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万物复苏,微风拂过,夹杂着山林中鸟儿的轻唱,袅袅的雾气随着温柔日光缓缓蒸腾,瞭望远处,偶尔能看到雾气映出的一弯七彩虹桥,真好似一片人间仙境,桃源乐土。
“嘎吱”,一声木门轻吟,打破了兽王峰此时的祥和,只见兽王峰山顶上坐落的茅屋,木门渐渐开启,然后一个用白绫束着满头银发,穿着短衫布裤的男子,从茅屋之中走了出来,他的手中还提着一个小木桶,走出屋外,然后又轻轻将木门合上,接着便沿着茅屋前菜园中间蜿蜒的青石小路,径直向院外走去。
仔细观瞧,这个人赫然就是昨晚在湖泊边吹奏短笛的人,只是此时没有穿着那件素白长衫,而那支乳白色的短笛却依然插在腰间的衣带上。
此时再看这个男子,虽然年纪看似不过而立之年,面庞也依然俊朗儒雅,但是那明亮的眼眸之中,却充满了掩饰不住的沧桑波澜,那幽深的明眸之中,好似刻划了无数时光的沟壑,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探究一二。
男子提着木桶,走出简易篱笆围成的小院,之后便走向离茅屋不远处山溪的边上,先是放下木桶,然后俯身,伸出双手,掬起一捧山泉,润湿面庞,之后用手轻轻搓动了几下脸,接着脑袋又随意摆动几下,将还赖在脸上不愿离开的一颗颗水珠,甩向身侧两边。被甩下的水珠,落在山溪边石头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明亮的珍珠,奕奕生辉。
男子洗过脸后,又掬起一捧泉水,漱了漱口,接着便用木桶在山溪中提了一桶溪水,向自己的篱笆院子走去。走进院子之后,便用水桶小心翼翼的为菜园中的蔬菜浇水,当水桶中的溪水用完,他边再次返回溪边,提水,然后回来浇菜,如此往复,男子不厌其烦,更好似乐在其中,从他那轻快的步伐之中,便可以看得出来。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男子将房前屋后的菜园和果园都浇完水后,便提着水返回了茅屋之中。
这座茅屋,坐北朝南,用竹子和茅草建成,一共有三间,靠左边一间是卧室,中间一间是客厅兼书房,而靠右一间则是简易的厨房。男子走入茅屋之后,将小木桶放回厨房中,然后走回客厅。
客厅中,前半部分的空地上放着一张竹质的八仙桌,四张竹凳静静的围在四边。
客厅后半部分,则是书房,靠左边的墙边立着简易的三层书架,书架上散落的摆放着一些竹简和书籍,其中竹简居多,书籍很少。
客厅后面的墙壁开着两扇竹窗,此时竹窗用木棍支开,窗外的微风,不请自入,轻拂过书架上的书籍,带起书页随风摆动,好似书籍也能感受到那丝丝凉爽的欢愉。
竹窗下横放着一把竹质摇椅,而那个男子此时正捧着一本书籍,坐躺在摇椅上,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书籍,一边随着摇椅微微摆动,好不自在逍遥。
这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简直如隐世的神仙一般,逍遥自在,恬静淡然。但是,时间久了,却会感觉到缺少了人气,多了孤独寂寥之感。如果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大毅力者,估计会被这样的环境逼疯吧。
不知过了多久,男子轻轻的合上书籍,书籍的封皮上静静的躺着三个字,道德经。
合上道德经的男子,此时神色不停变换,激动、愤怒、仇恨让那俊朗儒雅的脸上多了一丝狰狞,接着颓然的面色又显现出心灰意冷的暮气沉沉。
过了片刻,男子将手中的道德经放在摇椅边的书桌上,然后微闭双目,身子静静的随着摇椅浮浮沉沉,此时的状态好似在演绎他那浮浮沉沉的一生。
封笛,上古御兽宗的传人。
上古御兽宗,在上古时候威名赫赫,一把幽冥骨笛,慑服万千异兽,号称是幽冥一出,万兽臣服,御兽出战,天下大乱。正是由于御兽宗的辅佐,轩辕黄帝才能大败魔神蚩尤,结束了太古之乱。但是由于环境的变迁,人族的崛起,又经过商周大战,上古异兽渐渐消亡,而靠统领异兽的御兽宗也渐渐衰落,门派也几近于断了传承。
封笛,可以说是御兽宗仅存的传人,也正是兽王峰三间茅屋的主人,在上一次争夺增寿神药九子龙血冰莲的时候,被人伤了丹田和经脉,武功从此不得精进,而体内的生机也日渐消亡,此时他外表虽然看着像刚过而立之年,这都是因为御兽宗独特功法所致,其实他实际年龄早已到了耄耋之年,如果不能修复受损的丹田和经脉,他随时都可能生机断绝,肉身作古。
封笛也是在上次受伤之后,来到万兽山兽王峰山顶隐居,已期待能从古书典籍中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但是四十几年过去了,依然毫无进展,只能过着看似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其实每一天都好似与死神擦肩而过,真可谓是如履薄冰。
也正是因为四十多年来,封笛淡然的心态加上从未与人起过纷争,才让他度过了一次次的死劫。
至于封笛翻看道德经的反应则与伤他的那个人有关,伤他的那个人是隐世门派老君阁的弟子。
隐世门派老君阁,据说是老子的弟子尹喜,从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中,悟出了绝世功法道德真经之后创立的,从先秦一直流传至今,门派一直昌盛不绝,其地江湖位仅次于武林胜地昆仑圣境,只是老君阁隐世,除了其门人弟子外,极少有人知道其宗门所在。
再说老君阁镇阁功法道德真经,虽然隐藏于道德经中,但是其非绝世奇才不得开悟,而老君阁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不是因为老君阁中弟子都是绝世奇才,而是因为老君阁中的道德经乃是老子亲自所书,内涵一丝道德真经的气韵,所以参悟起来要比世面上流传的道德经简单太多,因此老君阁才不会因为缺少后辈弟子断了传承。
千百年来,也有天纵之才得悟道德真经,但因为道德真经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那些人多是昙花一现,作古之后,便不会再起什么波澜,也正是因此,老君阁也不去理会能参悟道德真经的武学奇才。
封笛被老君阁门人所伤,体内被对方留了一丝真气,以至于经脉丹田一直不能痊愈,他时常翻阅道德经,希望能书中得悟道德真经的玄妙,以便能化解体内那道不属于自己的真气。
可是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四十几年过去,仍未得寸功,只能在这兽王峰上,苟延残喘,孤独的了此一生。
真可谓:增寿冰莲诱惑真,御兽单传也贪心,争锋不敌老君阁,从此病隐孤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