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
心平气和,悦而劝谏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让自己的江山稳固,就利用孔子“孝”的思想,他们认为一个人在家能愚孝,对统治者就能愚忠,就可以任意摆布,任意驱使。为此,他们拼命提倡对父母百依百顺,提倡没有自己主见的“孝道”,还说这就是孔子的教导,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曾参曾经问孔子:“儿女对父母的命令一概服从,这就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父母有敢于和自己争论的子女,就不会陷入不义。所以父母如果说错了、做错了,就应该与他们争论,没有自己的想法,那能算是孝吗?”
古代戏曲小说经常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这本来是一句很愚昧的俗语,可后人认为这是孔子的教导。但孔子真的提倡毫无原则的孝吗?
孔子的弟子曾参,对父亲特别孝顺。有一次,父亲发怒,用棍子打了曾参,打得很重。曾参挨打之后,不但没有怨言,反倒对父亲说:“您教训我,没累到您吧。”然后就弹琴唱歌,表示他没有不满。孔子知道了非常生气,说:“为了一点小事,父亲不该打儿子。曾子也不该任凭父亲打自己,万一被父亲打死,儿子死得没有道理,父亲岂不是也犯了法?这样才是真的不孝。”
那么,如果父母错了,该怎么劝说呢?孔子也告诉了我们办法:“事父母几谏。”意思就是委婉地劝谏。对父母要保持起码的尊重,不是看到错误坐视不理,而是要和颜悦色,耐心地一次次劝说,不要惹父母生气,直到父母听从了为止。要是父母不听,那就“劳而无怨”,不要放弃,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反复劝谏,但是心里不能对父母怨恨。《礼记》里记载的劝谏方法更详细:“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大意是说,子女劝父母,要是多次还没有听从,就哭着劝说,用真情打动父母。
委婉劝谏是孝子们应该学习的,如果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那么也不要直接顶撞,与父母沟通,也需要委婉的说话技巧。
在职场,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任何工作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老板要和颜悦色。对一些问题有意见的时候,应以良好的态度向老板提及,假使老板心情不好或者烦心郁闷的时候,可以把问题暂缓一下,等到老板心情舒畅的时候再提及。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跳进去的人出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色彩。然而在工作中,你的色彩直接由老板决定,要懂得观察老板的态度,小心行事。问题固然要提,但是在愉悦的氛围中会事半功倍,倘使你不顾老板的情绪,贸然提出意见,就会让气氛尴尬难堪,达不到劝谏的目的。
与师长相对,慎言谨行
孝道里很多与师长相坐畅谈的画面,学生们大多谦逊地听着老师的话,言行谨慎。在与老师或者长辈相处的时候,不能肆意妄为,要尊敬老师或长辈,同时也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听取他们的教诲。
要谨慎做事,不能把命运寄托在运气上,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一件事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了解,之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就会觉得这件事很烦琐,从而失去耐性。而对于孝子来说,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做着烦琐的事情,唯恐哪一个环节不注意,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曾国藩是一个大孝子,同时他也是一个谨慎的人。在刚入仕途的时候,曾国藩“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只要有勇气便可成就大事。他常常以“强”来自我激励,希望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气魄的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宫廷政变,慈禧勾结恭亲王囚禁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不久,肃顺等人被处死。此事给曾国藩带来很大震撼,他在日记中写道:“骇悉赞襄政务怡亲王等俱已正法,不知是何日事,又不知犯何罪戾,罹此大戳也!”
肃顺是清朝很有威望的大臣,曾经在曾国藩仕途不顺的时候帮扶过。肃顺手下很多官员,皆和曾国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曾国藩猜想慈禧太后在处决肃顺等人后,必定会想尽办法清除他们的党羽。于是他对自己的处境很是忧心。慈禧太后虽知晓其间关系,但碍于曾国藩手握军权,担心朝廷受创,她只好施以怀柔政策。
曾国藩虽然没有丢掉性命,但是他清楚慈禧太后的秉性,当接到朝廷的封赏旨意的时候,他更加忧愁。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担心稍不留神就丢了脑袋。自此,曾国藩更加沉着稳重。
战事起,曾国藩奉命带军作战,有一次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甚是高兴,夸赞了曾国藩。但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却谗言道:“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帝听了之后,有些不快。
曾国藩便借守父丧的机会,辞去军事职务,带着弟弟回家。在家中悠闲自在,后因太平军进攻浙江,朝廷不得不请曾国藩回到朝廷,又让他掌握了实权。
曾国藩由于采取以退为进、谨慎保身的策略,获得了朝廷的信任,掌握大权。在攻打太平军时,曾国藩的湘军抢夺吞并了太平军很多财务,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太平天国之都天京人财俱空,此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联合上书弹劾。曾国藩担心功高震主,权益之下让出一部分权力,裁减湘军,并令旗兵建造营房,驻防南京,并提拔江南人士。
这些政策一出来,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再加上曾国藩立过大功,朝廷也不再追究,又赏予太子太保头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作为一名汉族官员,曾国藩在满族的天下打拼出一片广阔天地,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曾国藩的谨慎。
谨慎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之一。做成大事的人懂得深思熟虑,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掌握情况后,反复思考,再找出解决的办法。
对师长慎言谨行,是为人处世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在职场中,踏实肯干,认真努力工作很容易,而慎言谨行往往很难做到,需要一个人拥有很强的自控力,这也是一个人拥有优秀品质的表现。谨言慎行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胆小怕事,不是逃避责任。相反,这样的员工更懂得如何得到老板青睐,如何使老板满意。
行事积极,遵从师长教诲
