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躲着清闲的日子,过得很快。
到了二十二号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宫里面的小太监就跑着来了,带来的是张嫣的口信,皇帝驾崩了,让信王朱由检做好准备,同时还告诉,宫内一切小心谨慎,不要吃宫里面的食物。
按照历史,朱由检是带着干粮进去的,就是以防万一,最终有惊无险。但是现在的朱由检决定还是算了,如果魏忠贤真的要下杀手,带不带其实区别不大,自己没有反抗的能力。
事实上就是如此,魏忠贤有能力决定谁来当皇帝,自己看似正统,但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只能赌博魏忠贤没有换皇帝的想法。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四五点钟的样子,施凤来、黄立极、张惟贤就带着人找了上来,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目的就是劝进。
接到拜帖的时候,朱由检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要来了。
劝进的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读遗诏,诏书又是皇帝和魏忠贤并列,可以说,魏忠贤把作死之道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历朝历代,敢在圣旨上和皇帝并列,几千年来为此一例,他不死都说不过去了。
皇帝是谁,你算什么东西,把自己和皇帝并列。所以说,崇祯不应该杀魏忠贤的人,简直就是政治白痴,你作为皇帝愿意在圣旨上和一个太监并列?
劝进在现代人看来是个很无聊的东西。大臣们劝说:“你就当皇帝吧!”其实心里面未必愿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被劝进的人假装要说:“我不愿意,我承受不起这份重任!”然后心里面美滋滋的,就等着赶紧结束吧,我要当皇帝了。但是对于朱由检来说,如果有得选,还真的不愿意当皇帝,实在是自己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这个烂摊子虽然有想法,但是能不能收拾住,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把握。只能说,按照想法,是可以成功的。
劝进三次,推辞三次,终于礼节算是完成了。证明了朱由检是个谦虚的皇帝,有明君的潜质。当然,历朝历代的皇帝似乎都喜欢来这套,但是昏君还是照样不断。
劝进都结束了,魏忠贤派来的太监也到了。
之所以两拨人没在一起,原因就在于皇帝驾崩的时候,身边的人只有张嫣,魏忠贤忙着商量皇帝的身后事呢,究竟怎么对待朱由检,唯独没有想到皇帝比他预想的死亡时间还快了点。
皇帝驾崩了,张嫣派人通知了朱由检和大臣,就是没有告诉魏忠贤,两个人的关系可以说已经是势同水火了。等着魏忠贤知道消息的时候,大臣们都商量好劝进的事情了,根本就没有考虑魏忠贤的想法。
魏忠贤宫里面的眼线,看着皇帝都驾崩了,但是不见魏忠贤的身影,这才跑去给通知了这位“厂臣”。这下子魏忠贤顾不上商量别的事了,赶紧安排人把朱由检接进宫里面看管起来,再来商量其他的事情。自己却找亲信开始商量,接下来应该怎么面对朱由检。
来的小太监趾高气昂,对着群臣还有朱由检说道:“厂臣说了,接信王入宫!”这幅语气,正常人看起来都会咽不下这口气,别说朱由检了,难怪朱由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忠贤收拾了。实在是魏忠贤嚣张的有些过度了。自己没有亲自过来不说,随便拍了个小太监,就要把未来的皇帝,带到宫里面去。
大臣们一看叫信王进宫,一个个跟在后面也一起进宫。要说信王府到承天门的距离也不算近,差不多两三里地儿呢,但是大臣们却不觉得累,这马上要见证一个皇帝的登基了,自己又要多混一朝元老了。
到了承天门,也就是后天的天安门,走出来的小太监对着大臣们都说到:“厂臣说了,信王进宫就行了,其他人都散了吧,今天不是时候!”
“嗨,怎么不早说呢,都跟着来了,我这身子骨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厂臣的意思,你有意见?”
“哪里,只是走累了,发个牢骚罢了,这就走,这就走!”说完递上去了一块银子。
太监拿着银子在袖子上擦了擦,觉得像是真的,才说道:“下次说话注意点,这次我就不跟厂臣说了,否则厂臣知道,你说这种话,你可小心点吧!”
“是是是,我这老糊涂了,嘴上掉了牙,没个把门的!”
