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面露疑惑,“先生的意思是?”
“既然是江面作战,武器当以弓箭为先,我想帮公瑾谋划到十万只箭。”
鲁肃遽然变色,周瑜更是眼神大亮,“先生此言当真?”
“既在军中,亮岂敢言笑。”
“需要多少时日?”
“三日即可。”
“什么?”
周瑜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先生,短短三日,怎么可能骤得十万只箭。”
诸葛亮拱手道,“请都督恕罪,军中恐有细作,亮不便多说,等我功成之后,再与都督言明。此事关系重大,诸葛亮愿立军令状,若克期未能完成,请斩我头颅。”
“孔明!你这是做什么?”鲁肃一直没有说话,现在终于忍不住了。
“子敬,都督一片诚心,我岂能推脱,只有全力为之。”
“你既然知道公瑾一片诚心,怎能故作戏语,你久经战阵,岂能不知十万只箭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造成。”
“子敬——”
周瑜右手一摆,“孔明先生既然这么说,自然有他的把握。”
“公瑾?”
周瑜看着诸葛亮,“既如此,我们就以三日为期,三日之后,若是没有十万只箭,我就只好以军情处置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好。”
“取军令状来!”
行军司马取过军令状,诸葛亮毫不犹豫,提笔一挥而就,行军司马递给周瑜,周瑜将军令状缓缓收起,“等先生功成之后,我当与先生共饮。”
诸葛亮一笑,“那在下先告辞了。”
“请——”
诸葛亮走出营帐,鲁肃再也忍耐不住,“我说公瑾,你怎么能让他立下这等军令状?”
周瑜平静地说道,“军令状是孔明自己要立的,并非是我提出。”
“那你也可以拒绝,为什么却任由他把军令状立下了!”
“子敬,孔明既然这样说,必然有他的自信,你又何必担心。”
“我怎么能不担心,诸葛亮一旦失败被斩,孙刘联盟立时土崩瓦解,彼时各自为战,岂能击破曹军。”
“子敬,你一向最为推崇诸葛亮,为什么却不相信他。”
“我……我,这不是相不相信的事情……”
周瑜一摆手,“子敬,我明白你的意思,只不过你曾说过,让我把诸葛亮当做一片镜子,如果镜子自己不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又如何能看清楚。”
鲁肃微微一愣,“可是……”
周瑜的目光更加平静,“我相信你的眼光,所以更相信他,即使我也猜不破他究竟要怎样得到十万只箭,但是我相信他能够做到。正是因为相信,所以我才感到震惊,因为这是我所做不到的,我要借助这件事情,认真审视他的智慧,看看我和他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距离。”
鲁肃愕然,“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子敬,你不要留在我这里了,孔明纵然多谋,若无人相助,只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前往他营中看看,看他需要什么,你自暗中相助即可,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鲁肃目光一亮,“领命!”
鲁肃马不停蹄,来到诸葛亮营中,“孔明,我可是一日三顾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子敬挂念我的安危,亮心中十分感动。”
“挂念有什么用,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哈哈,这话可不是子敬的风格,有子敬这‘一厢情愿’,我便有了成功的机会。”
“哦,什么意思?”
“子敬请先入内拜茶。”
“都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有心思喝茶吗?”
“我原本也以为子敬没有这个心思,但是现在看来,子敬闲庭信步,从容自如,不像是没有底气的模样,我这一杯茶,自然是要奉上的。”
鲁肃叹息一声,“孔明,你果真有办法完成十万只箭吗?”
“办法总是有的,只是看愿不愿意去做而已。”
“何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天机不可泄露,我有一事,需要子敬相助。”
“说吧,凡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一定会帮你。”
“子敬对我,果然情真意切。”
鲁肃正在喝茶,听到这句话,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孔明,你怎么说也是名士,说话的用语是否可以择选的更恰当一些。”
“在别人面前自然恰当,在想要拿到砍我的子敬兄面前,却是大可不必。”
鲁肃无语,“孔明,你又在记仇。”
“在别人面前自然不记……”
“打住!后面的话我不想听了,让我感觉相对而坐的两个人像是傻子一样。事先声明,我帮你不是因为对你‘情真意切’,而是因为你是我带到江东的,若有闪失,如何对得起刘皇叔。”
诸葛亮一笑,“我知道子敬的顾虑,那便请子敬帮我准备二十只船,每船之上安排三十名军士,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人千余个,分布于江船两边。”
鲁肃眉心疑云大起,“孔明,你这是弄的什么玄机?”
“三日之后,自然见分晓,望子敬此番回去,休说于都督知晓。”
鲁肃沉吟片刻,“也罢,既然猜不透你的心意,不猜也罢,告辞。”
“子敬慢走,三日后,请子敬随我一同取箭。”
鲁肃摇了摇头,又马不停蹄来到周瑜营中,周瑜正在推演沙盘,不时用竹棍拨弄船只,抬首看了鲁肃一眼,“如何?”
“孔明的确有事让我相助,不过他说让我不要告知你。”
“哦?”周瑜放下竹棍,“这我到没有想到。”
“看来这面镜子对你也有些畏惧。”
周瑜摇首,“未必是畏惧,他不过是为了顾全我的颜面,想让我自己猜出他究竟要做什么。”
鲁肃皱了皱眉,“公瑾,恕我直言,这个谜底太过难猜,不猜也罢。”
“总是要猜的,有些时候即使知道落后别人,也要清楚究竟落后多少步,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我又怎么能够让他成为我的镜子。”
鲁肃颔首,“不错,公瑾所言甚是,倒是我无知了,那就看孔明三日之后,如何奉上十万只箭。”
第三天夜里四更,鲁肃营外有人求见,“拜见鲁大夫,我家军师请大夫过去一趟。”
“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