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那天下午我在书店等你,等了很久,好像现在都记不得是不是等到了你,好像等到了,也好像没有,我等过你许多次,有事欢喜、有时悲伤、有时难过、有时愤怒,我得说,想起来很多甜腻,留下来也有残忍,所以,我不想记得也不能忘记。
写给我的第一篇书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上)
封面是斯蒂芬·金用一种自然又蹩脚的方式看着前方,没有那么多美剧的原稿告诉我他的才情,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位社区大学的体育老师或者是结束西部淘金的落寞牛仔,有点桀骜的眼神里还有点东西,像是大部分作家眼睛里都该有的东西,就是瞳仁上面漂浮的一层幼稚,或者说是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奇的期许,好像庞然的身躯下还是有个小孩子,那个小孩子帮助作家在人世里保有热忱和憧憬,只有干净的心,才能写出从容晦涩的文字吧,因为那些曲高和寡很难变成世故。
每次被一本书打动,首先是还不错的文笔,不能用单一的风格来界定,你会觉得每一种风格都可能会打动你,但是触动你的文笔,一定就是那种娓娓道来正好说到你心坎里的一句。“写作最终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是为了站起来,好起来,走出去。快乐起来,好吗?快乐起来。”“……让我的生活变成一种更明亮、更令我愉快的存在。”他写下的这些句子打动了我,也许还不是某个字眼,是字里行间那张力说服我,就像是心灵一角那个胆小懦弱的我,张开血盆大口叫嚣着世界,我不畏惧,但其实的我对全部事情充满敌意,怕外面的春风化雨会一分一秒、一点一滴的伤害我、撕咬我,大概很久没能去相信一次了,因为这时候的世界有些奇怪,但是,我很庆幸,我始终,还是,不算彻底的失望过。
其实,我还不算特别喜欢他的作品风格,还有我更喜欢的风格,不过,喜欢这本回忆录的风格,在我狭隘的世界评判里,他是一位写些平常的废话更胜于写庞大故事的人,也许是他写过的人类、未来、宇宙,然后再会到身边的花草树木,才变得入木三分。其实,我很苦恼自己喜欢的这种风格,就是表面明媚,实际带点阴郁的风格,我觉得这不利于我成为一种我向往的人格,我希望自己可以多看些冷静端直克制的书籍,可以帮助我更平静的应对生活起落,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喜欢看一些过于杂糅进去感受地文字,于是,我越走越远地过分看重感受。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同年,没有钱钟书、杨绛先生那种规行矩步的成长轨迹,他更多的是被一个自顾不暇、难以为继的母亲照料长大的,一个不安的童年可以很好的在他的故事里找到共鸣,斯蒂芬·金始终用他戏谑的语气来承认自己的释怀,或者,他本来就是一个乐观又麻木的孩子,那些都不曾伤害到他,或者,我们就该读出作者期盼我们以为的。
他写故事的手法很俏皮,每个故事用一种不着痕迹的开头、也悄然无痕的结束我还沉浸上上一个故事里,好奇保姆怎么了、房子怎么了,他又开始讲述耳朵怎么了、谎言怎么了,真的是一个很坏的朋友,吊足了你的胃口,却又不停拿出新故事来满足你的好奇。
斯蒂芬的母亲应该是一位坚强、强大的女性吧,虽然一开始她把家庭和婚姻处理的有些凌乱,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个蠢钝少女,但她面对儿子才情和潜力的评价无意给这位伟大的作家做出了最正确的人生启蒙,最难得的父母不是焦虑无能的夸赞自己的孩子,而是可以旁观的指出无限可能,这样的母亲给了斯蒂芬勇气,给他还可以继续探索的自由空气。
忽然发现我的评论,不自觉地,都是一种俯视的语气,大概是我无知和畏惧的关系,因为无知而产生的畏惧,我不希望这畏惧在我身上一直存在下去,我对这世界最大的妥协就是我的畏惧,满身的刺,因为我无知、无能而无法直面真正的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仰视一部作品而中肯评价的话,那一刻的我一定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勇气和看遍世界的阅历,那时的我才能真正的像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一样和这世界平静的相处。
在史蒂芬哥哥戴维的故事中,可以窥见西方和东方家庭培养观念的不同,我们更喜欢神化故事情节,一个伟人问世以后,大多是些高屋建瓴的追忆,于是一个个完美近乎神圣的人格出现了,我们忽视和不承认瑕疵,这只是一定程度上。戴维显然不同了,史蒂芬以及母亲一样,平庸中闪着光,在硕大的人格里有一处光芒,其实这就够了,如果不是为了塑造出权威的不可复制和无法忤逆,用一个讲述者的语气来说,这就够了,这样才能在作家的笔下看见他们曾经真切又酣畅地活过地痕迹。
斯蒂芬是个自由、快活的小男孩,现在的我不禁赤裸裸的羡慕,那些时间和空间,他去接触油墨、胶卷、变速杆、苹果酒,我觉得这真是个勤奋的孩子,曾几何时,我大概也这么勤奋过,脑子里一股勇,想到什么就会冲过去试试看了,那是孩子的特权,你可以好奇整个世界,尝试并失败,消耗你的时间,去做些通常被定义为无意义的事情。
写给我的第一篇书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下)
我好像有些跑偏了,过度沉湎史蒂芬描述的童年和细节,人大概总是会有这样的偏差,比如老人家很喜欢回忆当年,因为活过去的人生满是感悟和遗憾,我算不上是个老人家,所以,我该更重视史蒂芬的而立之年,做个探索者,学习他的有益人生,纵使面对未来的事情,很难会产生共鸣和同理心,我只能唯命是从的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