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荣从沉睡中苏醒后,迷迷糊糊地伸手在枕头处摸索着,并没有感觉到底下有那熟悉质感的手机,这才意识到他已经回到聊斋世界了。
他仔细地回想着,自己在除去虎妖之后,晕迷了过去,隐约感觉到有人来到自己的身边,那应该是师傅了。
果然,当他睁开眼,就看到一张老脸,正是自家师傅。
老道正在床边打坐,觉察到李子荣已经醒了过来,睁开了眼睛,扫了他一眼,淡淡地开口:“你可醒了。”
李子荣一骨碌爬起身来,有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说:“师傅,我怎么在这?”
“我把你带回来的,你都昏睡了一天了。”……
原来,李子荣在树上晕迷过去的时候,老道已经闪现到树下,稳稳地接住了他。
老道望着昏迷中的李子荣,稍一思量,翻手取出了一枚黑乎乎的丹药,两指捏碎塞进他的嘴里。
破碎的丹药刚沾到李子荣唾沫,便化作一道暖流由喉咙涌入,一路向全身发散,如同生机勃勃的春雨浇灌着干枯的大地。
老道手掌搭在李子荣的肩头,雄浑的法力轻柔地化开了丹药中所蕴含的药力,弥补愈合他所受到的伤害。
那时,李子荣和虎妖斗法,到了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双方都在拼命了。
为了诛杀虎妖,李子荣更是疯狂地压榨着体内的法力,导致体内的经脉受到损伤,结果在化开的药力影响下,开始迅速地愈合着。
片刻之后,老道感应了一下李子荣的身体状况,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后,便施法托着他回到观中,为了方便照看,还特意带回自已的房舍……
老道把李子荣晕迷过后的事情,稍微解说了一下,就把他打发了出去,“我让斋堂给你留了饭了,你快去吃吧。”
自那次与虎妖斗法晕迷之后,李子荣深深地体悟到自己修行上的不足,更沉迷于修行。
就这样,李子荣每天修行,都有点走火入魔了。期待着什么时候,等他总纲小成了,就缠着师傅学习那些崂山秘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子荣在观中修行,已经过了一月有余。
尽管他每天都修行不辍,日夜努力,修为的增长速度却越来越慢,直到半月之前,更是彻底停止下来了。
这让李子荣惊慌不已,还以为自己修行出了什么问题,赶忙跑到玄阳老道那里请教,却不想对于此事,老道并不觉得意外,笑着说:“果然如此,你已经到了筑基阶段,不用着急。对你来说,这是正常现象。”
“啊?”李子荣大惑:“师傅,这是为何呀?”
……
修真之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出窍、合体、大乘、渡劫、成仙。
第一步:炼气。
通过炼气、吐纳、服食用来健身,补足身体的精血与元气的亏空。
第二步:筑基。
筑基就是铸造大道之基,才算是迈入了修仙的大门。一入筑基,仙凡永别。
第三步:金丹。
金丹期,又称结丹期。对于天地万物的理解,明悟道心。只有结丹后,才是真正的修仙者,真正达到此境界的修士,足以被称为大能金丹真人了。正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四步:元婴。
金丹之后,便是丹碎成婴。可能沟通天地,推演万物之始转终,神游太虚,渺渺大罗,指日可待。一旦婴成,就将拥有“神游太虚”“天眼通”“推演万物”的无上神通,其中“神游太虚”可遨游天地,“天眼通”可分阴阳,“推演万物”可知吉凶。
第五步:出窍。
元婴进一步成长,便是阳神,可飞出体外,神游天外。阳神的出窍肉身,不仅仅是代表着物质界与灵魂界的隔离,更是代表着你的魂魄已经有了一定火候,甚至能承受住物质界的混沌了,从而可以操控物体,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第六步:分神。
身化万千,操纵诸多分身,可以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地点施加影响。神识的大幅增长,能支撑一心二用及多用。
第七步:合体。
元神与肉身合而为一,分身基本趋近实体化,好像再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此境界已经能支撑空间规则的瞬移了,真正跨入“规则”的境界,元神与肉体的强大,可以让修行者感悟更多的规则之力,对于道更进一步的感悟。
第八步:大乘。
神体纯净,炉火纯青,巩固修为,累积力量,趋自圆满。超越真我,诞生超我,粉碎真空。意识的极尽升华,凡与仙的分界线。
第九步:渡劫。
修为大乘之后,身体已经具备宇宙万象,是一个能量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体。与之相对的一方面会产生相反性质的能量集合,两种力量互相吸引,趋向与共同湮灭,天劫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不论你身在何方都是躲不掉的。
最后一步,就是成仙了。渡劫成功,飞升仙界。渡劫失败,修成散仙。此乃成仙第一步。
老道仔细地给李子荣讲解了一下,接着指明了一个方向:“筑基之后,便是开悟,乃悟性开窍之意。到了这一步,修的是道心,观天地运转,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需要对道的开悟。”
最后,玄阳老道便安排他遍读典籍,无论是道藏,或是儒典,还是佛经,皆可。
李子荣只好乖乖地照做了,又把当年挑灯夜读的努力,奋战于典籍之中,试图从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开悟。
哪怕开悟不了,增长见识都好。
就在李子荣沉迷于典籍的日子里,山上又来了几个想要拜师学道的人。
其中,有的坚持了三天,有的坚持了五天,还有一个第二天就走了,对崂山这种奇怪的要求,认为是对自己的刁难,心中不爽,在下山的路上,嘴里骂骂咧咧的,很是不敬,被下山办事的三师叔狠狠地惩治了一番。
就连早在李子荣他们之前上山的一些不记名弟子,也有坚持不下去,选择离开了。
毕竟他们是来学道的,又不是来砍柴的。你们崂山上清宫若是不愿意教,那我们换一个有仙长愿意教的道观就好了,天下仙山那么多,凭什么非崂山不可。
再说了,有哪个仙长,是拎着斧头砍柴修道的?这分明就是在故意刁难,想要撵他们走。
既然如此,那就离开好了。
倒是跟李子荣一起上山的王明昌,还在坚持着,这让李子荣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还把之前自己所用的那柄花了大价钱买的新型斧头,送给了他,让他砍柴的速度更快,更有效率。
如今的王明昌在外人看来,根本不似一个官宦之家的子弟。在后山砍树的日子里,双手所磨出的水泡,经过长时间的劳作,已经变成了老茧,皮肤也变晒黑了许多。
此时下山,若说王明昌是一个寒门农户子弟,绝对没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