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荔儿皱了皱鼻子,赶走继续打喷嚏的生理反应。手指在瓦罐边上一抹,放进嘴巴里砸吧了两下——又麻又辣又鲜!够味!不过还不够细发,虾子壳壳有点扎嘴……
刘荔儿只好左手换右手的继续杵。
待到刘荔儿将小半罐的虾粉全部杵好,两个胳膊都累的有些抬不起来了。不过看着半罐磨的细粉的虾粉,刘荔儿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这可都是手工杵磨出来的!
中午饭刘荔儿直接拿了三条煎好的小鱼煮了汤,还细细的切了半个白萝卜丝兑进去。
炒了一个土豆,又按三个人的量闷了一锅糙米饭。
“娘,姐姐,吃饭了。”刘荔儿解了罩衣和发罩,直接站在厨房门口大声招呼。
晴氏和刘兰儿忙放下针线……
初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切正是生发之际,萝卜鱼汤甘旨肥浓,鲜香可口,顺应节气,正如春风般能抚慰干涩的肠胃。
一碗奶白的鱼汤下肚,五脏六腑无不偎贴,萝卜丝没有丝毫的辛辣,在鱼汤的炖煮下,只剩下清甜甘美。
晴氏和刘兰儿吃的无比满足。
“娘,妹妹手艺越来越好了,这土豆炒的可真好吃,你快尝尝!”一筷子土豆丝入口,刘兰儿就觉得和往常炒的土豆不一样,今天这土豆丝鲜中带麻,十分开胃。刚刚才喝了一大碗鱼汤,略觉得有些饱的肚子,立刻觉得还能再吃一大碗饭。
晴氏也觉得刘荔儿做饭的本领日益增长,鱼汤就不用说了,只要火候熬到了自然是咋做都好喝的,这土豆丝就难得了,麻辣爽口不说,鲜得很!
不过这盘子里也没看到什么香料啊。
今天的土豆丝里,刘荔儿加了虾粉。
“嘻嘻,娘,姐姐,今儿菜里面我加了东西,我自己做的虾粉。”刘荔儿就解释道。
“虾粉?”晴氏和刘兰儿不太明白。
刘荔儿就细细的讲了,惹的晴氏和刘兰儿一起感叹,这娃心眼儿都长在吃的上面了,做吃食的心思真是奇巧!
吃过午饭,刘兰儿就去前院继续绣花了,刘荔儿跟着她,也到前院凑热闹。
晴氏则捡了碗碟去厨房洗。
其实原本刘荔儿下午是准备剁一些腌菜炒了做杂粮饼子的,这东西经放,几天都不坏,多做一些,早上喝粥方便,有时候下午饿了也可以垫一垫。
但是她低估了磨虾粉的工程量,两个细胳膊在做响午饭的时候就有些酸疼了,这会儿吃完饭,闲下来,两只胳膊已经涨的厉害了,酸疼酸疼的,实在是懒得动了,这才跟着刘兰儿,看她绣花打发时间。
前院里,刘兰儿微微垂着头,手里绣的是一个蝶戏牡丹的图样。
刘兰儿灵巧,绣花针在她手里上下翻飞,一勾一挑中,一只蓝色蝴蝶的翅膀就被勾勒出来了。
刘荔儿看的兴致盎然,前世没见过这个,都是些十字绣一类的,样子印在布上,直接填色就行了。像这样只在绣绷子上描了绣样,其他全部靠自己发挥的传统刺绣,难度和精致程度前世那种根本没法比。
不过春天都是发困的季节,加上今天日头又好,晴氏过来还没多久,刘荔儿就开始两眼发直,哈欠也一个接一个。
刘兰儿见了她这样直发笑,刚刚还说要陪我呢,这才多久就困了。
“荔儿,荔儿,回房里睡吧,你刚不是还说胳膊疼吗?这样撑着头不是更疼?”刘兰儿轻声喊着迷迷糊糊都快要睡着的妹妹。
“兰儿,你也去睡一会吧,也歇歇眼睛。”晴氏就笑道。
刘兰儿想了想,便放下针线,牵了刘荔儿回西厢房:“娘,你也别太急了,累了就歇歇,别累坏了眼睛。”
晴氏笑着点了头。
这一觉,刘荔儿睡的格外的香,一点梦没做,等醒来的时候,太阳都要落山了。姐姐刘兰儿已经不在边上了,估计是早就起了。
伸伸腰,刘荔儿便起了去找晴氏和刘兰儿,问完晚饭她们想吃什么……
……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下午,吃了晌午饭晴氏和刘兰儿依旧在前院绣花。
不过今天晴氏有些心不在焉,大门外略微有一点动静,她就忙抬头盯着,刘荔儿知道她在等秀才爹。
约莫离吃完晌午饭有小半个时辰,刘家大门终于响了,刘秀才回来了。
晴氏她们忙放了针线,跟着刘秀才进了前厅。
“成了,那边看了我的文书,又有五叔做保……”巴拉巴拉,刘秀才略有些兴奋的和晴氏描述事情经过,虽然这两天一直在赶路,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刘秀才,除了疲惫点外,他精神相当的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吧。
牛头山村原先的私塾先生是一个老秀才,年纪大了,想着落叶归根,才辞了馆,带着老妻回儿子家含饴弄孙。
学堂都放假好几天了,学童们中年纪大的还好,有自制能力,在家温书,年纪小的都快玩野了。
所以刘秀才一去,村里的族老们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刘秀才这么“年轻”不说,还是个廪生,这样一来村里的教育水平直接高了一大截!
刘秀才和村里说定了,回县里马上收拾了就过去。
“……住的地方挺宽敞的,就在学堂的边上,两间厢房带个小厨房,我意思是你们娘三个和我一起,不然我也不放心。”晴氏之前就想到这个事了,只是担心那边的房子不够,听刘秀才这样说,当然没有不同意的。
“你昨儿走,我就滤过这个事了……能这样当然最好,咱家这房子也可以赁出去……文诚今年要下场考试……兰儿不小了,也该准备准备了……”晴氏作为母亲,心思更为细腻,为子女考虑的也多。
夫妻俩言语了一番,便商量好了搬家的事情,不过搬之前还有件事。
“明儿去看看文诚吧,家里的事……还是说与他吧。”刘家卖铺子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大儿子刘文诚,一来,他也帮不上什么忙,二来,晴氏和刘秀才也怕这个事情影响刘文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