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视科研创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002年初,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措施,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教研立校”的方针,结合被省委党校确定为全省教学改革试点党校的机会,经全校深入研究讨论,制定了《中共天水市委党校2002-2005年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从市场经济发展、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出发,准确定位党校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全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教学改革思路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措施。同时,加大了科研工作的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研激励机制,教研人员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兴趣空前高涨,全校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由学校主办的中共天水市委理论刊物《天水学刊》和公开发行刊物《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为全校开展科研提供了阵地,两刊的办刊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扩大了影响力。学校还每年开展天水市党校系统学术交流研讨会,同时力所能及地承办一些在国内有影响的层次较高的学术研讨会,广大教研人员积极撰写论文,拓宽理论视野,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保障。
4.重视社会调查,增长教师实际知识
党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固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光有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也同样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为党校是党培养、训练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校。作为党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的领导工作能力,方能更好地掌握培训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发展规律,教学双方才能知己知彼,心心相通,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观能动作用。随着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党校培训的对象也有了新的变化,学员的年龄降低而知识起点提高,本科毕业的已很普遍,他们都来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实际知识丰富,视野也较阔,这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天水市委党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利用与学员相处的机会,通过与学员谈话,参加学员的学习讨论等各种途径,勤于向学员学习,了解实际情况,增强实际知识。另一方面在经费和工作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深入实际生活,进行社会调查、考察,并且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学校还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抽出一定数量的教师下去调研,教师带着一定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到实际中去,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和艰苦细致的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努力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回答。同时与组织部门联系,派教师去挂职,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创造条件。
5.重视岗位练兵,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天水市委党校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有意识的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发挥各教研部门的群体优势,采取以老带新、新老搭配的方法,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首先,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新布局。党的十六大闭幕以后,按照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的总体要求,结合天水市实际,在教学新布局上设了120多个专题,分为六个单元:一是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三基本”理论,三是党的建设和党性锻炼,四是“五当代”和现代化建设知识,五是天水经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六是“十大观”及社会热点问题。为结合教学新布局的实施,学校调整重组了教研机构,建立单元课教学小组和集体备课制度,由各专业教研室牵头,每个单元设一个教学小组,单元课教学小组根据各个班次的特点和学员的需要,对本单元专题精心设计,严格审定每个专题的提纲和内容,提出教学的难点、重点、研讨题目和本单元要完成的教研成果,从根本上保证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新布局的实施,保证了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近年来,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成为重要内容进入党校的课堂。其次,以实施研究式教学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天水市委党校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始终放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努力改革以往“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在绝大多数的专题课教学中采用了案例式、经验分享式、情景模拟式、谈话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定期不定期举行公开课教学或观摩教学,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共同提高。课堂练兵制度的长期推行和不断完善,对提高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实行动态管理,激发教师竞争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人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激励敬业爱岗精神,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对教师实行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考核档案。21世纪初,在进行教学改革和机构人事改革、全面整章建制的基础上,重点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教学科研组织和管理制度,制定并实行了《教学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的决定》、《教学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主体班学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起了新的教学科研工作机制,使教学科研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备课制度、试讲制度和评教制度,实行了专题招标制、教学小组制、集体备课制、阶段教学制、公开观摩教学制、填写《教学日志》制、检查公布制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不仅充分发挥了广大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使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落到了实处,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教学工作新机制。每年教师年度考核,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由领导、考核小组和群众相结合,民主评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结果记入个人考绩档案,作为奖惩和晋升的依据。根据考核制度,年度考核为优秀的,获得本年度优秀教师称号并发放奖金。
