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小仙思索要不要从树上飞出府墙,奔去看看是哪家公子的时候,那个白衣男子已经随着一位女子离开了她的视线。素小仙觉得自己那一刻鼻子有点酸溜溜,明明是个陌生男子,可这一幕仿佛已经印在她心上几百年了,她轻轻捶了自己胸口一记,从树上跳下,陪祖母进了屋。
今日许是乏了,她用过晚膳便回了房,莺儿给她端来了汤药,她很配合的吃了。没过会,困意袭来,她想扛却是没扛住,很快就卧床而眠了。这一觉她睡得很是安稳,次日清晨,她是在雨声中醒来的,今年的雨水特别多,莺儿知道素小仙已醒,进屋替她梳洗穿衣,如往日,莺儿为她盘了利落的少女髻,然后轻轻拿木梳为她梳着垂下的长发。
“小姐,莺儿祝你生辰安康。今日便为你簪三皇子送的那支卿云簪可好?就是有红珊瑚枝的,奴婢觉得今日戴着寓意好。”
素小仙透过铜镜看出莺儿的央求之意,知道她是为她好,便由着她,还打趣道:“那是不是今日要穿红色外衣,喜庆些?”
莺儿乐的以为主子开窍了,愿意像小女儿家般热心打扮了,忙接话,“那自然好极,老夫人今年给你做的几件衣裳,却是有件红衣纱裙,袖上缀着银丝白牡丹,奴婢这就给小姐拿来换上。”
莺儿都说了是祖母做的,素小仙便也觉得给老太太的好心给个回应,便开心的穿上了,看着镜中的自己,仿佛变了个人,她往日都喜素色,行宫宴时一身粉衣只为赴宴,今日不过生辰,却如此娇俏,脑子里灵光一闪,她觉得她今日会惊到语山,还有付居哥哥,想到他们匪夷所思的模样她就忍不住乐出声。
素小仙其实在京都呆的日子也就三年,十三岁的生辰过后,她便回了苏城伴着老太君,只每年除夕才会回京都看看,去年嫂子有了身孕,她便和祖母留在苏城守岁。在苏城的五年,她过生辰再简单不过,中午厨房会为她做长寿面,再烧几个她爱吃的小菜,她和祖母两人开开心心的吃面,午膳后那便是她自由活动了,祖母开明,每年她生辰都会在外头玩的稍晚些回府,祖母也不会刻意等她,还是作息规律的歇息。
今日下雨,与语山游玩是要耽搁了,素小仙正准备托人给焦语山捎信下次再约,他的马车已经到了素宅大门口,身形利落的下车,腰间的金算盘坠子摇晃的叮叮响,贴身护卫小锋给他撑伞,素宅的下人都认识他,免去了问东问西直接放行,焦语山进了室内,给老太君行了大礼,命小锋将带来的水果奉上,笑嘻嘻的,“老太君安康,今日来的匆忙,只带了点西域国的生果子,您和嬷嬷们当膳后水果。”
老太君知道焦语山的品性,虽行事铺张,却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很自然的从果篮里挑了个红色的果子,给了李嬷嬷,眉眼弯弯,“今儿个下雨,你们年轻人出去玩记得备件袍子,别着凉了。李嬷嬷,咱就在府上吃着果子话家常。”
素小仙走到前厅,与语山遇了正着,还没开口打招呼,焦语山快步上前,将她从头到脚审视了一番,啧啧称赞,“我说寿星大人,以后你就这么穿吧,本公子觉得甚是喜欢啊!”
说完就拉着她往外走,小仙边跟着他出府,边回头与祖母报备:“祖母,我与语山出去玩。晚膳不用等我。”
两人上了马车,素小仙用衣袖帮焦语山擦了发上的雨水,笑呵呵的说:“本想今日不出门的!你竟自己上门来了。快说,带我去哪玩,这雨看着一时半会停不了。该找个可以避雨的地方,温上一壶青梅酒,吃着香喷喷的烤鸡,做个倚楼听风雨的江湖梦。妙哉!”
焦语山听她讲的美滋滋,也不与她打谜语,掀了帘子对着驾马车的小锋说了三个字,“琳琅阁!”
饶是见过世面的素小仙,听到这三字就没忍住跟着叫了出来,“琳琅阁!”。她拉着语山的袖子,掩饰不住眸子里的好奇,因为在苏城,进琳琅阁是可遇不可求的,听说琳琅阁里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又听说琳琅阁里美女如云,甚至有传言,进了琳琅阁,便可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传言难辨真伪,但众人对琳琅阁是趋之若鹜,而这琳琅搁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月仅接待一位贵客进阁,且需满足两个条件,一即黄金万两,二即阁主点头许可。
琳琅阁出现在苏城的这一整年,素小仙从没听说焦语山进去过,他今日能带她去,真不知下了多少血本,素小仙忍不住对着焦语山竖起了大拇指,随即抓起他腰间的金算盘,打趣道:“语山,你是不是悄悄给这金算盘开了光呀,如此幸运能进琳琅阁。”
焦语山兴致勃勃给小仙算了一笔账,那黄金万两他去年就依次排名交了,若是年底没轮到进阁,那银两是原封不动退回的。可若是轮到了,那不仅有面,据说进阁随意挑一件阁内的东西买回收藏,那也是稳赚的。他侃侃而谈,唯独没告诉小仙今日进阁实是为她挑选礼物,若她喜欢哪件,他便带走哪件赠与她,闲聊间,马车已经缓缓停下,小锋声音传来,“公子,琳琅阁到了。”
琳琅阁所处之地并非如它本身那么世俗,而是藏于山林之间的福全寺内,福全寺傍山而建,全寺占地庞大,但大隐隐于山,而琳琅阁便是大隐隐于寺。小锋将马车停在寺门口的东侧,今日恰逢三月十五,雨中的香客络绎不绝,寺门两侧树木葱葱,中间是一两米高的炉鼎,铜鼎边缘及镂角都散落着不少铜币,地上更是铺了厚厚一层。
焦语山扶了小仙下车,小锋欲为他二人打伞,被语山拒绝了,他右手扬起身上的浅蓝色锦缎披风,挡在素小仙头顶,两人相视一笑,加快了脚步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