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巴蜀风水甲天下,峨眉仙境秀九州。
峨眉山位于华夏九州西南宝地,四川省巴蜀大地天府之国的正中心位置、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为邛崃山南段余脉,时隶属嘉定府,神奇的北纬三十度线穿过该域,乃泱泱神州屈指可数的顶级名山大岳之一。它群山崔嵬,高耸入云,峰峦险巇,地势陡峭,幽谷深窈,佛光璀璨,怪兽繁多,植物茂盛,风景壮丽,素有“峨眉天下秀”、“华夏第一仙山”之称。主峰万佛顶海拔三零九九米,直插苍穹,俯瞰寰宇。《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喻意像美女的一对如黛峨眉,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是佛祖如来释迦牟尼门下两大弟子之一普贤菩萨(另一位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另三大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风水通灵、天人合一。山上多古刹寺庙、大雄宝殿、钟塔鼓楼、尼庵道观,其历史悠久、名扬天下,香火鼎盛、青烟袅袅,金佛明烛、庄严肃穆,高僧云集、信徒熙攘。
时为满清道光年间,公元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一天,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业已接近尾声、近代史即将拉开帷幕。正值清明过后的春末夏初,在巴蜀大地是一年当中天气最好的日子。行至山峦海拔较高处,但见阳光明媚、天空蔚蓝、气候温煦、春意盎然。习习和风吹拂到脸颊上,仿佛少女初吻一般柔媚,又似野林蜂蜜一样甘甜,令人如饮佳酿数斛,十分沉醉。然川省常阴雨绵绵、不见阳光,山里天气变幻莫测,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并不奇怪。
且说此日午后时分,在巍巍峨眉山里的崎岖羊肠小道上,艰难跋涉着稀稀拉拉的僧侣、香客、游人、樵夫、挑山工、江湖人士等。其中有一位大户人家太太模样的中年女子,坐在一把当地制作的双人抬竹轿上,其膝盖上抱着一个约莫两三岁的男娃,轿旁轿后跟着一个中年的保姆、两个年轻的兵丁。山道陡峻、狭窄、曲折而悠长,几人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也丝毫不敢懈怠,奋力攀爬,只想尽快赶到前头的万年寺去。还有挺长的路要走,再说山中天气多变,随时有可能下雨,所以不好拖宕。
原来,这是时在四川任正六品武官营千总的徐匡黎徐老爷,他的夫人罗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小济川(一八二一~?,即后世闻名天下之自然门祖师、一代奇侠徐矮师)到峨眉山赶庙会,敬香礼佛来了。罗氏乃川省本地籍贯,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家就日日烧香拜佛、诵经吃斋,亦曾先后登临过峨眉山多次。只见她二十五六岁光景,长得倒是端庄、淑丽,皮肤白皙、刘海垂额,可一双秀目略呈一丝忧伤与紧张。小济川虽身材矮小虚弱、瘦骨嶙峋、大异常人,但两只小眼睛叽里咕噜甚是机灵,在娘亲怀里活蹦乱跳的,一点也不安生。罗氏牢牢搂抱着他,唯恐他脱身而去;保姆陈妈、两个兵丁也紧紧看着。山道蜿蜒崎岖、十分危险,一边是状如刀削的悬崖峭壁、一边是望不到底的万丈深渊,一不小心人撞过去、摔下去便会粉身碎骨、呜呼哀哉,可马虎不得!
小济川今年已三岁有余,看起来却像只有两岁的模样。他出生时才七个多月,因是早产,一直发育缓慢、体形奇小、瘦弱多病;那两个屁股肉团生得红通通、圆鼓鼓的,加之细脑袋、大耳朵、深眼窝、宽额头、长毛发,还有颀长的双手、双脚,活像个山中的小猕猴,深得父母怜爱。此次母亲罗氏带着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来到峨眉山烧香请愿,就是祈求菩萨保佑他的身体能健康起来。
说起他们徐家,那可是大有来头的。其先祖是朱明王朝初年帮洪武帝朱元璋打下江山社稷、立下赫赫盖世功勋的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也是朱元璋家乡)人氏、三军统帅及中山王、老朱的儿女亲家徐达。多年以后老朱、老徐均归西,老朱第四子也是老徐之女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是为永乐帝。可徐达长子徐辉祖坚决不从这个叛逆妹夫。朱棣不好杀这个大舅子、开国第一功臣之后,只是将他革去俸禄和爵位。不久徐辉祖便郁郁而终,其子孙一时失势,即陆续自京师(今南京)迁离,四处漂泊。后其中一支辗转数千里,至湘西常德府安福县(民国三年即一九一四年改名临澧县)白鹤山(今矮师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为纪念徐矮师百岁寿诞而改此名)徐家坪安居。但不管如何,徐家代代习武艺、人人有功夫。小济川的父亲徐匡黎,文武双全,时为清朝派驻川省军队之营千总,曾在镇压川楚边白莲教起义、川西南大凉山彝民暴动中均立下卓著军功。