四、尊师重教,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把尊师重教作为师资建设的根本,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职务上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首先,在职工、学员的思想教育和校风建设中,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好风尚。一方面,强调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强调职工、学员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每年在教师节时评选优秀教师,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优秀教师奖金和教师节专项慰问金。
其次,坚持实行一年一度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使专业技术职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988年职称制度改革以来,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职称实行评聘结合,凡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被聘任者,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根据考核制度,每年考核为优秀者,获得本年度优秀教师称号并发放奖金。2000年至2008年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30人,副编审2人,讲师37人,助教2人。截止2009年8月,除退休人员和调出人员外,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3人,副编审3人,讲师39人,助教4人。
第三,坚持德才标准,提拔使用中青年教师。2003年和2008年,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在全校公开招聘,实行了竞争上岗。从2000年到2008年,教研人员中有1人提升为常务副校长,3人提升为副校长,3人提升为校委委员,36人提升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这些人员中,通过竞争上岗的达33人。
天水市委党校想方设法从各方面关心教师,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2000年至2008年,先后有23名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分配住房时,优先考虑教师,对生病住院的教师和退休教师,看望慰问成为校规之一,每年给教师发放100元报刊订阅费,还有科研奖金、代课费、班主任费等都能按时发给教师。
第七节图书资料与信息工作
一、图书资料工作
进入新世纪,随着党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图书资料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不仅在图书的量上不断增加,设施不断改进,人员也有了相应的增加,图书资料的服务功能得到更好发挥。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党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图书资料的征订量稳步增加。每年除选购一定数量的图书外,征订报纸40多种,征订期刊约200种,征订人大复印资料约70种,并于2006年开始征订光盘资料。馆藏的图书资料除原有的马列经典着作,社会科学中的历史、政治、文学等类有党校特色的书籍外,更多地增加了经济、法律、财会、计算机等更具现实需要的图书,使馆藏图书的种类更加丰富,结构也渐趋合理。在馆藏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在搬迁新馆址时,又进行了必要的剔除。截至2008年底,馆藏图书约70000多册,保存装订的期刊8500多册,人大复印资料3700多册,保存装订的报刊资料2692册,新增光盘资料104张。
随着图书资料的增加,各方面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999年,随着图书楼建设的竣工,图书馆迁入新址,馆舍面积增加,图书资料的储藏、阅览条件得到相应改善,馆舍面积约795平方米,拥有4个阅览室、2个书库、2个过期期刊和报纸储藏室。2003年,校内机构改革之时,图书资料与信息管理两大业务合并,成立图书与信息管理室,人员增加到16人,服务功能得到拓展,将更好地发挥图书与信息的资源优势,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计算机的使用日益广泛,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利用,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信息化,学校对信息化建设予以更多关注,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学校投资建成了一个有120平方米能容纳150多人的远程教室,购进了投影仪、电脑、中央控制台、空调、高档音响等,并在11个教室、学术报告厅和教研室配置了电视机,建成了中央党校远程教育B级站。远程教育可将接收的中央党校的信号同时下传到各个教室和报告厅,同时收看人数可达500余人。自中央党校远程教育B级站投入使用以来,广大教职工可及时收看到中央党校专家教授高层次的专题讲座,函授学员也可直接收看中央党校教师的函授教学课程。在主体班的教学计划中,也安排了一定比例的远程教学课程,中央党校远程B级站的建成,为教师和学员了解最新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国家最高层领导的思想、最前沿的理论动态提供了良好条件。
远程教室配备的投影设备,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教学中首次采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从2003年开始,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骨干教师要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并规定在主体班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深受学员的欢迎和好评。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已有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需求。自2005年开始,学校先后又建成4个多媒体教室,并在学术报告厅和大礼堂安装了投影仪,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多媒体教室增至6个,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主体班的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信息化建设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2003年,为各科室配置了计算机,并通过ADSL拨号方式与Internet联网,使办公区计算机能够访问互联网,为教职工在网上查阅资料、学习提供了便利。2005年底,又购进了先进的网络设备,建成了校园网,并通过光纤和家属区一块接入Internet,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建成了信息化网络,以校园局域网为载体,切实提高了信息的捕获率。同时还充分利用天水市委党校网站对外开放的功能,开设了政治理论学习研讨专栏,推出了教学教务、科研工作、党校党建、行政后勤、校务公开等多个栏目,真正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