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母女在“爱”与被爱中共同进步的真实故事
语文教师 林曼丽
叙事人称:第一人称
叙事线索:以我女儿成长的经历为主,以我对爱的理解的不断深化为辅,叙述我们母女的成长历程。
女儿少爱而孤独的童年时代
由于我和我爱人都是中等师范毕业,任教初、高中课程,在学历上不达标,我爱人专科函授,本科离职学习;我呢,专科、本科、研修生课程都靠自学,加之教学任务重,经济拮据,那可就苦了我的女儿了。
20世纪80年代,乡镇初中教师奇缺,当时还年轻的我和我爱人任教课程多且跨学科跨年级,两岁多的女儿无人问津,在柑桔林里拉屎后,提着裤子到处找她爸爸给擦屁股……
女儿三岁多,我爱人去省教院离职学习,我独自一人带着女儿来到了条件不错的镇初中,作学校团委书记,任教初三语文学科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还上12个班的音乐课,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将女儿抛在了脑后。比如:为了学生午休时安静入睡,让自已三岁多的女儿在烈日当空的正中午坐在沙坑里找贝壳近两个小时;为了自始至终守住学生上早自习,让女儿在寒冷的冬天里穿着单薄的睡衣哭喊着找妈妈;为了服从学校安排,让四岁多的女儿自己拿着塑料碗去伙食团吃泡菜下饭;为了给学生补课,竟忘了我和女儿间的约定,导致她跟同学离开了学校,让全体亲朋好友大街小巷寻了个遍,后被我哭着狠狠地教训了一番,留下了道道伤痕。虽然这些事情至今我想起来还心存愧疚。在当时也遭到了我的领导,我的父母,我的同学,我的学生好意的批评。但我并不认为我对女儿的爱不够。我觉得,我对得起学生就行,一个学生在我的手里,得到我的爱,只有一年、两年、最多不过三年,至于爱女儿嘛,今后有的是时间,况且,我觉得从小就培养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她领略生活的艰苦,并不是不爱她呀,更何况在那一年,我任教的语文学科平均分列45个班的第二名,我被县团委评为了优秀团委书记,而且成为了全县最年轻的党代表。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取得成绩最显著的一年。
总之,我女儿少爱而孤独的童年时代,被我定格在了女儿那张头上留着伤痕、满脸流露出既无助又无奈的单人照上。而20世纪80年代,作为教师的我,给予我学生的是像太阳一般的温暖的爱;作为母亲的我,给予我女儿的是女儿根本就不懂的深沉的爱。
女儿可爱而又叛逆的少年时代
女儿小学的时候,我和我爱人就调到了条件好一些的中学,我们也分了些心在女儿身上,她感到无比快乐。班上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节目,她饰演白骨精,获最佳演员奖,这让她的班主任高兴得落泪了。她10岁生日时,要站在她爸爸写的“允德允能”的大字前面微笑着照相,原因是这字刻在石头上,并且字是红色的。在班上,她个子最矮小,可成绩不差,表现好,常常拿奖状回家,她一脸的幸福。每天晚饭后,她跟在我们身后转操场,时不时地撒腿跑上几圈,姿势不错,动作协调,可爱之极!只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她爸爸调离了教育系统,我任教高三语文兼班主任,我没时间搭理她了,她很失落,她开始叛逆,和我对立起来,最后还专挑让我生气的事情做。比如:上课不专心、不完成作业、迟到、旷课……甚至还公然对她班主任说,我今天晚上要打×××同学。班主任问她原因,理由简单得可笑,即:看×××同学不顺眼……最后她竟成了打群架的头目。一天,她鼻青脸肿地回了家,我气极败坏地给了她两记耳光,她站立起来,捏紧了拳头,怒目圆睁地扑向了我。这情形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最后她的表现越来越不好,成绩不断下滑,我批评教育她说:“如果你妈妈不好好管教学生,就耽误了学生的前途,就会误人子弟,成千古罪人。”她很不满,愤愤地说:“你光知道管你的学生,爱你的学生,你什么时候管过我,爱过我?”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女儿这么不理解她日夜操劳的妈妈。我原以为,有她老师的爱,有她爸爸的爱,有跟她关系很好的哥哥姐姐的爱,有她同学的爱,就足够了。可事实告诉我:女儿还需要她妈妈春风般和煦的爱。哎,我女儿可爱而叛逆的少年时代,被我永远定格在了那句“我不想认你作我妈妈”的话语里。而20世纪90年代,作为教师的我,给予我学生的是播种理想似的爱;而作为母亲的我,给予我女儿的是女儿根本就不接受的严峻的爱。
女儿的不争气,让我很是气恼,我把责任推卸给了我的母亲,觉得她在我最忙碌,女儿成长最关键的时候没来帮上我一把……我的母亲和我说话时我冷冷的,不想搭理,隔三岔五地还要挑挑我母亲的不是,我们一家三代就在这极不友好的气氛中过着日子。也许是因为我女儿小时候,我的母亲带过她的缘由,每每在我和我母亲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都不折不扣地站在她外婆一边。我终于明白了,要让她能接纳我,能宽容别人,关爱别人,只靠我干瘪的说教、严厉的训斥是不够的,我得以身作则,我得扩大我爱的范围,从理解我的母亲做起,既要把孩子当成我的女儿,又要把她当成我的学生,像我关心我的学生那样走进她的内心深处,和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她从我的实际行动中悟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
