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立刻行动起来。男人们准备好带毒汁的武器、斧头,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藏在石头下面或是灌木丛中。在阿衣特玛特的领导下,乡亲们集合在一起,阿衣特玛特说:“男人们在阿特奥依诺克下方消灭来犯的强盗,母亲们带领姑娘、媳妇去朱鲁克巴西上方,在冰山脚下消灭敌人,保全自己。”阿克达尔罕带着妇女们去了朱鲁克巴西上方,她们躲在大石头下面保护自己。男人们守卫在山脚下,为了打击敌人,他们从四面八方集中到湖畔。这时有几百名强盗正从下方走来,人影子都能看得清楚了。离湖畔较远的沙热山脚下住着一些牧民,因为来不及通知他们,结果有一部分妇女惨遭强盗杀害。于是有人散布:“沙热山下的男人们都死了,只剩下女人,我们该怎么办?”从下面来的强盗虽有好几千人,但是他们遇到了阿衣特玛特部的猛烈打击。卡勒玛克人鲜血横流,只有少数人生还。但是阿衣特玛特为首的人们也遇到了困难。子弹打光了,他们不得不用石头和敌人战斗。最后连粮食和弹药都用光了,阿衣特玛特部陷于困境,一部分人落入敌手。该死的强盗们渡过湖水,追赶躲在冰山阳坡山腰洼地里的妇女,妄想活捉她们。姑娘、媳妇们看到这一切,便爬上了山顶。她们用石头垒起墙,见到冲上来的强盗就用石头砸,使敌人头破腿折,有的被砸死,有的成了残废。尽管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但还是打不过人多势众的敌人。阿克达尔罕把大家集合起来说:“与其让卡勒玛克人抓去做老婆,不如让我们都变成大石头吧!真主!”说完,泪如雨下。于是大家一起向真主祈祷,转眼之间所有的人都在原地变成了石头,一个人也没有让卡勒玛克抓走。直到今天还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女人搂着孩子形象的“女人石”在原地立着。而关于阿克达尔罕变成“女人石”的故事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姊妹峰的传说》是柯尔克孜人居住地区的阿克陶县境内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以及慕士塔格峰这三座山峰形成的传说。说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大草原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牧羊人。当妻子为他生下一双孪生女孩后,就不幸病故了。牧羊人含辛茹苦把一双幼女养大。两个女儿长得聪明伶俐,只是体弱多病,牧羊人心中非常焦急。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神仙告诉他,在东方日出处的仙山上有一面日月宝镜,只要用这面镜子照一照,他女儿就会百病俱除,身体健康。牧羊人醒来后,按照梦中仙人的指点,到日出的地方去寻找宝镜。
牧羊人走后,两姊妹每天赶着羊群,望着东方日出的方向,盼望着父亲归来。春去冬来,花开花落,不知过了多少年,两姊妹的头发都急白了,还不见阿爸归来。渐渐地两姊妹变成了两座雪山,这就是姊妹峰。她俩头上的白发就成了山顶上的皑皑白雪;脸上的道道泪痕变成了条条晶莹的冰川;她们牧放的那一群雪白的绵羊,依偎在她俩的膝下,变成了一座座雪岭。牧羊人历尽艰辛,终于取回了日月宝镜。可是当须发斑白的牧羊人来到女儿面前,看到女儿已经变成雪山时,他惊呆了,手中的宝镜掉在地上摔成两块,变成了两泓湖水,这就是姊妹湖。老人静静地站在女儿的对面,也变成了一座高大的冰山,这就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从此,帕米尔就有了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这三座大雪山,而《姊妹峰的传说》也就在柯尔克孜人民中世代流传。
历史传说
柯尔克孜族传说中,历史传说也比较多。这些传说一般都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基础,同时也有一些社会习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深远的要算是有关柯尔克孜族族源的传说。
1“柯尔乌古孜”说
据柯尔克孜人奥斯曼·阿力说,“柯尔克孜”一词是由“乌古孜”演变而来,乌古孜是古代的一位勇敢、机智的国王。据传说,古代有个国王叫乌古孜汗,大老婆生了六个儿子,小老婆生了四个儿子。其后裔和部众就分布在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勒泰山一带。后来,他的一个儿子与众兄弟不和,就带领手下人迁到北边的一座“柯尔”(大山)脚下,以狩猎为生。于是乌古孜汗的其他子孙们就称他们为“柯尔人”。柯尔人与其周围的蒙古勒、塔塔尔经常来往,这些人称柯尔人为“柯尔乌古孜人”,意为山里的乌古孜人。后来,柯尔乌古孜人发展到数千户并逐渐与蒙古勒、塔塔尔、契丹杂居。这样,柯尔乌古孜人就越来越繁衍昌盛,所占的地域也越来越广。在这个过程中,“柯尔乌古孜”这一名称,就逐渐演变成为“柯尔克孜”。
