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唐文治,字蔚芝,别署茹经堂主,江苏太仓人。早年主持上海南洋大学(即交通大学的前身),晚年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桃李门墙,遍及国内外。临终前,执其得意弟子王蘧常手,含泪呜咽,谓:“方今国家初创,百废待兴,经济力量,有所不及。待若干年。国家基础奠定,资力充足,当局自能想到我所创建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为国家社会造就大量人才,复校重任落在尔辈身上。”唐文治病逝于一九五四年四月九日。事后,政府拨巨资,在无锡茹经常原址,辟建为“唐文治先生纪念堂”,又在太仓西门明张溥故居的二搂,也辟为“唐文治先生纪念堂”,并请雕塑家刘开渠为之铸造铜像,以垂不朽。
那所国学专修学校,拟改名文治国学院,以上海人文荟集,即设立在上海,一时门生故旧,如王蘧常、顾廷龙、冯其庸、钱仲联、蒋天枢、张世禄、汤志钧、苏渊雷、朱东润、陈子展、饶宗颐、程千帆、周振甫、翁远、刘旦宅、马茂元、黄鉴如等,均属社会知名人士,发起和支持不遗余力。海外尚有唐骥千、郁增伟等,捐资为助。众擎易举.有志竟成,文治大师的宿愿,定必见偿于目前。
还有一件可喜的事,文治大师对于读书,甚为讲究,得古文家吴汝纶的传统读法,我友陈以鸿,亲沐他的教泽,谓:“先生随文体不同及文章性异而改变音调与节奏,首分阴阳,即柔性与刚性,进一步分为太阳气势、少阳识度、少阳趣味、少阴情韵四种。读法有急读、缓读、极急读、平读等五种。大抵气势文急读。而其音高,识度文缓读,而其音低,趣味情韵文平读,而其音平。太阳气势文,汪洋恣肆,雄劲奔放,读时须高亢急骤,酣畅淋漓,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少阴情韵文婉转缠绵,感人肺腑,读时须慢声柔气,一唱三叹,以达曲折传情之旨。少阳趣味文,从容闲宕,读时须舒展自如,不缓不急。最难读的,是太阳识度文,大都重在说理,潜气内转,敛尽锋芒,读时既不宜急快,又不可使力量减弱,务必掌握高下疾徐的分寸,把文章的深刻内容,通过优美的声腔表达出来。”
在四十年代中,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曾为大师录制读文灌音片一套,共十片,极为珍贵。奈因当时录音和制片技术所限,唱片又不耐久藏,大都模糊失真,兹由门生故旧,出其所储,东取一鳞,西取一爪,拼拼凑凑,居然合为全璧,由磁带录音,使失传已久的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