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赏(或奖励)与惩罚广泛地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惩罚是最古老的道德教育方法之一。例如,在古代埃及教育中,体罚就十分盛行。古埃及有一条谚语说:“男孩子的耳朵长在背上,打他他才听。”在我国,“棒下出孝子”这一谚语在很长时期内几乎被看作孩子品德教育的最基本的准则。在西方有“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谚语。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奖励与惩罚的使用十分普遍。另一方面,用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仍然非常薄弱。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问题进行了深人地研究。许多教育家如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马卡连柯等都对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有过深入研究和论述。但这些研究和论述要给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还有诸多局限性。
首先,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关于奖惩的研究只是他们相关研究的一个部分,分散在不同的主题之中。所以,为实践需要而寻求理论指导的教育者们很难从某一个理论家的论著中找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所需的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指导。
其次,在教育领域中,即使是较为成熟的原理、原则和要求,在运用于实践时必须与一定民族在特定时期对教育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因此,在教育的主题和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今天,历史上已经提出的观念、观点、原理和原则也就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当前的实践。
第三,一定时期教育教学研究的主导内容和主题通常并非完全为实践的要求所驱动,它既受自身内在趋势的推动,也受研究者们在其互动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某些共同兴趣影响而超越或落后于现实的要求。因此,在目前研究文献中,实践者要找到与无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新策略及与热门话题相联系的资料极为容易,但要寻求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常见问题的较为科学的“理念”和“策略”则极其困难。这一现象在奖励与惩罚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学业负担等问题是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由于奖励与惩罚既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许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所以,正确认识奖励与惩罚在教育中的意义及对学生的影响,以便在较为理性的水平上自觉地使用教育对策与措施,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来自观察的资料表明,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育者在对学生实施奖励与惩罚时往往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出于权威心态、急功近利心态、报复心态和消极无奈心态,奖与惩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不恰当地使用惩罚而导致严重的、悲剧性后果的报道也时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中。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对学校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直到最近,有学者撰文指出,惩罚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惩罚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惩罚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惩罚的代价和风险、实施惩罚的度的限定、惩罚究竟应由谁来实施、教师惩罚学生的权限究竟有多大等问题仍然是教育领域中巫待解决和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教育的理念因时代而不同。但奖励与惩罚不因新旧理念的更替而消失。本书试对教育中关于奖惩认识的演变进行较为系统地考察,通过这种考察,较为深人、全面地揭示奖励与惩罚在教育中的功能,揭示奖惩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多方面的影响,并对教育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某些类型的惩罚对学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深人地分析,提出实践中合理使用奖励与惩罚的原则及对策,为提高教育实践中使用这一对措施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