2“柯尔奥古孜”说
据说很早以前,北方有两座大山,一座大山流出十条河,一座大山流出三十条河,这些河汇合成为一条大河,叫“艾尼赛河”(母亲河),流入大海。居住在这两座大山上和这些河流两岸的人被称作“柯尔奥古孜人”。在古柯尔克孜语中,“柯尔”意为大山,“奥古孜”意为大河,“柯尔奥古孜”就是居住在山间河旁的人们的意思。在柯尔克孜族中间,长期流传着将山称作父亲,将河称作母亲的说法,这与“柯尔奥古孜”传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后来,“柯尔奥古孜”在口语中就逐渐变成为“柯尔克孜”。
3“柯尔克居孜”说
据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记载,在很早以前,在一个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宜牧宜耕宜猎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艾乃赛河”。河的两岸居住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国王机智、勇敢、公正,名字叫汗玛玛依。居住在他们周围的是四十个部落,它们从四十个方向来归顺这位国王。国王的部众增多,国势强大起来。国王称新归附的部众为“柯尔克居孜”,“柯尔克”意为四十,“居孜”意为方向或部落。国王有五个妻子,都未生子,后来又娶了个寡妇,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布多诺。国王死后,布多诺继位。布多诺死后,其子嗣布托依汗、波颜汗、恰颜汗、喀拉汗以及奥劳孜杜、加克普汗相继嗣位。玛纳斯就是加克普汗的儿子。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柯尔克居孜”就逐步演变成“柯尔克孜”。
4“柯尔盖孜”说
史诗《玛纳斯》又传说,古代柯尔克孜有个名叫卡提什汗的人,是乌古孜汗的儿子。他继位后,下令杀掉国内所有的麻脸人。后来他的王后生一子,五岁时患天花,成了麻脸,这怎么办呢?他接受众臣的建议,派若干男女孩子陪着麻脸太子到深山里去游牧。麻脸太子和一群男女在深山繁衍生息,逐水草而迁徙,久而久之,形成为一个大的群体。周围的人称他们作“柯尔盖孜”。在古柯尔克孜语里,“柯尔”的意思是山,“盖孜”的意思是游动、搬迁,合起来就是在山里游牧的意思。据说,上面提到的波颜汗、恰颜汗、喀拉汗、奥劳孜杜、加克普汗、玛纳斯等都是麻脸太子的后裔。“柯尔盖孜”一词的发音与“柯尔克孜”常相近。传说认为“柯尔克孜”就是由“柯尔盖孜”演变而来。
5“山脚下的姑娘”说
有一个汗王的女儿与一名宫廷卫士相爱,但她的父王却要将她嫁给一个大臣的儿子。公主不从,与父王抗争,结果被汗王禁闭于密室。勇敢的卫士未能救出公主,反被汗王绑上了断头台。在这危急关头,这对情侣幸得一位好心的大臣相救,使他们得以脱身。这一对恋人逃出京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脚下结成夫妻,从此男猎女牧,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在这个山脚下生息繁衍、传宗接代,他们的后代就称为柯尔克孜。“柯尔”为山脚下,“克孜”意为姑娘,柯尔克孜也就是“山脚下的姑娘”。
风物传说
“白毡帽”的传说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地区。讲述柯尔克孜族白毡帽的来历。传说在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戴黑毡帽,玛纳斯与敌人在黑夜交战时获得了大胜。卡勒玛克人戴的也是黑毡帽,敌人便混入玛纳斯的军队中,不仅逃脱了玛纳斯的追杀,而且从背后向玛纳斯杀来,打败了玛纳斯。此后,玛纳斯将黑毡帽换成白毡帽,与卡勒玛克人有明显的区别。后来,白毡帽为成为柯尔克孜族男人的帽子。对于研究柯尔克孜族服饰的由来有参考价值。
“刁羊”的传说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地区。讲述柯尔克孜族刁羊习俗的来历。讲述公元9~11世纪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率领40名英雄,在与敌人肉搏时,发现敌人用海底捞月之法,掠去牛羊财物;用镫里藏身之术,砍杀士兵群众,用飞马传递之术,抢掠妇女儿童。玛纳斯就将自己的40名勇士分作两队,用一只羊羔训练破敌之法。经过40个昼夜的训练,终于练出了本领,战胜了敌人夺回了财物。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和玛纳斯的聪明才智,人们就将这一练兵之术逐渐发展成为刁羊游戏。对于研究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由来有一定参考价值。