孝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鞭策我们积极行事。但是,积极行事并不意味着凭借年轻气盛肆意妄为,还应当时刻记得长辈们的教诲。在生活中如此,职场也是如此。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鲁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建议道:“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成自己开的一样,积极主动地工作。”
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自动自发地工作,没有条件和抱怨;没有等待和拖延,始终尽最大努力、花最大精力、主动去做。
然而在职场之中,除了积极行事,还要遵从领导的指令,尽自己的努力去达成目标。
马华和曹磊是某跨国公司派往新加坡分公司的员工,该公司总部设在北京。2005年,总公司欲开拓小岛国马尔代夫的市场,决定派几个员工协同公司的一名副总经理去那里建立分公司。由于两人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因此也被选中一同前往。得知这个消息后,马华十分沮丧,他对曹磊说:“我们去向总经理提出抗议吧,到马尔代夫去建立分公司,派副总经理和其他人员去不就行了,干吗让我们也去受那份罪呢!再说,公司会讲英语的人也不只我们两个,而且我们在新加坡干得很好,工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何况马尔代夫的条件远不如新加坡,那么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听说有钱都没地方去花!”“可是,身为公司的员工,我们应该服从领导派遣啊。”曹磊不那么认为,他说,“正因为我们俩英语说得最好,领导才派我们去的。因为英语是马尔代夫的官方语言,我们去了,易于和当地政府沟通,办什么事就会少遇到一些麻烦。再说,我也很乐意去马尔代夫工作。”“可是,马尔代夫的条件太差了,我们去了后,说不定还会让我们去码头当搬运工,帮助船员们卸货呢!”马华打定主意,立即给北京的总部打了电话,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去马尔代夫,要求继续留在新加坡。
“既然你不愿意去马尔代夫,那就回北京吧。”总经理说。
马华高兴地回到了北京,可当他跨入公司总部的大门时,收到的却是人事经理递来的由总经理亲自签发的解聘书。
而曹磊在做好新加坡分公司的工作交接后,便随那名副总经理去了马尔代夫。到马尔代夫后,由于人手不够,曹磊既是分公司与当地政府的联络员,又是后勤管理人员,有时公司的船回到码头,他也得上船当搬运工。总之,分公司哪里需要,他就被指派到哪里。对此,曹磊丝毫没有抱怨,而是认真地执行每一道工作指令。
一年后,鉴于曹磊的优异表现,总公司任命他为马尔代夫分公司的经理。而此时的马华,还在北京的人才市场上到处找工作。
正是由于曹磊积极地完成了每一道工作指令,得到了公司的赏识,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职场中,每一个老板都希望员工行事积极,遵从每一道工作指令,能够为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和进步。同样的,这也是一个人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
一个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通过积极、艰苦的跋涉,才能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在职场中,每一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积极做事,看到他们为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和进步。职场中需要这样一种积极行事的状态,有目标有动力地工作,不断开拓不断挖掘新的领域。只有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人,与公司共同走过泥泞的路,才能与公司一起进步。
缘而相聚,心怀公司
为人子女行孝需要尽心尽力,不论贫穷、落后、生病、快乐、进步都要与父母风雨同舟,甘苦与共,这是责任和义务,更是孝心的直接体现。
在职场中,是否能够与企业共进退也是考验员工的一个方面。时常听到有人说:“企业垮了那是领导的事,与我没关系,大不了换个地方。”然而,企业不仅给你提供舞台,还为你提供展示能力、锻炼能力和发挥潜能的机遇,让你实现人生抱负,拓展职业人生,员工应为此感恩并负责工作。
“企业兴亡,人人有责。”员工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要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的意识,心忧企业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因为企业就是你的船,一旦上了船,你就要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将自己的行动与企业的荣辱联系在一起。
员工要懂得感恩,用负责工作去回报企业,去支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只要心怀感恩之心,无论什么岗位都能实现人生的飞跃,43岁当上全球快餐巨头麦当劳CEO的查理·贝尔,就是很好的佐证。
查理·贝尔的职业生涯始于15岁。1976年,年仅15岁的贝尔于无奈之中走进一家麦当劳餐厅,他想打工赚点零用钱,也没有想到以后在这里会有什么前途。他被录用了,工作是打扫厕所。虽然扫厕所的活儿又脏又累,但贝尔对这份工作十分珍惜,并一直对公司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收留自己而感恩不已,因此,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十分认真。
贝尔是个勤劳的孩子,常常是扫完厕所,就擦地板;擦完地板,洗洗手,又去帮着翻正在烘烤的汉堡包。不管什么事他都认真负责地去做,他的表现令麦当劳打入澳大利亚餐饮市场的奠基人彼得·里奇心中暗暗喜欢。没多久,里奇说服贝尔签了员工培训协议,把贝尔引向正规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里奇又把贝尔放在店内各个岗位上。悟性出众的贝尔不负里奇的一片苦心,经过几年锻炼,全面掌握了麦当劳的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19岁那年,贝尔被提升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麦当劳店面经理。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那里的业务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欧洲地区总裁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负责人,直到后来担任管理全球麦当劳事务的执行总经理。
公司是员工的发展平台,正是因为有了麦当劳这个平台,贝尔从一个厕所清洁工起步,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麦当劳公司的执行总经理,管理着世界最大的餐饮公司。成功后的贝尔仍对公司充满感激之情,在坎塔卢波去世后,他临危受命,接掌麦当劳大局,即使在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后仍继续坚持为公司工作了半年多。
在一些人看来,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员工,没有什么责任可言。有这种想法的员工,根本不懂得感恩,更不用说负责工作。一个不负责的人,不但不会忧企业之忧,想企业之想,而且会让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企业是一个载体,我们依赖它才得以渐渐发展和成功,因而也要有与其共进退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