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精确感知时间
只有当与时间成为朋友之后,才知道真正知道她的宝贵,知道她的神奇。在我不知道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早已把她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挣扎了许多年,还以为自己在与这个世界争斗。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就像那个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唐吉诃德。唐吉诃德有带着标签的身份——“骑士”,于是他有着并坚守应该符合他那个身份的“骑士精神”。风车是他的抗争对象,却无论如何都不知道他的敌人实际上是那看不见的“风”,还有那原本应该隶属于他自己的,却竟然完全不受他控制、反倒成了他的主人的“他的大脑”。
与所有人一样从小自命不凡的我当然也给自己贴过各种各样的标签,我崇尚公平,向往自由,渴望平等,憧憬希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可我看到的是不公平,感受到的是枷锁,体会到的是不平等,慢慢消失殆尽的是希望。现在我会猜想所有人都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只不过只有少数人能够度过这一阶段。有一次我在几百人的课堂上说,“很多人都曾不由自主地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曾有过(哪怕瞬间而已)自杀念头的同学,麻烦你们诚实地举手。”——几乎没有人不举手。
然后我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那天发现自己竟然是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唐吉诃德的那一瞬间,感觉真的是特别诡异:万念惧灰的同时竟然能体会到烈火中的重生。直接来自感官的感知,很容易与人分享,然而思想上的体验却往往难于用原本就有缺陷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但,我想应该有很多人有过与我相同的体验。
重生并不意味着转眼就脱胎换骨。竟然有着成年意识的婴儿有更多的欢乐也有相对更大更多的痛苦。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只是朦胧中明白,不能再浪费时间而已。当然,现在我不再认为我有能力浪费时间,正如我作为一个人没什么能力管理时间一样。顶多,我可以因为逃避一些责任而背叛时间——可那又是多么罪恶的事情?一位朋友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概括说,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没有人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所谓“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也只能是,最终被证明为我们真正了解的少数人。同样的道理,如果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也确实有与时间做朋友的愿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耐心地了解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差不多5年前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了一本书,名字是《奇特的一生》[现在在Google上搜索这本书的书名,马上就可以找到完整的可下载的电子版。],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1890-1972。这个网站(http://www.zin.ru/animalia/coleoptera/eng/lyubishc.htm)上有关于他的英文介绍和一些照片。]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所谓“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
所有的人,连与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的著作。500印张,等于12 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姆戈尔茨、门捷列耶夫都曾留下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多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解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者,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是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界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篇地蚤标本。共13 000千只。为其中5 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所以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读完了。掩卷之后只能长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讲,这种大师的境界,正是所谓的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艰,钻之亦不可得。知易行难啊。
很多年前,大约20岁左右的时候,忘记了因为读过李敖的哪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于是开始学着做每日的“事件记录”(event log)。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比如:
1995年12月20日,延吉市
1.主持经销商大会。
2.拿到上个月奖金共×××××元。
3.李堃请我吃饭,算算有4个月没见了。
……
1996年5月10日,吉林市
1.连续一周,什么正事儿都没做,只是看了若干本无聊的小说。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后来,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我干脆把这个本子穿了根绳子挂在了家里洗手间马桶面对的那面墙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马桶上,顺手就写完了。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比如,这些是整理到一起的,关于我出版的第二本书的一些事件记录:
2004年9月12日,北京市
1.《Toefl 6分作文》终稿交给责编窦中川。
……
2005年11月9日,成都市
1.收到窦中川快递,协助修订《Toefl 6分作文》三审意见。
……
2006年1月27日,北京市
1.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6分作文》,20本。
……
2006年5月29日,北京市
1.提交托福作文书第二版的修订稿,更名为《TOEFL iBT高分作文》。
……
2006年8月3日,北京市
1.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二版,10本。
……
2007年10月16日,北京市
1.收到马宁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3版,第7次印刷,10本。……
可是,有着这样的习惯的我,在读过《奇特的一生》之后,只能被柳比歇夫的大师境界吓了一跳。过了差不多两年,重新读它的时候,惊讶地感叹,“啊?我太笨了,早应该明白的啊!”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会更为详尽。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
鉴定袋蛾——20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钟。
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钟。
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钟。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钟。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钟。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钟。
路途往返——30分钟。
休息——剃胡子。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钟。
读《消息报》——10分钟。
读《文学报》——20分钟。
