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对孩子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很多读中学的孩子,父母都给他们配了手机,父母的意愿虽然是很美好的,希望孩子读好书,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孩子厌学、逃学、网瘾、心理问题成堆,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联。一位母亲来找咨询师为她儿子做咨询,她说,班主任又打来电话,要她来学校处理儿子的问题:她儿子在班上打架,现在不知去向。母亲对咨询师讲,她和孩子爸没亏待过孩子,穿的是名牌,手机是名牌,一个月消费八百多元,他们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但他们感到很失望。咨询中得知这孩子读小学成绩就不好,最后都读不下去了,现在××中学读书。父母文化素质都不高,问他们平常都是用什么办法教育儿子,她笑笑,除了物质上特别关照外,也没什么其他办法。其实,类似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
一位求助者在来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个独生子,从小爸爸妈妈都很宠我,给我买很多玩具,也不让我上幼儿园,怕我碰了伤了,或受人欺负。那时,我是很幸福的。可是长大以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有很多伙伴和朋友,他们有说有笑,很快乐,而我什么也没有。我越来越苦恼。我该怎么办呢?
一些父母十分溺爱孩子,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嬉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间,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很轻易就能满足愿望。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求他他越扭捏作态,这样不但不能让孩子明辨是非,也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曾问过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7)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8)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打滚、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父母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9)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
一些父母十分溺爱孩子,其原因如下。
(1)父母教育知识的贫乏。很多父母年轻时,没赶上好的时光,很多仅初中文化就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现在的青少年,其心理变化快,日趋复杂,父母的那点教育知识怎么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他们以为,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嘱咐孩子好好学习,这就是教育,其实错了。
(2)自身阴影对孩子的影响。由于父母小时候受过重重磨难,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生活舒适、幸福,这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所以特别溺爱孩子。
(3)来自周围和社会的影响。现在基本上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一般家庭都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加之周围的父母都是这么“关心”孩子,自己也不应该有什么区别。
过分溺爱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利于孩子今后成长和发展,溺爱的危害表现如下。
(1)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个性。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从自己角度和利益出发看待问题,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错的,这样的孩子一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自私自利,与人合作精神差。
(2)挫折承受力差。这样的孩子从小在温室里长大,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觉得像天塌下来一般,前途一片漆黑,有的青少年甚至为此轻生。
(3)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饱汉不知饿汉饥。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很难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们往往自以为是,知足而乐,一旦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苦,他们就打退堂鼓,就变得消极悲观,甚至厌学。
溺爱不是教育。父母应该多学些现代教育知识,用科学的教育观来武装自己,然后再去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心灵健康成长。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常教育孩子,“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著称于后世。当代父母正确地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下。
(1)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都善于欣赏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孩子,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家长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他必须听从;如果孩子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孩子。父母应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分压人。
(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就要赞美孩子;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严格与慈爱并行。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父母既想办法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父母给孩子各式新奇的玩具和东西,也要常常给孩子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父母要认真地指出来,但不要对孩子喝斥嘲讽;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父母爱孩子,但绝不袒护他。
(4)配合老师,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家长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父母要督促孩子遵守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