他们父子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些说道的。父亲徐匡黎,匡字辈,“匡扶黎民”之意;儿子徐济川,济字辈,“济助四川”之意。父子之名,都有为国为民之意,彰显一种高尚情怀。
眼见保姆陈妈、两名兵丁与两名轿夫都是直喘粗气、疲乏不堪的样子,心肠善良的罗氏便叫他们暂且停步,歇息片刻。可是,说时迟那时快,一直被娘亲抱在怀里、极不安生的小济川,此刻竟然抽空离身而去,蹒跚着小脚丫,速度却倏忽甚快,趁人不备,一下子闪到了路边沿;正在罗氏等人都吓得脸色发白,将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可一时又离得远——大家都是紧贴山道内侧而行的,没法及时走近去抓住他,只能眼睁睁瞅着之际,猝然间果真悲剧发生了!只见小济川在湿滑的山道上还没走得很多步,蓦地踩中了一块小卵石,脚底一溜,一个踉跄,当即从路旁的一处缺口滚落下了山崖……由于事情太过突然,小济川一直都是悄无声息,连声害怕、受伤的尖叫都没喊出来。
可是,这边行立在山道上的众人皆发出一阵阵之尖叫。罗氏顿时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陈妈大声叫喊着“你们赶快救人呢”,几名兵丁与轿夫则连忙趴到路沿去察看。远远近近、七七八八、男女老少、天南地北的路人都围拢过来观看,七嘴八舌、聒噪不休。路沿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半空中升腾着白茫茫的云雾,虚无缥缈的,根本看不到峡谷的底部。大家都以为,小济川这次肯定已摔下谷底,哪怕不是粉身碎骨,也早就没命了。
而且就在此时,气候无常的峨眉大山里,不期而至地霎那间下起了一场瓢泼巨雨,一时间电闪雷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树叶飞舞,让群峦幽谷幕天席地笼罩在暴雨洪水的世界里。因山上海拔较高、气温甚低,加之春寒料峭、空气潮湿,这雨水还非常冰凉刺骨,带着凛冽的山风,刮得人全身瑟瑟发抖、坐立不稳。路人再也不管人家孩子罹遭的横祸,亦不管山道狭窄坎坷,纷纷狼奔豕突起来,朝着最近的建筑物,如亭子、石洞、雨棚、寺庵而去,很快便走了个一干二净。
顿然此地之人所剩无几。只有罗氏还木木地跪在大雨之中,望着悬崖下边,不断地哭泣,声音已近嘶哑。陈妈与两名兵丁死死围护着她,以防再有什么意外。他们身上早就湿漉漉的了,落汤鸡似的,还冷得直打罗嗦。至于两名山上轿夫,早已把轿子扔在这儿,逃之夭夭,连钱也不要了。
罗氏嘴里喃喃自语、絮絮叨叨,可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不是怪自己没有全程看护好小济川,就是怪自己不该一意孤行千里迢迢带小济川来峨眉山,或是埋怨自己葬送了儿子的性命,回去不知该怎么对他爹交代;或是叹惋儿子命苦,打出生就体弱多病、人世磨难,如今又年纪尚幼便不幸丧生、结局悲惨,云云。她还忧心儿子在九泉之下怎么照顾得了自己,干脆她也跳崖算了,下去陪同他——要不是陈妈与兵丁一左一右死命拉住她的手,这安福徐家母子二人想必都要殒身,顷刻间两条人命!
经陈妈一再劝说,罗氏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一步三回头,肝肠寸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峨眉山,回蜀西南小济川他爹徐匡黎的军营去了。但就是因为这次重创,罗氏得了一场大病,在床上昏昏沉沉躺了半个多月,请了不少郎中用心治疗,这才悠悠苏醒,捡回一条命来。晓是如此,她仍瘦了一大圈,人也突然憔悴、苍老、呆滞了许多。保姆陈妈亦因为受风寒、遭刺激,患了重感冒;徐匡黎又迁怒于她,待她病情初愈,便找了个借口把她打发回乡下老家去了,换了个更稳重、健壮的老年女佣苏妈。两名兵丁也受到了一些军纪上的惩罚。
罗氏痊愈之后,就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让丈夫徐匡黎派部下进峨眉山去寻找小济川的下落。刚开始,徐匡黎理解她的强烈爱子之心,再说毕竟一直还没有人发现小济川的尸体嘛,那就让他们找去。可是数年时间里先后派了好几批军士入山搜寻,简直把个偌大的峨眉山都翻了个遍,均无果而终。奇了怪了,人不见人死不见尸,莫非已被大型野兽完全果入腹中?所有人包括徐匡黎,都坚信小济川必死无疑,不存丝毫希望与侥幸心理;只有罗氏一人始终认为儿子还在世,没见尸身就是明证。再说她与小济川母子同体,彼此有心电感应,小济川是死是活自己有数;况且小济川也曾屡次托梦告诉她,他还活得好好的,所以她执拗地坚持要继续派人去找。徐匡黎虽是仍依从着她,但到了后来,觉得夫人可能是痛失独子、刺激成痴,神经有些错乱了,连最起码的事实都不愿意承认,亦便对她颇不耐烦起来,夫妻关系产生了不小的隔阂,一直分床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