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党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天水市委党校在市委的领导下,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工作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各方面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校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第一节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转变
一、中央15号文件的下发和天水市党校工作会议
1990年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中发〔1990〕15号),指出:“当前,努力提高全党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人手里,保证国家继续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挫败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阴谋,尤其重要和迫切。”文件还明确了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对象、基本任务、办学方针和根本措施,及时提出和解决了当前党校工作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为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1990年12月21日至24日,第四次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上,省委书记顾金池等领导做了讲话,会议讨论了全省贯彻中央15号文件的措施。1991年3月3日,省委做出了《关于加强全省党校工作的决定》(省委发〔1991〕13号),对于贯彻中央15号文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为贯彻第四次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中共天水市委于1991年5月下发了《中共天水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市委发〔1991〕28号),强调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是当前形势下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办好各级各类党校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市县党校主体班次的设置和学制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规定,保持相对稳定,要建立健全干部培训、轮训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要加强培训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进党校学习的制度,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党性教育,努力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市委书记薛映承同志在听取市委党校关于贯彻中央15号文件精神初步意见的汇报时指出:要把基点放在如何把党校自身的工作搞好,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和作用来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要以优异的教学成绩、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优秀人才,造就四化干部,努力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换取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支持,赢得市委、市政府更进一步的重视。为此,要建设一支党性强、理论水平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1993年3月,天水市党校工作会议在天水市委党校召开。市委副书记杜小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建业以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坚永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申积来,市委党校副书记、副校长杨品三,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忠信、张志仁等参加了会议。张建业部长、杨品三和张志仁副校长、坚永祥副部长分别主持了会议。会上,市委副书记杜小平同志作了讲话,她引用1992年7月全国党校校长座谈会上乔石同志的“党校的出路在改革,党校的发展靠改革,党校的工作要通过改革去加强”的讲话,指出当前影响天水市党校改革的主要因素是:思想不够解放、缺乏紧迫感,教学内容与实际贴得不紧,办学缺乏创造精神。因此,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遵照邓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对党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改革,提倡开门办学,提高市县各级党校的整体水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建业同志作了会议总结。马忠信副校长传达了1992年全国、全省党校校长座谈会精神,同时传达、学习了乔石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会议还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确定的改革试点单位——清水县委党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通报了1992年天水市干训情况,研究、讨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对搞好党校教育和干训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这次会议对于贯彻中央15号文件和省委13号文件,做好全市干训工作,深化党校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确立以改革促发展的党校工作新思路
1992年初,邓小平在巡视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1994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发〔1994〕5号),指出,党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
为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11月9日,省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
天水市委党校党委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发出的一系列文件和会议材料。大家认识到,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改革、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新形势给党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加强党校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必须用大胆改革的精神办好党校,培养大胆改革的干部。明确了党校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和科研的改革,根本的问题是根据新情况进一步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改革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科研为基础,更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规律,逐步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学体制、科研体制、管理体制,进一步办好党校,更好地为党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服务,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市委非常重视党校的发展和改革。1994年7月,中共天水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征求意见稿,指出,自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天水市各级党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新路子,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改革中取得重要进展。但天水市各级党校的改革与发展是不平衡的。根据全国和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市委提出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干部和理论骨干,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这也是新时期党校工作的根本任务。针对天水市党校系统已有教学体系的不足,市委提出要完善党校教育体系,逐步实现班次、学制、建制的规范化;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党校阵地创办天水市行政学院,尽快建立天水市公务员培训体系。1996年,市委就加强党校工作提出了八项举措,这八项举措受到了省委党校的充分肯定,《甘肃党校报》、《中央党校工作通讯》对此做了详细报道。9月,市委党校就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十条实施意见,中心的一条就是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推动党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努力争创一流党校。12月24日至25日,在天水市委党校召开了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副书记、天水市委党校校长乔正风就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加快天水市党校建设步伐、推进党校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党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市委党校要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党校培训的多功能作用;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建业代表市委就近年来我市党校工作的基本情况做了总结报告,对1990年以来天水市各级党校贯彻中央15号文件精神,围绕教学科研展开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显着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六年来党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学历教育更加规范,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至此,以改革促发展的党校工作新思路得到确定,并在实践中被不断予以强化。
第二节领导体制、工作机构和干部任职情况
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理论骨干的需要,中共天水市委党校从改革领导体制入手,调整、充实了内部机构设置,建立健全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各工作委员会和领导小组,为全面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领导体制
1990年,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的领导体制仍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5年4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市委党校兼办天水市行政学校,与市委党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96年6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市委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
1997年3月,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天水市行政学校更名为天水市行政学院。
1997年3月,成立天水市社会主义学院,牌子挂在市委党校。
二、组织机构
1990年,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共设置14个内设机构,即政治处、办公室、行政处、教务处、学员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现代管理教研室、党史教研室、党建教研室、文史教研室、科社教研室、哲学教研室、《天水学刊》编辑室、资料室。此后,根据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市委党校对中层机构设置和布局进行了多次调整。
1991年9月,经市编委同意,增设科研室和党校工作处。
1995年7月,经市编委同意,将内设现代管理教研室和文史教研室改为经济管理教研室和基础课教研室,增设法学教研室和行政管理教研室。
1996年7月,经市编委同意,增设函授教育处、走读教育处,将原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更名为经济学教研室,增设后人员编制从内部调剂解决,不另增编。
1997年8月,市委、市政府干部培训工作协调会议研究,确立“天水企业干部培训中心”,为天水市企业干部培训学校和天水市惟一的中、初级工商管理培训基地。“天水企业干部培训中心”的牌子挂在市委党校,实行统一领导,分别管理,建立有分有合的运行机制,并以适当的形式解决体制问题。
1999年10月,经市编委同意,将党校原函授教育处和走读教育处撤销,设立函授走读教育处;《天水学刊》编辑室更名为《天水学刊》编辑部(副县级)。同时,增设计算机培训管理科,核定科级职数1名。
至此,天水市委党校共设置22个科级机构。其中综合处室有办公室、政治处、党校工作处、行政处;教学管理处室有教务处、学员处、函授处、计算机管理科;教研处室有哲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科社教研室、党史教研室、党建教研室、经管教研室、行管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法学教研室、图书资料室、科研室、《天水学刊》编辑室、《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室及内设机构企业干部培训处。
三、干部任职情况
20世纪90年代,为进一步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一批政治素质高、懂业务、会管理的年轻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第三节主体班次的教学与改革
干部培训是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党校工作的主体。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全市干部教育的需要,90年代市委党校首先在干部培训的班次设置、教学和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推动了干部教育的发展。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进修班、轮训班224期,培训学员16625人次,其中举办主体班次95期,培训学员4329人次,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一、班次的设置与办班情况
班次、学制的改革是党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90年以来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990】15号文件精神,在改革中求发展,充分发挥培训干部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干部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长短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干部培训的新格局。在班次的设置和学制的确定上,市委党校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干部的实际,报请市委同意,设立了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班和研究班四个类型的主体班次。在培训对象和学制上,进修班:轮训副县级,正、副科级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学制二个月;培训班:主要培训拟任副县级、正科级后备干部及跨世纪的部分年轻优秀干部,学制四个月;理论班:主要培养市、县(区)意识形态部门、党政部门、群众团体从事理论、宣传、新闻、出版、编辑、文学艺术工作、秘书工作、政治工作、组织工作领导骨干和理论骨干,学制一个月;研究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主要由市委负责同志主持,集中市级和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两个带有全市重大现实问题的议题,每期十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