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9300000023

第23章 第三辑 我眼中的学者(6)

最让我忆念难忘的是在我八十岁诞辰庆祝会上,我同国璋兄的会面。人生八十,寿登耄耋,庆祝一下,未可厚非。但自谓并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绩,而校系两级竟举办了这样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大会在电教大厅举行。本来只能容四百多人的地方,竟到了五六百人。多年不见的毕业老同学都从四面八方来到燕园,向我表示祝贺。我的家乡的书记也不远千里来了。澳门的一些朋友也来了。我心里实在感到不安。最让我感动的是接近米寿的冯至先生来了;我的老友,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的吴组缃兄也坐着轮椅来了。我既高兴,又忐忑不安,感动得我手忙脚乱,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又实在出我意料,国璋兄也带着一个大花篮来了。我们一见面,仿佛有什么暗中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们,不禁同时伸出了双臂,拥抱在一起。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在当前的中国还是比较陌生的。可我们为什么竟同时伸出了双臂呢?中国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在我们两人的心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早已埋下了超乎寻常的感情,一种“贵相知心”的感情。在当时那一种场合下,自然而然地爆发了出来,我们只能互相拥抱了。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那一次祝寿会是空前的,是我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我周旋在男女老少五六百人的人流中,我眼前仿佛是一个春天的乐园,每一个人的笑容都幻化成一朵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一片锦绣。当我站在台上讲话的时候,心中一时激动,眼泪真欲夺眶而出,片刻沉默,简直说不出话来。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

我已年届耄耋,生活的时间既长,到的地方又多。我曾到过三十来个国家,有的国家我曾到过五六次之多,本来应该广交天下朋友,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我确实交了一些朋友,一些素心人,但是数目并不太多。我自己检查,我天生是一个内向的人,我自谓是性情中人。在当今世界上,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合时宜的。但是,造化小儿仿佛想跟我开玩笑,他让时势硬把我“炒”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家,甚至国际活动家。每当盛大场合,绅士淑女,峨冠博带,珠光宝气,照射牛斗。我看有一些天才的活动家,周旋其中,左一握手,右一点头,如鱼得水,畅游无碍。我内心真有些羡煞愧煞。我局促在一隅,手足无所措,总默祷苍天,希望盛会早散,还我自由。这样的人而欲广交朋友,岂不等于骆驼想钻针眼吗?

我因此悟到: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往往有人相交数十年,甚至天天对坐办公,但是感情总是如油投水,决不会融洽。天天“今天天气,哈,哈,哈!”天天像英国人所说的那样像一对豪猪,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天天在演“三岔口”,到最后也成不了真正的朋友。

反观我同国璋兄的关系,情况却完全不同。我们并不在一个学校工作,见面的次数相对说来并不是太多。我们好像真是一见如故,一见倾心,没有费多少周折。我们也都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终于成了朋友,成了知己的朋友。难道真如佛家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有缘分吗?

了解了我在上面说的这个过程,就能够知道,国璋的逝世对我的心灵是多么大的打击。我们俩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信有什么来生,有什么天堂。能够有来生和天堂的信仰,也不是坏事,至少心灵可以得到点安慰。但是,我办不到。我相信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一别便永远不能再会。可是,如果退一步想,在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居然能够相逢,而且成了朋友,这难道不能算是最高的幸福吗?遗体告别的那一天,有人劝我不要去。我心里想的却是,即使我不能走,我爬也要爬到八宝山。这最后一面我无论如何也要见的。当我看到国璋安详地躺在那里时,我泪如泉涌,真想放声痛哭一场。从此人天暌隔,再无相见之日了。呜呼,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1994年9月24日

悼念马石江同志

上个月的某一天,蔚秋来告诉我:马石江同志走了。这并不出我意料,因为他患的是在一般人眼中的不治之症,而且已病入膏肓,所以才转沪治疗。但我总相信古人的一句话:“天佑善人。”石江绝对是善人,他应当得到上天的福佑,转危为安的。然而事实竟不是如此,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这消息对我来说,宛如晴空霹雳,打得我一时目瞪口呆,眼眶里溢满了泪水,强忍住没有流出来,而是流向内心的深处,其痛苦实非言语所能表达的。

这并不是没有理由或根据的。我同石江经历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年岁也不同,我长他十几岁,但是我们却一见如故,没有经过什么周折,没有经过什么互相考验,我们一下就成了朋友,而且是亲密的知心的朋友。我甚至于每一想到“马石江”这三个字,他那朴实无华的衣着,诚悫淳良的笑容,立即浮现在我眼前,使我心里感到无量的温暖,久久不能自已。