十二生肖的传说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地区。讲述很久以前,有位柯尔克孜可汗经常率众出征,有胜也有负。这位可汗想把自己连年征战的经验教训整理出来传给后代。然而,由于没有纪年法,分辨不出年份,无法记录。于是,这位可汗便召集众大臣商议,最后决定用动物名称纪年。可汗命令众大臣及百姓到山中围猎,把猎物统统赶到河边,让它们同时下水。其中,有12种动物游到河对岸。可汗就决定以这12种动物纪年。老鼠小巧,善于游泳,第一个爬上岸,排在十二生肖之首;猪最笨,最后一个上岸,被排在末位。柯尔克孜人的十二生肖排列顺序是: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对于研究柯尔克孜族年历及风俗习惯有重要的有参考价值。
民歌
在柯尔克孜民间,史诗、叙事诗一般多为专门的歌手演唱,但民歌却是柯尔克孜族不分男女老少,人人能编、人人能唱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张口成诗,开口成歌,是语言幽默、富有激情的柯尔克孜人的一大特点。在柯尔克孜族民间,民歌的内容最广泛。可以说民歌是柯尔克孜族劳动生产的歌,生活习俗的歌,社会发展的歌。民歌渗透在柯尔克孜族生活的各个领域,民歌贯穿于柯尔克孜族人从生到死的整个历程。
在柯尔克孜语中,民歌被统称为“额尔Ir”,是柯尔克孜族韵文体口头传统中最古老的口头艺术表演形式。绝大多数民歌都有特定的声调、韵律和歌词,但也有一些民歌虽然具有固定的音调和旋律,但歌词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换,是由歌手们在传统结构框架之内,凭借传统的音调、旋律,借景生情、即兴发挥,在表演过程中创作完成的。“额尔”是柯尔克孜族民歌当中韵律鲜明、节奏明快,具有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音调的民歌形式,除了这种民歌之外,在柯尔克孜族中间还有一种音调比较平稳,节奏相对缓慢沉稳的一种韵文式样,那就是祝福歌和诅咒歌。这两种形式的民歌演唱都是在一种比较严肃庄严的气氛中进行,不可能有过分的情绪反应。柯尔克孜族民歌的诗行通常由7、8个音节组成,这是柯尔克孜族民歌的显着特征。这种音节构成便于歌手演唱和记忆,也便于在听众中广泛流传。当然,也有一些民歌的诗行可以多达11个音节。柯尔克孜族民歌结构自由,韵律富于变化,押韵形式十分复杂,大多数古老的民歌没有特别严格的篇幅规模限制,给歌手留有比较宽松的口头表演和在表演当中进行创作的空间,使歌手可以毫无约束地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但也有很大部分民歌,尤其是数量繁多的情歌,基本上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曲调进行演唱,歌词则可以有所改变。这类民歌多以4行为一段,每段歌词由1、2、4行押韵。当然,也有1、2行押韵,3、4行押韵的双生韵,1、3行押韵,2、4行押韵的交叉韵以及古老的头韵等多种韵律形式。柯尔克孜族民歌韵律和谐优美、奔放,有节奏韵、脚韵、头韵、腰韵等多种押韵形式。柯尔克孜族的民歌主要分为巫术歌、奥隆歌、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动物歌、习俗歌、历史传说歌、怨歌、游戏歌、儿歌、阿肯对唱等。
对于柯尔克孜人来说,民歌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且还要伴随每一个人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柯尔克孜人在歌声中诞生并在歌声中走向生命的终点。比如,小孩出生以前无子的父母要面对上苍求子时唱求子歌,新生儿来到人间则有起名歌,还有摇床歌、喂食歌、学步歌等。人死后,死者的亲人(从近代以来大多是女性亲属)都要背朝门槛身穿黑色丧服,用悲切的音调唱哭丧歌(挽歌)为死者送行,缅怀死者的业绩。柯尔克孜族的大部分民歌与人生礼仪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同民间习俗和仪式融为一体,成为仪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如与婚俗相关的民歌有定亲歌、劝嫁歌、祝福歌、见面歌、送别歌、婚礼游戏歌等等。民歌贯穿柯尔克孜族青年男女的婚礼的全过程,给人以无歌不成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