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南宫小姐与贴身侍女黛儿,还有龙坤殿的宫女紫云已经出了冷宫。”一盏茶的功夫后,侍卫再次来报。
肃亲王经久风霜的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看着那个侍卫道:“派人继续跟着,找到太师的人在那里。只要太师出现,就可以收网了。”
“报!陈国太子不知为何受伤,已经带着随从已经离开了行宫。”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脸上一脸惶恐不安。
肃亲王轻轻一笑,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道精光:“陈国终于有动作了。”
“来人,让城外的四位将军立刻听令,守住各个道路路口。”肃亲王脸上一脸兴奋,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每次只要有大战要开始时,他就会开始兴奋。
银凤朝三十二年九月初,银凤朝新帝举行册封皇后大典。临近的陈国、齐国与钥国使节都来庆贺。
其中,钥国皇上亲自出现在大殿上。然而,册封大典当天,有黑衣刺客来袭,朝堂顿时乱成一片。
有传言说皇后娘娘不愿意嫁给皇上,大婚时的刺客是皇后娘娘让人派来的。因此皇上大怒,下令乱箭射死皇后娘娘。
最后,皇后娘娘因为觉得对不起皇上,选择了自杀。
更有甚者说,皇后娘娘喜欢的人是钥国皇上,所以钥国皇上才在大婚那天来到京城,并且与皇上大战一场,最后两人都消失不见了。
银凤朝三十二年九月中旬,长亲王回到长宁城,开始明目张胆的招兵买马。
与此同时,陈国借银凤朝封后大典太子受伤一事,开始向银凤朝起兵。
然而,陈国虽然一直扬言要向银凤朝开战,大兵压境银凤朝边境,却迟迟没有动作。
随着封后大典的刺客出现,皇上的失踪,严相之子被太师之子杀害一案暂时押后,等到皇上回宫再做定夺。
肃亲王看着一道道奏折,脸上气定神闲。只要陈国太子燕在他们手上,陈国就不会开战。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让一直虎视眈眈的长亲王起兵。
想到皇上的这一招,肃亲王心里都不得不叹服。生在帝王家,他自然知道帝王之术。可是却没有想到,
当年皇上将长亲王封土到长宁城,原来一切都是为现在准备的。那时候只是说太子与陈国关系匪浅,并没有真凭实据,定不了太子死罪。
所以皇上便将计就计,将被贬为长亲王的柳俊卿送到了最为富饶的长宁城。
而且,长宁城是太师太皇太后南宫一族的祖地,只要长亲王起兵造反,皇上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南宫一族连根拔起。
肃亲王一阵唏嘘不已,脸上露出一种欣慰的神情。慢慢抬头看向远空,肃亲王无声地道:“皇兄,我终于不负所托了。”
“王爷,跟踪南宫小姐的人回来了,并没有看到太师大人。”一个侍卫走进来,恭敬地道。
肃亲王脸上闪过一丝了然,皇家之人,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可以牺牲。南宫静,不过是太师的一颗棋子。如今既然没有用了,也就生死由命。
“既然如此,将南宫静关进天牢,等皇上回来再做定夺。”
一条小路上,一辆简单的马车上,太师南宫烈与管家正襟危坐,小心地听着车外的情况。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出了京城,正在通往长宁城的路上了。
如今,长亲王已经在招兵买马,不过多久,定然会起兵造反。而他们南宫一族,向来都是支持长亲王的。
虽然说起兵造反为人不齿,可是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当初如果不是他们弄错了对象,低估了那位在陈国当质子的三皇子,哪里会有现在的局面。
“夫人那里还好吗?”
“老爷,夫人就在后面的马车上休息,您要过去吗?”管家关切地问道。
暗暗叹了口气,太师南宫烈摇摇头,精锐的目光看了看管家:“到了哪里了?”
管家看了看外面的道路,复又放下帘子:“老爷,已经出了京城两天了,到了小河镇。只要过了小河镇,我们就安全了。”
“是吗?”
一个冷冷的声音从马车外面传来,随着传来的还有不停地尖叫声,刀剑撞击声。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马车外面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管家要出去,南宫烈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没有用的。”
“太师大人好定力!”马车外的男子大声笑道,声音里尽是懒散的笑意。
管家再也忍不住,大声问道:“车外何人?”
“车外何人?你们出来看看不就清楚了!”车窗外的男子一阵嬉笑,像是听到了极为好笑的话一般。
南宫烈微微皱眉,看了管家一眼。管家点点头,掀起车帘,两人下了马车。南宫烈看到马车外的人,心里顿时惊起滔天巨浪。
不是已经出了京城两天了吗?凤鸣怎么会追过来的。他们的路线万无一失,绝对不会有人知道。南宫烈回头看向管家,管家正一脸不解地看着他。
看到凤鸣一马当先出现在马车外,身后是整齐有序的御林军,南宫烈瞬间苍老了十岁。眼底带着微微的希冀,南宫烈淡淡一笑:“明儿呢?”
凤鸣唇角微扬,轻轻抬了抬下巴,黑亮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笑意:“太师大人,令郎如今的日子舒服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