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是深夜,月明星稀,皎洁的月光给漆黑的夜晚带来了一丝丝光明,不过,在符彦卿的眼中,眼前这个世界却是一片黑暗,这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杜飞扬看了一眼神情木然的符彦卿,禁不住暗叹一声,又转头看了看那些犹在纵情饮酒的晋军官兵们,此刻,他们在分享着大胜契丹人的喜悦,可是,或许用不了多久,邢州主战场的失利就会让澶州战场的几场大胜都变得毫无任何意义!
沉默良久,符彦卿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以某家对于杜重威的了解,他早晚会投降契丹人,因为他素有异志……只是,那十万大军,当真就会跟他一起倒戈?”
“一切皆有可能!”杜飞扬对此毫不怀疑,他希望能打消符彥卿的侥幸心理。
就在不久前,奉国都指挥使王清独自率麾下两千兵士与契丹人浴血奋战,两军互有伤亡,由于众寡悬殊,王清屡次向杜重威求救,杜重威竟然不派兵马前去增援。
王清彻底伤透了心,对士兵们说:“杜重威手握重兵,却坐视我们处于困境当中而不救援,他一定有叛变之意。我们不要指望别人了,我们应该以死报国!”
官兵们被王清的话深深打感动,没有一个人后退,到了晚上,他们仍然战斗不息,直到王清所部的官兵们全都战死,这件事让符彦卿彻底看透了杜重威这个人。
“既然我们已经派人星夜兼程去开封府,但愿朝廷能够对杜重威有所防范。”符彦卿的心底仍然抱有一丝幻想。
“可是,一旦杜重威投降契丹人,他必定会引兵南下,开封府那边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抵抗契丹人了。”杜飞扬却依然很冷静。
“可是,真要到了那时候,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符彦卿陷入了沉思……
果然不出所料,次日一早,斥候就传来了消息,杜重威竟然率领十万晋军投降了契丹人!据说,契丹国主的使者给杜重威许下了好处,如果杜重威能率军投降契丹人,他就能当中原的皇帝。杜重威利欲熏心,便拟定了投降契丹的计划。
一天晚上,杜重威的中军大帐周围埋伏了全副武装的亲兵,杜重威紧急召集军中的众将领前来议事,待众人来齐了之后,杜重威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降表给那些将领们看,并且让要求他们署名。众将领又惊又怕,没有人敢于反对,只好对杜重威唯命是从。
杜重威派高勋为使者带着降表去了契丹的军营,契丹国主收下了降表,又赐下诏书抚慰杜重威所部。
得到契丹国主的许诺,杜重威欣喜若狂,便命令全军士兵到营外列阵,军士们跃跃欲试,还以为就要去打仗了。杜重威却亲自告诉麾下的将士们,军中的粮食已经吃光,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他们只能放下兵刃,投靠契丹人,很多官兵禁不住失声痛哭。
对于这十万降兵,契丹国主耶律德光非常头疼,他一度打算杀掉这些降兵,彻底解决后顾之忧,一些汉人契丹将领苦苦相劝,也没能说服耶律德光,直到燕王赵延寿提议将这些降兵的家眷迁到北方作为人质,每年让这些降兵轮番把守契丹的南部边疆,这样就能让那十万降兵受到制约,打消他们叛乱的念头,耶律德光这才勉勉强强地接受了赵延寿的提议。
除了杜飞扬之外,这个结局让所有人都难以相信,这就意味着战败的命运即将降临到晋国,国家已经危在旦夕!
历史依然沿着固有的轨迹运行着,后晋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终于走向了灭亡!
随着杜重威大军的投降,通往后晋都城开封府这一路上无险可守,契丹人攻陷开封府只是时间问题,开封府附近再也没有任何可供调动来抵抗契丹人的部队。
叛将张彦泽奉耶律德光之命,带领两千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往开封府,当石重贵得知杜威已带领十万大军投降契丹人之时,张彦泽已带领这两千轻骑到了滑州。
石重贵连忙召集重臣李崧、冯玉、李彦韬来到宫中议事,打算下诏命令北平王刘知远起兵勤王。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次日凌晨,张彦泽就从封丘门破关冲入了开封城中。李彦韬率领五百名禁军硬着头皮去迎敌,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开封城中很快就陷入了混乱。
石重贵见大势已去,便在宫中放起了火,手提宝剑驱赶后宫中人冲入火中陪他一起自尽,但却被亲军将领薛超阻止了。不多时,张彦泽派人送来契丹国主的书信,石重贵这才命令灭了火,打开所有的宫门,召来翰林学士范质草拟降表。
石重贵脱下黄袍,穿上素色衣衫,坐在御苑中和后妃们相拥而泣,皇宫内的侍从们也都掩面涕泣。随着石重贵投降,晋国这个不超过十二年的王朝宣告终结。
张彦泽放纵士兵在开封大肆抢掠,贫民也趁乱争相闯入富人家里杀人放火抢钱抢粮,两天之后才停止。
楚国夫人丁氏是石重贵长子石延煦的母亲,生得美丽动人,风韵犹存。张彦泽派人去请丁氏,后晋太后自然不愿意放人,张彦泽恼羞成怒便破口大骂,亲自动手抢了楚国夫人,把她塞进马车就走了。
后晋灭亡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中原各地,中原各地的仁人志士们无一不为此扼腕叹息。
符彥卿和杜飞扬在得知此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杜飞扬是为成为亡国奴感到不甘和痛心,而符彥卿却一心想着投降契丹人,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
这天上午,符彥卿把杜飞扬和杨再兴叫到了自己府中的书房,符彥卿语重心长地说道:“杜军主,我们的兵力有限,继续抵抗契丹人,只会让我们蒙受更多的损失……而且,只凭我们的力量是不足于对契丹人构成威胁的,更何况澶州也不是一座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