一听不登基,来了也白来了,其他人一个个都摇头叹气的走了。
《明史》对这件事的记载“群臣闻之,咸欲奔入。”翻译过来就是群臣听到了打算跟着进去。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大臣们以为魏忠贤要拥立信王登基了,所以都跟了过来准备参加登基大典的,结果没有登基,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至于信王的安危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还得说,文人的春秋笔法厉害,一个“奔”用的漂亮,转眼间,就把一群功利的无耻之徒,转眼变成了忠君爱国的正直大臣。如果遵循历史,应该用“跟”这个字才对。
夜晚的皇宫中,未来的皇帝,或者皇帝候选人朱由检就被看押在偏殿中间。
晚膳已经送来了,很丰盛,至少比朱由检的信王府要丰盛一些。朱由检上辈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是作为文人,生活更多的讲究精致,而不是奢侈。穿越来了,也保持着本色,所以素来是不在吃喝上花费太大。所以,今天晚上,魏忠贤让人准备的便餐,在朱由检眼中,已经是很丰盛了。
门口看护的太监,拿着剑,看着朱由检,就等着他吃完了收拾东西,看着不动筷子的朱由检,眼神中露出了不耐烦。
历史上的朱由检,估计是看到了这个眼神,更加确认了饭菜有问题吧,找了一个尴尬的理由,把饭菜都送给了这来来往往的巡逻士兵们。
但是现在的朱由检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刚才太监露出来的眼神,只是仔细的看着每一道菜,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研究这些饭菜究竟是什么东西做成的,价格是多少,够京城普通人家吃多久,最终得出了一个让自己都不可思议的答案,眼前的这几十盘饭菜,仅成本价格大概在十多两银子上,足够京城一个普通人家半年的收入。
当然,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并不见得就是坏事,自己吃下去这一餐,可能会让几十个家庭能够吃饱饭,所以吃掉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有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上面,但是大明朝的经济体系,似乎一直没有健康过,这一餐,吃下去了,可能就是几十个家庭破产了。
一顿饭研究了半小时,就着米饭就吃了几口,就没有了胃口。
对着门口站岗的太监就问道:“晚饭吃了吗?”
“禀王爷,奴婢晚上执勤,尚没有吃饭。”说完,看着桌上的饭菜,不停的咽着口水。
“要是不嫌弃我吃剩下的,桌上的饭菜,你还有外面巡逻的军士们进来,一起分食了,免得浪费了。”
“哪里嫌弃,多谢王爷的赏赐!”说着话的功夫,一下子就露出了笑脸,刚才那副不舒服的表情消失殆尽。赶忙跟其他巡逻的军士喊道:“几位大哥,都赶紧过来,王爷把桌上的饭菜都赏给了我等,赶紧去进去吃点,要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呢!”
几个人就跟饿疯了一样,一桌子,几十道菜品,一扫而光,吃完了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对于这些底层太监和军士来说,其实生活也很悲惨,可能真的好几个月吃不上一顿好饭,现在朱由检不吃了,让他们吃,再好不过了,谁还嫌弃。
吃着饭的功夫,朱由检就和几个人关系打的密切了起来,知道了几个人家在哪里,年龄多大了,有没有婚配,为什么当兵或者当太监,家里还有什么人,家里面日子过得怎样,以后有什么打算。
几个人也没有觉得这些问题有什么问题,朱由检想知道的都告诉了。甚至还说哭了几个人,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朱由检虽然没有做过统战工作,但是上一世毕竟接触过,不大会就让几个人觉得朱由检成了阶级兄弟了,而不是压迫着。然后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能说了。
知道几个人今天晚上会一直巡逻,就让几个人把房子里面多余的铺盖抱了点出去,在外面打个地铺,秋八月的京城温度,打个地铺还可以接受。
睡觉前,告诉了门口的小太监周福云,明天早上,可以打着自己的名号,多要点早餐过来,一起吃。
晚上,朱由检睡了会,就起来了,睡不着。门口的几个军士,打着地铺,就聊着天:“信王真好,以后成了皇帝也是个好皇帝。”
“你说,会不会有一天真的有那么一天,实现了,每个人都生活的很好,用自己的劳动就能养活自己,再也没有压迫了?”
“应该能把,信王当了皇帝就实现了!”
夜色越来越深,聊天的声音越来越少,开始响起了呼噜声,朱由检也感觉到了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