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传统男子汉的形象。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有一部分男孩子越来越扭扭捏捏,甚至行为举止都有女性化的倾向,活脱脱一个“贾宝玉”。
对一个男孩来说,这可不是件好事。很多老师和家长反映,一些男孩子行为举止有女性化的倾向,喜欢和女孩子扎堆,不愿参加男孩子的活动,说话轻声细语。很担心他们今后的成长,但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改变他们。
男女有性别差异,社会对男女早有分工,男性就要有男子气概、刚强、有社会担当、有责任感,只有符合这个模式才不会把自己的角色搞混。“阴气”太重的男子对自己的性角色不认同,对社会角色更是分不清楚,太过看重利益就失去了“男儿本色”,和社会期待背道而驰。对于这样的人不只大众看不过去,传统文化更不能接受。男孩女性化其实是一种男孩性格的弱化,具体表现在行为的畏缩,缺乏敢为性,如不敢说、不敢做、不敢冒险、不敢表现自己等。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媒体的负面影响。由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受它们的影响。由于成长中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他们会对媒体所宣传的形象进行模仿。而我们的媒体所塑造的男人形象,大多缺乏阳刚之气。在一些热播的儿童喜爱的电视剧中,男主人公一般都是“奶油小生”,基本上没有那种富有男子汉气概的大男人。在最近的一些具有全国影响的选秀节目中,选出来的明星一般都是“女性化”了的男生。另外,我们一些男性公众人物也都有女性化的倾向。
(2)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教育对男生的影响。在当今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校园里,男教师的比例大大低于女教师的比例,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说孩子们,就是少数男教师也被女性化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让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们每天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面对女性,接受她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现“男孩女性化”的倾向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3)教学模式不尊重人的个性。虽然我们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的教学在尊重个性发展上仍然做得不够,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和按规定地完成任务。男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往往都是外向、活跃、冒险的个性,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却和男孩子的这种个性格格不入。我国目前的考试仍然以学生被动学习的内容为主,知识点的考察也体现在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周全、安静等能力上,这更适合女孩的思维方式,而这就将男孩的强项在考试中边缘化了。现有的考试制度更适合女孩,这对男孩阳刚性格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4)家庭熏陶影响。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对男孩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家长过度的保护使男孩子失去了养成阳刚性格的机会,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有一点伤害。因此,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度保护,家长不敢让孩子独自上学、独自在户外玩耍,甚至到了大学都还有家长去“陪读”。男孩想游泳,家长怕淹着,想滑冰,家长怕摔着。这也怕,那也怕,孩子根本就没有自主锻炼的机会。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动物园中圈养的动物渐渐失去野外生存能力一样,不但失去生存能力,更会失去果断、勇敢、冒险、自立等男孩应有的阳刚精神。正是这种“圈养”式的过度保护,使男孩子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再次失去了养成阳刚性格的机会。
巴尔扎克曾说:“一个男人应该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他的马,也不是其他的饰物,而是他的人品。”男孩克服女性化的方法有以下方法。
(1)要弄清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比如与孩子生活关系密切的人是不是多为女性,孩子的成长是否更多地受到女性的影响。有的母亲喜欢把男孩女性打扮,这是不正确的。孩子出生以后,他对自身的性别是完全无意识的,性别行为的模仿也是很盲目的,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一些男性意识,不树立正确的性别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孩子自身的男性性格就会弱化。
(2)在发现孩子有女性化倾向后,要不急不躁,认真分析孩子的言行。因为多数孩子并没意识到动作、语言有性别差异,如果盲目地加以指责,或者当面给孩子下一个“女性化”的论断,是会伤及孩子自尊的。“女性化”的产生,多是人际关系发生障碍、角色紧张造成的。这些男孩或许因为多次受到同龄男孩的排斥,或许在交往过程中自信心不足,或许打小就从未有过刚性表现,或许觉得与女孩交往更轻松自如等原因,导致意念飘忽,不能自主,从而潜意识里拒绝性别的规范要求。因此,若武断行事,往往会适得其反。
(3)男孩女性化在性格表现上多为腼腆、不自信。因此,培养他的自信心、自主及自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在障碍中学、在刻意创造的情境中学,在活动中体验男子的阳刚之气。如踢足球、骑马、练哑铃等都会有所帮助。
(4)注意营造生活氛围,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选取一些充满阳刚之气的图片画像,贴在孩子的房间床头,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多和亲朋好友中男人味很浓的长辈接触,进行模仿。还应该鼓励他多与男子气概十足的同学、朋友交往,逐步强化孩子的男性品格及行为规范。
(5)培养孩子的男性品格。适时地、经常性地在孩子面前提起那些颇具性格震撼力的人或事件,在孩子的意识中逐步强化男性品格及行为规范,如有必要,可以培养偶像崇拜,甚至性格崇拜、品格崇拜。
(6)赞美和强化孩子身上那些具有男性特征的言行。“女性化”的产生,多是人际关系发生障碍、角色紧张造成的。由于从小就少有男孩刚性的表现,又感觉在同性面前没有自信,与女孩交往感觉轻松自如。所以,“女性化”更舒服,更容易从潜意识里拒绝性别规范。家长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赞美和强化他身上那些具有男性特征的言行,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还可以有意识地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具有鲜明男生特征的文体活动,增强男性的自信,体验男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