这也并不是没有理由和根据的。这理由和根据,就在石江本人身上。他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青年学生无限爱护,对朋友无限诚恳,对同事无限亲切,对工作无限投入。我虽驽陋,对这几个“无限”也一直在向往着,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做到,但是,同石江比起来,则宛如小巫见大巫,瞠乎后矣。石江之所以对我有这样强烈的吸引力,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在上面几个“无限”中,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青年学生的无限爱护。首先,我们要对中国当前的青年学生做一个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估。不能否认,在欧风美雨强烈地吹拂浇淋下,有一些青年变成了“新人类”或“新新人类”,同老一代的代沟日益加阔加深。可是这样的青年只占极少数。就连这一些极少数的青年,同广大的青年一样,并没有忘记和背叛中国几千年知识分子(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做父兄的,在学校做教师或领导工作的,甚至我们的行政当局,对青年学生只有教育爱护之责,其他的行动都是不恰当的。青年毕竟是我们伟大祖国未来希望之所寄,我们万不能自己毁灭自己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石江同广大教师的态度都是正确的,无可非议的。他虽然因此遭受诬陷,受到了党的纪律处分;但是,真理毕竟会胜利的,我们党的领导毕竟是英明的,今天的马石江仍然是堂堂正正的优秀党员。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也带给了我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极大的希望。石江可以瞑目矣。

石江赴沪就医前,我同蔚秋商量,无论如何要去看他一看,但为她所阻。听说,在临行前,他也坚持要来我家辞别,也为家人所阻,未果。我原期望,奇迹能够出现,等石江病愈返京后,我们再晤面。谁知这个期望终于落了空,我们未能见一面,他就先走了。我再三暗诵苏东坡的词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也不过是聊以自慰而已。

我已经年届九旬,即使在今天,也应该说是上寿了。但是我体脑两健,绝无要走的迹象,也无此计划。自从听了石江的消息以后,他的面影不时在我眼前晃动。这面影带给了我力量,带给了我勇气。我一定好好地活下去,多做点对人民有益的工作。但是,一想到这个面影的本人永远不会见到了,辄悲从中来,不能自胜。呜呼!人天隔绝,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2001年2月6日

时窗外大雪纷飞,助我悲思

悼念姜椿芳

我认识姜老已经三十多年了。最初我们接触非常少,记得只谈过马恩著作的翻译问题。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我曾有过一个初译草稿,后来编译局要了去加工出版了。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温文尔雅,恂恂然儒者风度。

但是,我对他了解得并不多,也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了解。只不过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可以交往而已。

只是到了最近一些年,姜老领导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我也应邀参加,共同开了不少的会,我才逐渐加深了对他的认识。我对大百科全书的意义不能说一点认识也没有,但是,应该承认,我最初确实认识很不够。大百科出版社成立时,我参加了许多与大百科没有直接关系的学术会议。我记得在昆明、在成都、在重庆、在广州、在杭州,当然也在北京,我参加的会内容颇为复杂,宗教、历史、文学、语言都有。姜老是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必很长。不管会议的内容如何,他总是讲大百科,反复论证,不厌其详,苦口婆心,唯恐顽石不点头。他的眼睛不好,没法看发言提纲,也根本没有什么提纲,讲话的内容似乎已经照相制版,刻印在他的脑海中。我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朱光潜先生曾对我讲过:姜椿芳这个人头脑清楚得令人吃惊。姜老就靠这惊人的头脑,把大百科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古今中外,人名书名,一一说得清清楚楚。

但是,说句老实话,同样内容的讲话我至少听过三四次,我觉得简直有点厌烦了。可是,到了最后,我一下子“顿悟”过来,他那种执著坚韧的精神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其他的人。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那一颗为大百科拼搏的赤诚的心。我们在背后说,姜老是“百科迷”,后来我们也迷了起来。大百科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了。

姜老不但为大百科呕心沥血,他对其他文化事业也异常关心。搞文化事业离不开知识分子。他自己是知识分子,他了解知识分子,他爱护团结知识分子,他关心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心情。他曾多次对我谈到在中国出版学术著作困难的情况,以及出书难但买书也不易的情况。他有一套具体的解决办法,可惜没能实现。他还热心提倡中国的优秀剧种昆曲,硬是拉了我参加他倡导的一个学会,多次寄票给我,让我这个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人学会了欣赏。他对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是一个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

拿中国目前的标准来衡量,姜老还不能算是很老。他的身体虽然不算很好,但是原来也并没有什么致命的病。我原以为他还能活下去的,我从来没有把他同死亡联系在一起,他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去做啊!对我个人来说,我直觉地感到,他还有不少的打算要拉我共同去实现。我在默默地期待着,期待着。我幻想,总有一天,他会对我讲出来的。然而,谁人能料到,他竟遽尔归了道山。我的直觉落空了,好多同我一样的老知识分子失掉了一位知心朋友,我们能不悲从中来吗?

