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是在电话里认识枪泥的。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告诉我:他被很多VC说过不自信,没有激情。听着他平淡的语气描述着创业最痛苦的经历,波澜不惊,我心中浮现出一个戴着眼镜平时沉默寡言的理工男形象,顿时对其创业的起伏报以很大同情。
第一次见到枪泥,感觉和电话里的那个人特别吻合,静静地坐在第一排,一副标准好学生人设,不时还会对一些问题究根寻底,大有沿着牛角尖一直钻下去的趋势。只是没过一会儿,突然发现其幽默的特性居然能让全场笑崩,还是那种任你笑得天翻地覆,我自巍然不动的状态。而当大家笑完后,他脸上才浮现出得意的微表情:我得手了。Yeah!(请脑补一个戴着眼镜、其貌不扬的理工男突然双手比yeah的萌样)。
在这样闷骚的流年笔下构思出的小说,不出意外地流畅和机智,无需很多耐心就能读完。但在忍俊不禁中,掩卷思考,却让人有种莫名的恐惧。一段两年的经历,三起三落,分分合合,一方面似惊鸿一瞥,啥都没有留下,一方面却又深深地印刻在人的心里。我是否错过了什么?时间就那样流逝了吗?我是否一无所获?
就像苏穆棠问枪泥,创业是为了什么?违心回答了他的枪泥因此得到了他短期内可能会后悔,但终究会感恩的东西。但同样在人生这条创业道路上的我们,对这个问题会如何作答?在内心里真正获得平和之前,投入全部心力,无数日夜,牺牲其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否会和枪泥一样,换来貌似的一无所有?这才是莫名恐惧的来源。
于是该书提出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对于创业的初衷,马云曾经和创业者分享阿里巴巴创立10周年的感悟时说:“创业是为了什么?在阿里10周年的时候,我意识到商道的根本在于诚信的积累,我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信任,获得社会、客户、员工和股东对我的信任。”
柳传志在一次访谈中表示:“1984年创业,初心很简单,40岁以前的日子,在科学院里自己做的科技成果无法变成产品,只能用来写论文、评职称,觉得憋得太慌。于是创业,为了看看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初心。”
初心不是为了做一件事,而是为了一个理念,一种信念。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有无数次转型甚至失败重来,具体是否原来那件事也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理念和信念还在,会一直支持你走下去。很多创业者,也就败在了没有真正发掘自己的初心。在真格学院,我们看到过很多失败者的案例:有的看朋友创业似乎很容易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创业,有的是好朋友拉着来创业的,有的是为了赚钱而去创业。创业有各种理由,无可厚非,只是如果能有一种信念支撑着,那么最后坚持下去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很多。这是本书给人的第一个启示。
枪泥最擅长人物描写。
那平实的语句,刨除机智的幽默后,让人仿佛看到了曹雪芹在《石头记》题曰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笑中带哭,这是黑色幽默的上佳表现,用在描述创业中那酸甜苦辣,芸芸众态,从春光灿烂到危机四伏,从天真烂漫到心机深沉,各个人物的性格鲜明,从中串联起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故事。
这本书其实是一部个人的创业史。创业史也是历史的一种。其中是非成败,孰是孰非,尽管作者尽量客观地从各人角度来写,但是在各个人物各执一词中也难免陷入了重述历史固有的迷雾中。这创业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似乎其中有一些看起来近乎是无解的,当书中的人物采取一些“合乎逻辑”的措施时,问题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为严重。
这样的创业难题如何破解呢?
保罗·瓦兹拉维在《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中提到了“改变之改变”的方法。
我们很多时候采取的措施只是使事物在同一个系统内从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系统的行为也没有发生改变,这称为第一序的变化。而系统本身结构的变化,则为第二序的变化。
我们需要解决一下类似无解的难题,就需要逻辑层次上的跃升。问题在原来的逻辑层次本身就无解,好比一个近视的人,不带眼睛是看不清问题的,需要配上合适的装备,一副恰当的眼镜,这样才能清晰的看清面前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枪泥书中很多故事的发展是沿着第一序的变化而来,这就要求我们跳出书中很多事物的限定,从人物和外部环境去观察,才能得到更好的解释。因此,阅读本书一遍是不够的,第二次阅读,带着不同的眼镜和视角,才会发现其中很多事物背后隐藏的规律和逻辑,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工作场景里,都有许多借鉴意义。认知层面提升后看到故事的含义就会不一样,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启示。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称,“如果我们不去问为什么而直接去探究现象所发生的重要事实,往往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
既然创业本身是由无数故事组成,我很荣幸可以推荐一位创业者对创业故事一段段细微的描写和复述,也许这些事实对读者当下遇到的问题会有所启迪。
顾及 真格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