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等人来到长安城楼上,远望渭水北岸。只见东突厥军的大营首尾相连,绵延数十里。营中旌旗招展,战马嘶鸣,鼓声雷动,气势雄壮。这一次颉利可汗亲率大军,趁大唐内乱之机,长途奔袭,志在必得,所以士气高昂,阵容齐整。
此刻,颉利可汗正亲率数万雄兵,列一字长蛇阵于渭水北岸。战马嘶嘶,刀枪凛凛。有些人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看了东突厥庞大的实力后,两腿也禁不住地颤抖。
李世民指着东突厥的连营,哈哈大笑道:“你们看他们好像个个似猛虎,骁勇异常。可他们在朕的眼中恰如纸老虎一般,不足为虑!当年在虎牢关,面对窦建德号称三十万的大军,朕只带了区区三四千人就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大败而还。这些突厥大军又能如何?看似虎狼之师,实则皆是有勇无谋之辈,不足道哉。”
李世民说罢吩咐各人照计划分头行事。然后他亲自披挂上马,只带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
颉利可汗正在渭水北岸列阵,专待执失思力归报大唐虚实。忽有军校上前报告说据执失思力的随从报告,执失思力已被大唐皇帝陛下扣下了。颉利可汗一听大怒,正要发作。
“可汗!执失思力将军专门让人带话过来。”
军校又近前低声把执失思力传回来的话向颉利可汗复述了一遍。
“这是真的吗?”
颉利一听,脸色也突然变了。他忙又向那军校确认一下。
军校点点头,低声说道:“是的,执失思力将军还特别提醒可汗,汉人素来善使诡计,让您一定要小心!”
“好的,勿再多言,我知道了!”
颉利虽然脸上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一脸蛮不在乎的样子,他要在三军面前显得沉着冷静。但刚才执失思力传回来的话,还是在他的心中起了作用。他紧张地从马上直起身子,向四处望去。虽然目光所及,四处看不到一个唐军的影子,但他总感觉那些视力看不到的地方,总埋伏着大唐的千军万马,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让他的心中有些发毛。
正在颉利可汗惊疑之时,又有军校来报:“唐军有人出城了!”
颉利立即催马上前,隔水遥望,果见对面立着六骑。但见当先的身着金盔金甲,气宇轩昂,顶上罩着黄罗伞盖。
颉利认得,那人赫然是大唐天子李世民!
李世民竟然只带区区数骑,就敢前来迎战!
颉利可汗正在惊疑未定之时,大唐天子李世民已朗声说道:
“颉利可汗!朕与汝定约豳州。双方都曾立有盟誓,互不相犯。为何汝屡屡负约?朕正要兴师问罪,汝却引兵深入,莫非是前来送死么?”
说至此,李世民又扬鞭指着空中道:“天道苍苍!我天朝上国从来不曾负汝,汝独负我国。汝如此反复无常,逆天行事,难道就不怕遭受天谴吗?”
李世民声音宏亮,气宇轩昂。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义正词严!
“哈哈哈哈!”
颉利可汗听到此话,仰天数声冷笑,也朗声说道:
“我听说你刚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篡得皇位。所以我特意率领二十万大军,来向你这新登基的大唐国皇帝表示祝贺!贵国从古至今都说自己是天朝上国,满嘴仁义廉耻,说话必讲忠义道德。像你等这种杀兄逼父篡位之事都做得,还算什么天朝上国?讲什么忠义廉耻?如此行为,怎能担当领导中原上国的大任?不如向我突厥俯首称臣,借我突厥之力,稳定你大皇帝的宝座如何?”
颉利可汗知道李世民刚刚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政局不稳,而且当前正遭受大唐很多人的灵魂拷问。所以他就专门在李世民的伤口上撒盐,以激怒于他,好与自己决战。
李世民果然大怒,在马上扬鞭指着颉利,大声骂道:
“玄武门之变,乃是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意图谋反,朕奉君命讨逆,平定叛乱。况且此乃吾大唐之家事,岂容汝突厥人在此指手划脚?汝突厥乃是蛮夷番邦,从无仁义道德,又寡廉鲜耻。有何资格在此和朕讲仁义道德?朕听说你们突厥东西原为完整一部,要是正大光明,真诚相待的话,你们突厥又何以会分裂,而且老死不相往来?所以汝哪有资格在此与朕说三道四!谈论廉耻?汝今日背信弃义,率虎狼之师,进逼长安,意欲何为?难道朕的大唐还怕你们这些魑魅魍魉吗?”
