这一干人”。
那么,妙玉的天界身份既然是警幻仙姑,她有没有生活原型呢?我认
为,她的生活原型就是我们熟知的脂砚斋。这一点,在我“灯谜谶语”一文中曾经介绍过,我通过认真地排除分析,最后砚台一物竟然是指妙玉。起初怎么都搞不明白,但后来却知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是隐含了“玉”字,而“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则是隐含了“妙”字。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一句陆放翁之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共出现过两回。一次是在第四十八回出自香菱之口,一次是在第七十六回出自湘云(仅有下句)。林黛玉还提出了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画记》上张僧繇画一乘寺,都用过“凸”“凹”二字,其“青苔”“神异”“一乘寺”等语汇都暗示着妙玉的身份与处境。后来,则出现妙玉并“续诗”“收结”大展“诗仙”风采。结合前面的砚台谜语,我相信,妙玉一定与这句诗有关,古砚隐玉,“微凹”则暗表了她与众不同的个性,“聚墨多”是指她“其文若何,龙游曲沼”的才华。更为有意思的是,妙玉的十三句续诗同样是十二钗加宝玉的判词,而其中“钟鸣栊翠寺,脂冰腻玉盆”(重新组合),就是关于妙玉,“脂砚斋”三字就暗藏其中(“玉盆”影“砚”,“寺”影“斋”),冰与玉就是指妙玉。再有,第三十八回的十二首菊花诗也是十二钗的判词,其中《访菊》是关于妙玉,“槛外”二字说明了一切。最隐晦的是第三十七回的四首海棠诗加上第三十八回末的三首螃蟹诗,再加上第六十四回黛玉作的《五美吟》诗,加起来又恰巧是十二首,还是十二钗的判词,这些我将另作文章详述。必须提到的是,三首螃蟹诗中,黛玉写的就是妙玉的判词。其“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几句就暗示了妙玉由“凹”转“凸”,“无瑕白玉遭泥陷”的结局。而“脂”和“香”又在暗指脂砚斋的生活原型和有“麝兰之馥郁”之香的警幻仙姑。
脂砚斋和畸笏叟究竟是不是一人呢?这一点红学界历来争论较多,第
六十三回,作者借邢岫烟之口,称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自称是“畸零之
人”。这就支持了众多红学家所认为的畸笏叟与脂砚斋是同一人的推论。
至于靖本的真伪,我想亦不言自明,它或许仅仅是一个玩笑而已。尤其是
靖批中关于秦可卿的批语多出了“遗簪”“更衣”的文字,似有画蛇添足的
嫌疑,抛开别的批语不讲,如此重要的信息会被抄录者弄丢(又并非是全
丢)根本不可能,为什么其他版本的脂批全都没有这样的内容呢?唯一的
解释就是它是故意编造的。我认为,周汝昌老先生所言的脂砚斋和畸笏叟
之批语“无论从口气、文法、用字、题材、感慨”等“各方面去分析”,都“实实找不出些微不相同的地方来”,还提出二人都自称“批书人”;都用“叹叹”的感叹词结尾;同提三十年前旧事;同说“作者经过,余亦经过”之类的话;同用“阿凤”“袭卿”“颦儿”“玉兄”一类的称呼。难道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同辈数、同身份、同与曹雪芹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吗?(见周汝昌著《真本石头记之脂砚斋评》)
妙玉是脂砚斋的结论可能让大家一时无法接受,但这是事实。周汝昌
先生根据甲戌本的脂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指明
脂砚斋不会是宁荣二府之人。我非常赞同,但是周老还是在曹翁的“烟云
模糊之笔”的迷惑下选择了湘云,他忘记了妙玉也完全符合这一条件。但
是,他曾经指出“对妙玉的评价,在全书中恐怕应居首位”(见周汝昌著《红楼梦的真故事》),刘心武老师在对红楼梦的揭秘中谈到妙玉时列举了第四十一回妙玉“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与第七十六回“送至门外,看她们去远,方掩门进来”,作者用语不同的深刻含义。说她是收束性、翻转性的人物,还提到她身上有警幻的影子“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点儿警幻仙姑的那个味道了”(见刘心武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足见红学的研究者已经逐渐感觉到到妙玉同脂砚斋和妙玉同警幻仙姑之间的微妙关系,只是还未能形成结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妙玉与脂砚斋的特殊身份。第五回,警幻被宁
荣二老“托孤”显示出了她的身份要高于宁荣二府。但是,警幻之妹秦可
卿却被作者以“史”笔来刻画(见第十三回的脂批),我认为她在曹雪芹的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原型,就连她的相貌都是宝钗和黛玉的合体,她是小说中虚构的角色,我将在今后的文章中详细讨论。第十三回的脂批中,“有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一句。仅仅一个“赦”字就已经表明了脂砚斋的高贵身份,而妙玉的生活原型是实实在在的,妙玉饮茶所用器具的“写真性”描写与秦可卿卧房物品的“超现实性”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认为妙玉才是具有皇室血统的、具有生活原型的高贵人物,她的原型就是与曹雪芹关系极为密切的、甚至是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参与者——脂砚斋(又名畸笏叟)。
如果单以拆字法而论,警幻和妙玉可分别拆成“敬言幻,女少玉”,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就是“幻言敬玉(与)少女”,同样说明了《红楼梦》是以十二钗的命运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同样道理,“脂”字代表了刘心武老师谓之“月派”的势力(月旨),“砚”字拆开,则有水落石出(石见)的含义,“斋”与“灾”音近,“脂砚斋”三字暗含月派势力的灾难性完结(直言灾)。
“畸”字可拆分为“田大可”暗合了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的“多置田庄房舍
地亩”。“笏”字为“勿竹(逐)”,暗指不能祸起萧墙、窝里斗,“笏”字意指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执的板子,暗含“做官”的意义,且音同“祜”(意福)。
“叟”意指老年人,与“寿”音义都很接近,“畸笏叟”三字暗含了多置田
地、做善事方可有福寿之意(积福寿)。再加点想象力进来,如果采用音同法,“警幻畸笏叟”和“妙玉脂砚斋”二句还可念成“警欢积福寿,妙语直言灾”,但愿这仅仅是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