女儿博爱而又坚强的青年时代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女儿,有的放矢地教育她,我利用巡视学生的机会观察她上课的专心程度;找到她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询问她的表现情况;还拿出了她的心理档案,我知道了她智力不错,情商也高,这极大地增强了我要彻底改变她的决心和信心。学校工作忙,我便利用每天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跟她讲解一个人要爱憎分明的道理,跟她讲述先辈们乐善好施的义举,跟她分析我们学校教师关爱学生的原因,跟她分享《博爱》杂志上感人的故事,还跟她攀谈她感兴趣的话题,并推荐给她一些关于同情、理解、尊重、帮助、宽容人的相关书籍……我把给学生的那种清泉一般甘甜的爱分割了一小部分给她。从这以后,我们的关系便越来越密切,她的转变也越来越大了。她劝我不要记恨我的妈妈,她告诉我她想领养一只快要病死的猫,她还告诉我她一定努力学习,一定听话,一定不让我生气……记得,在一个漆黑的晚上,突然停电了,她迅速地冲出我们的房间,我很紧张地叫住了她,问她要干什么,她拿出了蜡烛和打火机,说是要给楼上的一对老夫妻送去,怕他们摔着了。一天,她问我家里有没有蜂蜜,说是她的语文老师上课讲话不断地咳嗽。中秋节,她没有通过我的同意将家里所有的月饼拿走了(因为她知道我不会不同意的),去送给她的老师和她的贫困同学,一人一个。她为了不让一只飞进教室的小动物影响班上晚自习的纪律,不让男同学伤害这只小动物,竟一整节课将这小动物捧在手里,不能读书、作业,直到下课到河边把这小动物放生了……我的女儿在用她那颗慈善的心关爱着她身边的人和物,我很是欣慰,也深受鼓舞,我心情愉快地投入我的工作,全身心地爱我的学生,深深地理解学校的教师,无私地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2004年,我发生车祸后,前来探望我的学生络绎不绝,鲜花堆满了整个病房,乞求神灵保佑我的老师、领导和亲朋好友也不在少数,我终于从死神的手里逃回了人间。为这件事,我和女儿都深受感动,我们深刻地领会到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从此以后,我加倍回报那些好心人,我的女儿也彻底懂事了。她要我将她千挑万选买回来的一件价值300多元人民币的衣服送给我的好朋友,借口是觉得自己高中的时候不能穿那么昂贵的衣服。她深深地爱着我和关爱过我的人,每个节日都去买些小礼物送给这些人。一天,她拿着她写的《走进高三》的作文给我看,作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坚强和勇毅,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她除了完成了她大学应该完成的学业外,还利用周末的时间,选修了枯燥乏味的国际会计学。记得2007年12月份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女儿打来了电话,我紧张极了,心想:一定是女儿出什么事了,结果,是她起早锻炼,觉得风很大,专门打电话叮嘱我,要穿厚点……哎,你说这事到底是可气呢,还是可喜?
我和我的爱人工作都很忙,常常早出晚归。女儿回家,知道没饭吃,将中午在大学里没有吃完的饭带回家热着吃或者将就在外面饭馆里就餐。她毕业后,本身有条件留在我们身边工作,可我们觉得她应该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学习、去锻炼,她去了。也许是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加上她工作地饭馆的卫生条件不太好,她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她从128斤减到了98斤,我劝她停考一下国际会计的课程,她不同意,她边输液边看书,边看书边掉头发,我很是心疼,向她检讨说,她的病都是我没有尽到妈妈的责任造成的,可她却说是她自己不能干,没有学会工作、学习、生活三者结合……望着敢于承担责任而又有理想追求的她,我差点掉下泪来。我深深感谢她对我的理解和宽容,也衷心祝愿她早日康复,实现她的远大理想!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曾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而对于我这个既是母亲又是老师的人来讲,我要说的是:作老师的母亲和作母亲的老师都是爱的耕耘者和爱的播种者,正因为有了这伟大母爱和崇高师德的雨露滋润,人间才这般快乐、温馨,世界也因此才这般绿草如茵和繁花似锦!
感悟
1.爱,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你要被别人爱,首先得无私地爱别人,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幸福的!
2.不仅要向老师学、向书本学,更要向社会学,向生活学,向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学。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乃智人也。
3.爱是一种美德。一个博爱的人将永远受到别人的尊重。
4.所谓有好心没有好报,也许是因为有好心人的好心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被别人误解了。
5.教育人,要根据被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来选择教育的方法,并把他当成好朋友,否则,将事倍功半。
6.爱,能使人走出困境;爱,能催人奋进;爱,能使人心胸变得宽广;爱,能帮助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7.孩子,终归是孩子。父母不可以将自己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强加给他们。
8.虚心使人进步,但骄傲不一定使人落后。不是吗,我正为我女儿富有爱心、为我自己的进步而骄傲着呢。
9.有着教师职业的父母,如果你在爱自己儿女的时候,给儿女一些你给学生一样的爱;在爱自己学生的时候,给学生一些你给儿女一样的爱,那在你儿女的心目中,你一定是他们的好父母;在你学生的心目中,你一定是个好老师。这就是我在我女儿成长过程中感悟最深的一点。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陈安福.心理教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