颉利可汗冷笑道:“本大汗不与你耍嘴皮子!自古以来都是天下乃有能者居之。现在我二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攻破长安城只在弹指之间。据我所知,长安城现在基本上就是一座空城,既无精兵也无良将。你现在也就是一个孤家寡人,拿什么来与我战斗?就凭你自己?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又怎敌我数十万大军?不如早日向我突厥俯首称臣,我可保你还是大唐皇帝,黎民百姓也能免于血光之灾!”
李世民哈哈大笑,说道:“汝真以为杀了朕一个措手不及,朕就无计奈何?汝真以为长安城是一座空城?向你俯首称臣,决不是我李世民的性格!看来大汗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汝想决战,那我李世民就奉陪到底,看谁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李世民说罢,将手奋力一挥。只听长安城里突然鼓声雷动,喊声震天。瞬时,城墙上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一队队士兵飒爽英姿,威风凛凛地排列在城墙之上。俄而,又是战鼓轰鸣,一队队士兵从城中鱼贯而出,整齐地列阵于长安城下,足有万人之众。将士们个个甲胄分明,精神饱满。唐军阵中战马嘶鸣,旌旗猎猎。
为首一员大将,金盔金甲,横枪立马,威风凛凛,正是大将军冯立。
冯立将长枪一举,三军齐声大呼:“胜利!胜利!胜利!杀!杀!杀!”声震于野。冯立又将枪一举,三军又连声大呼:“胜利!胜利!胜利!杀!杀!杀!”喊声震天,犹如平地惊雷。
突然,从突厥军的两翼,也传来了震天价的呐喊:“胜利!胜利!胜利!杀!杀!杀!”也是喊声如雷,与冯立的大军遥相呼应。
李世民和冯立等人都惊愕不已,怎么外面也有军队和他们遥相呼应呢?颉利可汗更是大惊失色,他绝没有想到,自己的两翼,竟埋伏着这么多的唐军!看来执失思力的话一点也不假,自己确是陷入了唐军的包围!
诸位要问,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的唐军?
原来恰巧是尉迟敬德和李世勣各引兵赶到了突厥大军的左右两翼。
李世勣率领三千人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还是迟到了一步,没能和李世民会合。他立即指挥人马在突厥大军的北侧列阵,与长安城下的唐军呼应。本来他的三千人马不多,没有什么威胁。李世勣急中生智,动员了不少当地百姓,多举旗帜,在周围山林中游动,以为疑兵。
李世民真的没有想到,尉迟敬德和李世勣能在此时赶到,分布在东突厥大军的两侧,与自己遥相呼应,心中大喜。此时他的底气更足了,他笑着用马鞭指着颉利可汗说道:“汝听听,汝看看,汝已陷入我大唐的重重包围。朕各地勤王的大军也正陆续赶来,不日即可到达长安,到时看汝如何应对。朕已安排李靖率军从灵州出发,抄你后路,管叫汝来得了,回不去!朕也倒真要看看,到时究竟是谁俯首称臣!”
颉利可汗看到眼前的唐军个个如狼似虎,两侧的唐军更是还不知人数多少。自己的突厥部队向来善于游击,不善于阵地战。见此情景,心中也开始惊慌。他此次是铤而走险,孤军深入大唐腹地,非常害怕陷入唐军的包围。
其实他有所不知,冯立手下的这批唐军,有一半是长安城里的禁卫部队。他们待遇优厚,甲胄明亮,但长期脱离战阵,根本不擅野战。让他们来做做仪仗用来唬人还行,战斗力并不强。要不然在玄武门之变中,禁军头领云麾将军敬君弘曾率领宿卫军(禁军)出战,未支一个回合便被冯立、薛万彻他们杀了个精光。
李世民现在真是无兵可用了,只好让冯立把他们都带了出来。但颉利可汗不知道啊,他本来就被执失思力的报告给吓住了,又被唐军旗帜鲜明,军容齐整,一点也不惊慌的样子给唬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