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济川在老管家的陪同下走进二门,徐匡黎与罗氏赶紧迎了出来。才刚见到宝贝儿子第一眼,罗氏顿时百感交集,放声大哭,紧紧将他搂在怀里,唯恐他又不见了。由于多年思念失踪的爱子,徐娘半老、年纪轻轻的罗氏已悲伤啜泣得未老先衰、发鬓斑白、双目浮肿、精神萎靡。好在爱子被寻回,她很快便再次焕发起一些容光来。
虽然明知这就是自己的小济川,可是在父母看来,年长了五岁多的儿子,原本就天生大有猴性,此时更加像只猴子了,这般矮小黑瘦、毛发浓密。这也不奇怪,他是在猴窝里成长的,据说还一直喝猴后的奶、吃猴子们的食物(除了不吃生肉,不茹毛饮血——罗氏后来听他自己说的)、与他们睡在一起,怎么会不与猴同化呢?但在罗氏看来,不管他是谁,不管他变成了什么样子,他总归还是她的儿子。尽管如此,当小济川龇牙咧嘴、咿咿呀呀、乱打手势跟她“交谈”,却没法说人话——哪怕是极稚气、最简单的儿童片言只语都不行时,罗氏与徐匡黎心里还是十分难过与心疼。下一步还是得好好教他人类的语言、神态以及日常行为习惯,把他再变回人啊!
不过紧接着又有一件事令徐父徐母感到惊喜,那就是他们发现,曾经体弱多病的小济川,在猴窝里待了五年多以后,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好多了,虽然看起来依然身材异常瘦小,却体格结实强健、反应灵敏机警,一般小病小恙是侵犯不了他的,想必是长时间在山林里、禽兽中得到锻炼和磨砺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儿子肯定也是吃尽了很多苦头、遭遇了很多危险的,这又令他们心疼、后怕不已。
其实,小济川还有不少别的通天本事呢,否则,堂堂猴王是那么容易就当上的?只是他们一时还没法看出来。
总之,儿子回来了,失而复得,这就是天大的好事。母亲罗氏是再也不让他离开自己半步了,出门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随后的几年,小济川要再次上峨眉山去见老猴王一家,罗氏是绝对不允许的。罗氏先是用了两三年时间慢慢地教会他说人话及人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到他满了十岁之后,父亲徐匡黎就请了一个私塾的老先生来家里教他文化知识,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部蒙书到《论语》、《孟子》、《周易》、《诗经》、《唐诗三百首》、《史记》、《古文观止》等,并教他写行书、楷书等毛笔字,三五载便有了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小济川刚回家的那几个月,依然猴性未泯,怕见生人,喜欢四肢着地跃行,攀爬屋梁、墙壁、瓦檐、大树、旗杆、岩崖等;而且不爱睡在屋里床上、盖被子,偏要睡在梁上、树上、院里。好在徐府后院就长着几棵大樟树、柳树。要是外面的树,父母是绝不会让他单独在那儿过夜的。于是,夜里若不落雨、刮风、惊雷、闪电、打霜、寒冷,他们就让他睡在院里的大树上;否则就让他进屋,睡在一厅堂(用于议事)或二厅堂(用于待客)的横梁上。
罗氏最初是挺担心的。但徐匡黎说,孩子身上尚有很多的猕猴习性,要改变过来还得有一段蛮长的过程,那就顺其自然,任由他吧。罗氏仍不放心,前面个把月,要么她自己亲自在一旁看着,跟儿子说话、等着他入眠;而且晚上得起床好几次去观察、打探。后来发现真的没什么事,就让老管家、女佣苏妈等人轮流去守候、探看。
这还真奇了怪了,小济川在树上、梁上、石上、瓦上睡得还挺香,跟人类的作息生物钟差不多。而且他虽然不盖被子,也只穿薄薄的衣衫,但从没有感冒、生病过。更神奇的是,连蚊子、苍蝇、蜜蜂、蜈蚣都不去叮他,老鼠、松鼠、刺猬、野兔、虫豸、蛇、鸟、狗、猫、鸡、鹅、马、牛……各种禽畜也都不去滋扰他,对他毕恭毕敬的。这是禽畜万物对这位小猴王的敬意。
直到这年冬天,外面的树,多数叶子都掉完了,光秃秃的;后来又下雪了,外面冰天雪地、玉树琼枝、寒风凛冽、冰冷刺骨,罗氏说什么也不让儿子睡在树上、梁上了。小济川刚开始不依、抗拒,但在父母的一再教导、坚持之下,也就渐渐接受了,习惯了在床上睡觉的生活。但还是不爱盖被子、穿衣服睡。罗氏总算松了一口气。
徐老爷家的公子失踪数年,竟然是被猴群带大的,如今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猴子,甚至是猴王再世,这件事真是稀罕,不胫而走,从徐家阖府,到整个军营,到地方上的百姓,三教九流,很多人十分惊奇,想来看看究竟。可徐父徐母牢牢保护着爱子,不让他出门去,也不让别人进来,在门口围观者都要叫仆从、军士们驱走,平时对陌生人也不谈论关于爱子的任何话题。
可是,在民间,关于小济川的传闻越来越多,有些倒是事实,有些就夸张得很离谱了。比如说他长出了一条尾巴、手脚跟猴爪子一样、不吃煮熟的饭菜要吃生肉、不穿衣服(他一离开猴窝,就再次穿上了衣服,除了刚回来那几个月晚上睡觉不穿以外)、屁股赤红如血(小济川的臀部是有点绯红,但不像外面传的那样跟猴子一般),等等。
对小济川的通天本领,父亲徐匡黎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在他看来,儿子不过是跟着猴群,学到了一点攀爬、纵跃的技能;他能飞檐走壁、攀岩爬树,一则是他本身就瘦弱矮小、身轻如燕,二则是天生的猴性,与后天因缘巧合在猴群里成长罢了。要说才逾八岁的幼童,会有多高的武艺呢?这就是徐匡黎错了,其实当时小济川的轻功在人类里已是上乘,武功也有一定的基础,平常人十来个根本是制服不了他的;就是武林一流高手,想在短时间内三招两式打败他,亦非易事。因为他的手法太快了,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功夫再高,又怎么奈何得了他?
直到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