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张纸,出生的时候是一张干净洁白的纸;死去的时候是一张陈旧泛黄的纸。每张纸的内容都不同,每个人的命运也都不同。我们在这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上像一支笔,在自己的纸上写上自己的故事。
出生
某年10月1日,平凡的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镇里。因为我的突然降临,母亲没来得及赶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县城的医院里去,于是我就在小镇上的一个小医院里出生了。那是一家很小的私人医院,说是医院,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家里隔出了一间屋子用来为小镇上生病的人治病。我出生的那间屋子是一间很小很小的瓦房,对于长大的我来说房子是挺小的,和现在的一间卧室差不多大小吧。屋顶的瓦是黑色的,房梁是由一根圆木做的。小医院的主人同样也是将我手捧到这个世界的人,他姓桑,是这个小镇上少有的几个医生。以后慢慢长大,生病需要找医生的时候,我总是到他那里去,也算是缘分吧。在我映像中,我的屁股被他用针扎了不少次,我的手背也被扎了不少次。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总会发烧,咳嗽。而我一旦遇到了发烧咳嗽不去他那里打针吃药是不会好的。我母亲说,这是缘分。
我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还是个男孩,得到了家族里长辈们的重视。至于我的姐姐受没受到重视我就不得而知了。我想,她应该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因为我的父亲母亲直到现在也还是很疼我姐姐。我的降临给这个家带来了喜悦,对这个普普通通的家来说,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给我取一个名字。取什么名字好呢?这对于这个祖祖辈辈都是辛勤劳动,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家庭来说,可真是犯了难。这时候就能体现出一个普通农民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有文化人的尊重。“孩子他老外(外公),你有文化,给你外孙起一个名字吧。”我爷爷说。
我的外公出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那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家家户户孩子都很多,而我外公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我外公也是很被重视的。同时那个时期,中国的农村教育还很落后,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去读书。在后来我与外公谈话中我得知,外公在小时候念的还是私塾。按照现在的学历计算,外公最后的学历水平应该算是高中学历吧。私塾?这个只在书上出现的名词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很好奇。同时脑袋快速运转,想要把我有关于私塾的了解统统给挤出来,可是我能挤出来的只有“鲁迅(周树人),私塾,早”小学课本里学到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早》那里出现了私塾一词。我怎么会记得《早》这篇文章的?其实是因为鲁迅先生在文章里记叙了我们小孩子都喜欢做的事情——在教室的桌子上刻上字。当然鲁迅老人家小时候比我们认真多了,刻了“早”字,寓意着学习趁早。而我们就调皮多了,虽然也在书桌上刻了“早”字,但也在后面加了一句话“你也早,吃早饭了么?”连起来就是:“早。‘你也早,吃早饭了么?’”这是我们家乡的客套话,用在朋友之间相互问好。不知道鲁迅先生知道了我们这么顽皮,会不会责罚我们呢。
言归正传,我还得取名字呢。我外公回答道:“他的一个堂哥小名叫小刚,是你大孙子。他是你小孙子,就叫他“小强”吧。有刚有强,弟兄两个就是刚强,怎样?”我爷爷高兴地回答道:“好好好,好名字,刚强,好名字。”于是我的小名就叫小强,在如今看来,中国应该有很多小强吧?“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取啥都行。”这是我母亲在我长大后,当我问起我的名字是谁取得时候说的话。是啊,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它寓意着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小强就是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希望我能够强大。不过我又问了:“我既然是十月一号出生的,为什么不叫国庆呢?你看有那么多的人叫什么什么国庆的。”母亲什么也没说,笑了笑。是的,名字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期望,只是代号。不过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字的时候总是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名字,比如在名字中加入一些偏僻字,从而觉得很有文化。也有些父母觉着好玩,随意的为孩子取名字,比如一个与一款网游同名的名字,父亲姓王,给孩子取名叫王者荣耀···········等等等等。对于我的名字,我很庆幸,也很喜欢。我喜欢“强”寓意。我也更喜欢我名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