最近几年,师友谢世者好像陡然多了起来,我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我一方面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御,也用不着去抗御;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大概也真正是老了,不免想到一些以前从没有想到的事情。生死事大,古人屡屡讲到。古代有一些人对于生死貌似豁达,实则是斤斤计较,六朝的阮籍等人就属于这一类。我个人认为,过分计较大可不必,装出豁达的样子也有点可笑。但是,人非木石,孰能无情?师友一个个离开人间,能不有动于衷吗?我只是想,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我从来不相信轮回转生。既然如此,一个人就应该在这短暂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对别人有益,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能做到这一步,一生再短暂,也算是对得起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了。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做到了。我认为,姜椿芳同志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椿芳同志可以问心无愧地安息了,永远安息了。

1988年1月22日

悼念邓广铭先生

我认识恭三(邓先生之字)已经很有些年头了。因为同是山东老乡,我们本应该在20年代前期就在济南认识的,但因他长我4岁,中学又不在一个学校,所以在那里竟交臂失之,一直到了30年代前期才在北京相识,仍然没有多少来往。紧接着,我又远适异域,彼此不相闻者十余年。1946年,我从欧洲回国,来北大任教。当时恭三是胡适之校长的秘书。我每每到沙滩旧北大孑民堂前院东屋校长办公室去找胡先生,当然都会见到恭三,从此便有了比较多的来往,成了算是能够知心的朋友了。

恭三是历史学家,专门治宋史,卓有建树,腾誉国内外士林,为此道权威。先师陈寅恪先生有一个颇为独特的见解。他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写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而“复振”的希望有一部分他就寄托在恭三身上。他接着写道:“宋代之史事,乃今日历亟应致力者。”然而这一件工作邓并不容易做,因为《宋史》阙误特多,而在诸正史中,卷帙最为繁多,由此可见,欲治《宋史》,必须有勇气,有学力。“数百年来,真能熟读之者,实无几人。”恭三就属于这仅有的“几人”之列。对于《宋史职官志考证》一书,陈先生的评价是:“其用力之勤,持论之慎,并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这是极高的评价。熟悉陈先生之为人者,都知道,陈先生从不轻易月旦人物,对学人也从未给予廉价的赞美之词。他对恭三的学术评价,实在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

近些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大学及科研机构中,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者,大都有后继乏人之慨叹。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确实值得人们担忧。阻止或延缓这种危机的办法,目前还没有见到。有个别据要津者,本应亡羊补牢,但也迟迟不见行动,徒托空言,无济于事。这绝非杞人忧天的想法,而是迫在眉睫的灾难。我辈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虽然知之甚急,忧之极切,也只能“惊呼热中肠”而已。

同类推荐
  • 小人物史记Ⅰ

    小人物史记Ⅰ

    本书为《杭州日报》“倾听·人生”专栏精品结集。该栏目以“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为宗旨,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方式口述历史。该栏目为首届浙江省名专栏,其作品贴近实际,深刻表现了普通人的光辉心灵和坚韧力量,多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 雷神传奇

    雷神传奇

    本书是马老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结晶集成,包括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词、随笔、游记、杂文等等。马老在自序中说:我是半路出家的作家,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但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曾经参加过中国革命,也算是一个革命家,因此我写的作品,如果可能叫作文学作品的话,那算是革命文学作品吧。
  •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为了让广大读者增进对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遗产的了解,我们从元明清杂剧中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喜剧名篇,分别为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郑廷玉的《看钱奴》、施惠的《拜月记》、高濂的《玉簪记》、康海的《中山狼》、李渔的《风筝误》、吴炳的《绿牡丹》等以飨读者。
  • 拆楼记

    拆楼记

    “我”姐姐家所在的张庄,即将成为市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姐姐和同村人想趁着土地被征之前抢先盖楼,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偿。为帮助姐姐脱贫致富,“我”身不由己地成了这一重大举措的参与者和背后军师。楼盖好之后,结成统一战线的十几家人家先后遭到上级部门的各种瓦解,一场巨大的较量拉锯战一样展开。在种种现实利诱或威胁面前,统一战线逐渐分崩离析,何去何从?怎么选择都令人心有不甘,结局出人意料,令人难以释怀。作品既有纪实作品的现场感,亦有小说的精巧架构与卓越的叙事技巧,更兼学者般的缜密与思辨力。它在重在刻写人与人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变迁,人心的向背与暗角,人性的脉络与真相,令人无力逼视。
  • 风过的快乐

    风过的快乐

    我们所享用的快乐常常赁于忧愁,快乐地振翅飞升,却又必须负载痛苦的铠甲。但是,我们仍然愿意以快乐慰藉自己,让快乐成为人生的一个亮点,哪怕它即时、简单,稍纵即逝,无论它涉及爱情、艺术,还是涉及财富、地位。
热门推荐
  • 小雨记事簿