读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钟。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大约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马上体会到了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前面我们就讲过每个人都有的感觉“时间越来越快”,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带来负面影响。我的体会是,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奇特的一生》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段话: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钟”、“1小时50分钟”;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言》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了20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时间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之如实交付与我,从未令我失望。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作为朋友,我才可能仅仅运用心智就有机会获得解放。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第2节 最好的工具:纸笔
我把我的“事件-时间日志”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我做过的每件重要事情时所耗费的时间开销。而关于它的好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必要啰唆。然而,这样貌似简单的记录习惯的养成,远非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对每个人来说,懒惰都曾经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
西方的宗教里定义了七宗罪,都是所谓的“原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曾屡次出现在《圣经》、著名绘画作品及中世纪教会人士布道的题目中,特别著名。上个世纪末,这些“原罪”也成为电影史上最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惊悚片“Se7en”的内容,由大卫·芬奇导演,凯文·史派西、布拉德·皮特、费根·弗里曼主演。
倒是我国古人看得开一些,认为,“食色性也”,认为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其他的“贪婪”、“傲慢”、“嫉妒”、和“暴怒”,如果深究其根源,最终也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哪怕叫它们为“原罪”也不过分,还有一项固有缺点——“懒惰”。我猜,没有人不懒惰。前些时候,我读到斯科特·帕克的一段话,无比震憾。他同样认为“懒惰”是最终极的“原罪”。而对于“邪恶”,他的定义是:“所谓的邪恶,就是最赤裸裸的、厚颜无耻的懒惰。”这让我想起托马斯·索维尔的评论,他说,“那些被称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不是‘坏’,是‘傻’,心智不健全而已。”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懒惰比孙悟空厉害,可以化身无数。它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诱惑你抛弃你的朋友——时间。
将近20年前,我最初开始记录李敖式的“事件日志”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一模一样的情况。我大概连续记录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也就用了十分之一左右。差不多一年半以后,我在整理我的书架时,突然发现那个黑色的精装笔记本,大惊失色——“我怎么就忘了呢?”紧接着看看最后记录的日期,又是一身鸡皮疙瘩——“啊?一年多了!”只觉得除了那十分之一外的部分虽然一个字都没写,却记录的是满满的羞耻,恨不得赶紧把它扔掉。
半年前,我跟一个同事聊天,对他讲“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他当时大为震惊,说,“太有道理了,真的感觉一下子解脱了。”两个星期前,我们一块儿吃饭,闲聊。说着说着,他突然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那天听你讲完那些,真的是特别震动。……可是,我刚刚突然想到,我怎么干脆就忘了呢?还是老样子……唉!”
“人或多或少是经验主义的动物”。也许每个人的不幸都是一样的,他一生中最多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半途而废”。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那天,我看着那个黑色精装的笔记本,盯着一年多以前最后记录的日期,不禁发呆:我就是知道“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是纸和笔”,所以才开始记录。可是,我现在怎么竟然连记录本身都忘了!这多少使我垂头丧气,懊恼不已。
终究我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我跑到文具店买了很多3M随手贴(Post-it),甚至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叫“3M Post-it Notes Lite”的免费软件。把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重要事项,尤其是那些最近决定需要养成的习惯贴得随处都是,包括电脑的桌面上。可是我发现还是不够,3M随手贴撕下来的纸条是带着胶的,放在口袋里很不舒服。于是,我就跑到名片店,买了两盒空白名片。于是,我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项写在这些空白卡片上,随身携带。那段时间,我的口袋里有好几张卡片上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别忘了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
这样做效果非常好。应了那句话,“问题总是复杂的,解决方法总是简单的。”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十多年后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可惜,我已经忘记了那位老师的名字。不管怎样,应该谢谢他。
养成任何一个新的习惯都不容易。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与天生的一样自然呢?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需要五年的时间。对,是五年的时间。我看到过很多书籍上说,两个星期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想,也许是我笨吧。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着自己的本子,发现今天做了很多事儿的话,一定会很开心。随着日子的推移,你的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哪怕不去翻阅,只须看看本子中边缘变得稍微有点儿黑的部分越来越厚,就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的感觉的。
反过来,如果你打开那个本子,竟然发现最后一页记录的日期是好几天前甚至上个月的日子,那你就会心慌并且愧疚,而这种感觉就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儿”的最实在的动力。但是,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你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下去,让时间白白度过,不给你带来一点收益。最要命的、也更可能因为你没有记录而带来的结果是:你根本就没体会到自己有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放弃记录自己每日金钱开销的习惯很容易,因为你总是很容易找到非常貌似有道理的借口:“千金散去还复来”,当然还可以挺着胸脯在这句话前面加上“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的。可是,记录自己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发现很难放弃。因为,尽管“千金散去”确实可能“还复来”,但你确实知道也不得不承认“时光匆匆似流水它一去”就千真万确地“不复回”!
