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3500000045

第45章 蒋廷黻:怎奈何阴差阳错(4)

对于蒋廷黻的诸多主张,蒋介石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决心启用这位言论甚合他意的教书匠。经吴鼎昌(天津《大公报》发行人)和钱昌照(时在南京政府任职)举荐,1933年夏、1934年初和1934年7月,蒋介石三次召见蒋廷黻,向他咨询关于时局的意见。在最后一次召见后,蒋廷黻于1934年8月动身,衔命访苏。

湖南猛牛

等蒋廷黻结束欧洲之行,回到清华园时已是1935年9月了。11月,国民党“五大”在南京召开,蒋介石接替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他要蒋廷黻入阁,担任他的行政院政务处长,协助他拟定政策并担任秘书工作。

据蒋廷黻回忆,当他去南京郊外的汤山官邸见蒋介石时,他仍未决定是否接受任命。落座后,他还在向蒋介石推辞说:“我没有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做法。”但蒋介石对他说:“你能,从工作中吸取经验。不工作永远得不到经验。”一面说,一面拿起笔来写了一道手谕:“派蒋廷黻为行政院政务处长。”就这样,蒋廷黻弃学从政了。

据陈之迈回忆,消息传出以后,“许多朋友劝他多多考虑是否应当接受。有的人对于政府‘求实’的诚意表示保留;有的人以为政治是污浊的,党同伐异,倾轧排挤,弄得不好会身败名裂,劝他不应跳入这个‘火坑’;有的人以为他应当保持学者清高的地位,以在野之身议论政事,鞭挞政府;更有人心存嫉妒而说出许多难听的话来”。倒是胡适等《独立评论》的同仁很体谅他。在蒋廷黻赴南京就任前,胡适引用了他们共同的好友、刚刚故去的丁文江的诗《麻姑桥晚眺》作为寄语,诗的后两句是:“寄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还比在山清。”胡适知道蒋廷黻的湖南脾气,所以期望他能做“‘面折廷争’的诤友诤臣”,“遇事要敢言,不得已时以去就争之”,并希望他做“教育领袖的事业”,以影响和改造政府。蒋廷黻想必很有些知音之感,后来发表文章,还用过“泉清”做笔名。

在《□□》中,蒋廷黻对当时自己决心入阁的感受总结道:“我对政治的态度是很正常的,我认为政治并不是专为金钱和荣耀。对我而言,政治只是一种工作,我认为它和教书一样的清高。……我之离开清华,并不是由于失望,而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局势日渐恶化,对日抗战已不可避免,因而应政府号召参加抗战实义不容辞。我个人的去留无关宏旨,这也未必就是理想的‘出山’机会;但我认为,如果非要等到理想的时候再‘出山’,‘恐怕大势已去矣’。”

其实学者从政也并非全是一种类型。比如早于蒋廷黻进入政府的陈布雷、翁文灏,他们都是比较保守、温和,陈甘心居于幕后替蒋介石出谋划策,而翁则是纯粹的技术官僚,安心于本职工作,从不指手画脚,越雷池半步,他们都是国民政府得以运转的“润滑剂”;而蒋廷黻则不然,他很有个性,对人对事,总有独到的见解。与人争论,喜欢单刀直入,毫不留情。性格耿直,自信自负但并非有意骄傲,不喜欢敷衍应付,厌恶恭维迎合。对社会国家,敢于负责敢言,不计得失。像他这类便属于国民政府进行改革的“催化剂”。而蒋廷黻又同置身于政府之外指指点点的胡适、傅斯年诸辈不一样,他们属于在野人士,即使有欲改革之心,却没有行改革之行动,只能在报刊和国民大会上放放炮。而蒋廷黻是打算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他要做“当代的萧何”,正是基于这种心态,蒋廷黻既不自命清高,也不热衷仕进,当国家需要他时,他就应召而出,“丝毫不做扭捏的姿态,半推半就,装腔作势”。

同类推荐
  • 原来李鸿章

    原来李鸿章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建海军,造炮舰,开矿山,通火车,派遣留学生……暗沉沉的大清帝国涌进来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悲伤、沉痛、屈辱的记忆也同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 慈禧:权欲巅峰上的女人

    慈禧:权欲巅峰上的女人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涌现了众多的封建王朝。中国男权社会的缩影也映射在封建王朝的朝堂幕后,偶尔会有一两个女性角色掀起历史的浪花,要么被史家称为牝鸡司晨,要么被百姓唤作红颜祸水,女人,似乎就不应该出现在男权社台的政治舞台。
  •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NightingaleF1820~1910)英国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家境优裕,受过高等教育,博览了许多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年青时代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1850年在她30岁时去德国学习护理,33岁时又去巴黎学习护理组织工作。回国后任伦敦一家医院的护理主任。
  • 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

    家风是什么?即一个家庭或家族从古沿袭下来的道德风尚和家教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家风的建设,因为中国人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中齐家是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关键所在。在家风方面,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十分重视。他有着大量与家风有关的论述和观点,对现代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启发,无论是经营一个家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都是金玉良言和行为准则。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热门推荐
  • 禁地猎人

    禁地猎人

    陈八岱蹲在那不到20平方米的小小铺面,整理着新进的货——这批货掏空了他和他发小口袋里最后一毛钱,但终于把铺面塞得满满当当的了,让这个刚开张不久的小店有了那么一点实力的感觉。
  • 风干了的忧伤

    风干了的忧伤

    在陶艺坊里发生的故事,有风流,有趣味,有传统,有现代。
  • 续刊上海竹枝词

    续刊上海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元

    鬼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一部披着恐怖的都市玄幻小说,至于我为啥放在灵异这里,我是有原因的……)
  • 鬼练香

    鬼练香

    考古专家李云浩在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到了一瓶保存千年的奇香,出于考古的心情,他把那奇香带回了研究所,没过多久,李云浩离奇死亡,留下一堆未解之谜,20年后,李云浩之子李仁怀着为父解开迷雾,召集了一大批的考古爱好者踏入父亲挖掘过的古墓,不料古墓里机关重重,险象环生,李仁能否解开当年造成父亲死亡的原因吗?
  • 总裁亲自当编剧

    总裁亲自当编剧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沈恒洁身自好,只想做一个好演员,却被人设计,无奈成为新任美女副总裁的男宠,当他以为完全胜任“男宠”这个角色、可以跟所爱之人幸福快乐地在一起时,神秘Boss的到来让他意识到,真正的角逐才刚刚开始……
  • 请叫我王老师

    请叫我王老师

    “李先生您好,我叫王健,是个私家侦探,这是我的名片!”看着手中的名片介绍,李响的脸都绿了!只见名片的正中心,是王健的大名,侧面印着电话号码,而底下,用烫金大字写到“您有事,我帮忙,我住隔壁,我姓王!”“这就是你特么给我找的侦探?”李响对着站在王健身边的妻子怒吼。“对啊!没错,怎么了?”妻子轻声说道。“你确定他是侦探?”李响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武图腾

    魂武图腾

    遥远世界中一片无垠大陆各种图腾能力纷飞。异魔入侵,江河破碎,世界崩坏。且看少年如何一步步崛起,逆转乾坤救世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