    小雨记事簿

    这里是‘小雨记事簿(之心里话)’,呢,可以算是每天的心里话吧,主要是身边没人会每天听我倾诉吧-.-日记是每天的所观所感,可以是人、事、物、景、感等等,对我来说,杂七杂八都可以,当然了,贵在坚持最好,相比自传,自传应该是一种回忆的感觉,算是回忆录吧,所以这里小雨希望可以坚持下去,每天都有所记录是最好的了,有没有人关注也不是很在意了,这样就不会很困扰了,有个发泄的地方,却不用怎样在意效果,这样也是不错了,是吧,嗯,虽然这样说多少有些落寞,嘛,算了,表纠结介些细节啦-.-
  • 西林觉罗春

    西林觉罗春

    太清想起有这么一个晚上,细密的春雨打在那喜鹊登枝的窗格上,微风轻轻吹拂,送来尘土浸润的味道,窗纱透着烛火,映出一种别样的流光…临窗而读,最是有味,雨是个美好的意象,只是停留在那薄薄的几页诗词里,便能引出无限遐想……
  • 鶗鴂先生

    鶗鴂先生

    陈安上辈子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却拥有个不普通的大脑,出于没有人指导,他越活越迷茫,眼看着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因为意外,再次睁眼的竟然变成了个奶娃娃...这辈子,天时地利人和,他会有什么变化,这个时代又会因为这个来客,发生什么变化呢?本文男主视角,文风慢热,不考据,望各位大大们多多担待
  • 狼性员工

    狼性员工

    狼的生存智慧,狼的独特精神。在自然界中,狼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狼具有独具一格的特征,超越一般的智慧,与众不同的精神。在企业界中,狼性员工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具有狼的个性特征,狼的生存智慧,狼的独特精神。大自然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发展规律,狼,几千年来,一直都凭借它们独特的生存智慧,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更为强大。实际上,在公司、企业里,正是因为那些富有“狼性”的员工,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坚韧而有耐心……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公司才能生存、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 武侠世界的邪神

    武侠世界的邪神

    在穿越到这个低武世界十八年以后,江小离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莫名的古怪梦境,出现在午夜街头的扭曲而不可名状的怪物……那些存在于王朝每个角落,受到万人膜拜的看不清面目的神祗们……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中文版AutoCAD2011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

    中文版AutoCAD2011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

    本书采用项目教学方式,通过大量案例全面介绍了AutoCAD2011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技巧。全书共分8个项目,内容涵盖AutoCAD2011基本操作,绘制与编辑图形,标注尺寸,添加文字注释与应用表格,创建与应用块,绘制与编辑三维图形,图形输出等。
  • 东胜行记

    东胜行记

    在末法时代修成天仙法的庄梦,重生到西游这个充满迷雾的纪元。天地人神鬼周天五仙区别何在?身为世间唯一的天仙,庄梦寻求着自己的意义。这是一段天仙的传说。
  • 万物天启

    万物天启

    千年前龙族的入侵使得世界陷入危机,并无实体的神明以降世之法现身人间,并把力量被分为六种降临到未来注定成为神之眷属的六人身上,危机的关头六人集结全部力量在神明大人的领导下击退了龙族。那之后这场战役获得神之力的六人在千年之后后代遍布世界各地,然而在国家与国家紧张的趋势下,这些后代们的力量被投入到战场,为了集结这些能力者而成立起了一座座能力者学院。神明看着贪婪好战的人们,心生两意一个是毁灭人类重塑世界,另一个则是想引导人类重回正轨。两股意志的分歧化成两股力量,想要重塑世界的意志降临人间并酝酿起自己的计划。引导人类的意志为阻止也降临人间,两股意志将引爆一场灭世之战。
  • 茶灵觉醒从大红袍开始

    茶灵觉醒从大红袍开始

    喝茶觉醒超能力!饮用功夫茶,觉醒功夫茶灵,传承武学武道宗师。饮用龙井茶,觉醒龙神茶灵,化身神龙力破千敌。饮用银针茶,觉醒银针茶灵,银针在手救死扶伤。而茶灵被废的陆禹,魂归战袍,获得茶灵图鉴系统。别人只能觉醒一种茶灵,我能觉醒无数!“点亮功夫茶灵图鉴,觉醒上古功法!”“点亮龙井茶灵图鉴,觉醒龙鳞战甲!”“点亮银针茶灵图鉴,觉醒神医针法!”...搜集茶灵,点亮图鉴,觉醒最强战力,从大红袍开始。
  • 先生晤歌

    先生晤歌

    在异世,她只想守住家人,认真,诚实,善良的做个俗人。怎料会遇到一个让她心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