这样的习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好处。2007年6月30日的博客里,我记录着这样一段话,能够说明这样的习惯给我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最近因为一些事情情绪低落,就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因为没什么心思去做什么事情。
以前提到过人类的尴尬是:在整个人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每个人的心智成长却要从零开始——所以,很多人最终没有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更尴尬的事情是,即便道理都明白,有的时候还是会一不留神就被自己的大脑控制。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重新发现一些重要的道理——原因只不过是自己暂时或者很久之前把这些道理忘得一干二净——基于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打个比方就可以说清楚:就好像你的电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耗费内存的、莫名其妙的线程,把CPU占用率提高到100%,于是,你的电脑开始装“死”或者真“死”……可惜,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Reset”按钮,我们的人生也没有Ghost恢复软件。
很久之前,我给自己制作了一个“Reset”按钮。我有一个本子,其中每一页通常只有一个句子,诸如:
·快乐是一种本事。
·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高尚一点的人只是能够控制它,不把它转换成行动而已。
·生气是浪费时间的。
·任何时候都要尽量鼓励他人。
·……
有些页面,在那个句子下面记录着一些日期以及一些注释——就是,我用那个句子“Reset”我的大脑的时间和原因以及结果。(顺带说,纸和笔很多的时候就是比硬盘可靠。)
还有一天,我翻到了这一个句子:“快乐是一种本事”。我突然发现,我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忘记了快乐。我的大脑死机了。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一下当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了——不信你就试试看!
记录的方式也可以完全不必在意。你可以使用工整的列表形式,也可以在那一页纸上左右开弓;你可以坐在桌子前用你的高级钢笔慢慢誊写,或者你也可以随便找一支破铅笔用你特有的“新行书”或者“新草书”写出来——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
第3节 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请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随身携带。哪怕用最便宜的也好,只要能用就行。
正如理财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管理时间也一样: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以下这几组练习会让每一个人心惊肉跳的。
01第一组练习
这组练习只需要你用一个下午就够了。
一、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昨天你都做了什么。逐条记录下来,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做那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比如:
1.上午去健身房。8点30分从家出发,10点15分离开。花费时间:105分钟。
2.回家休息,打几个电话,接几个电话,想收拾一下房间,但是决定下午再说,等于什么都没做。
3.中午与朋友吃饭。12点到餐馆,13点45分离开。花费105分钟。
4.下午写了一篇文章。15点左右的时候开始写,到18点左右的时候写完。差不多花费了180分钟。
5.……
(哈,我在写上面几行文字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期间还做了很多没办法或者不好意思写给别人看的、但是却确实没用的事儿……不过,你反正是写给自己的,不会让别人看到的,所以,一定要如实记录。)
二、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前天你都做了什么。同样逐条记录下来。
三、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大前天你都做了什么。同样逐条记录下来。
02第二组练习
这组练习只需要你用一个下午就够了。
一、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周你都做了什么。
二、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月你都做了什么。
三、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季度你都做了什么。
四、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过去的一年里你都做了什么。
03第三组练习
一、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晚上回忆一下并记录当天你都做了什么。
二、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随时记录你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这些练习全部做完,如果你觉得筋疲力尽或者看着这些记录心惊肉跳,我就要说我最喜欢说的那句话了: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