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德有才是良才,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才无德是无赖,可见,德育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德育教育的内涵很广泛这里笔者就集体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当前,中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种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使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交往、谦让、帮助和照料的体验,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单元楼房的居住环境使中小学生平时也缺少与其他的人、群体、同龄孩子间交往和合作的机会,“集体”、“他人”和“大家”的观念差,有的甚至造成个性、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实施集体意识、观念的教育,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学会关心他人,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合作,适应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中小学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链条中,集体主义教育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集体主义教育承接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更加贴进学生实际,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和升华;集体主义思想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价值观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原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是一条“主要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把学校作为培育集体意识和观念的起点,作为培养集体主义的摇篮,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识。目前,我们学校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已经很明确。
《小学德育纲要》要求,热爱集体的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中学德育大纲》要求,初中主要是:进行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
高中主要“进行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助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目前,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途径和方法的问题。学校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讲有显性和渗透性教育两种。显性教育的方式我们运用的比较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成份,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形式的多样化,新生一代在关注个人需求上的增强,教育的任务加重了,显性教育的效果却越来越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借鉴外国学校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渗透性教育。
现在各国包括集体意识和观念在内的许多教育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十分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重视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渗透性,比如美国讲“人的自尊、自信、自主”是生存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是通过《三条腿的凳子》的故事来进行教育的:一个凳子必须有三条腿,才能形成一个平面,才能稳定,缺一条腿也站不稳。相比之下,我们教育的题目却过于呆板和成人化,像“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可以说是一个个口号,一条条标语,如果学校教育把集体主义教育等都要变成一种“口号教育”,学生一看题目就知道老师要说什么,听了上一句就知道下一句的内容,就会缺少深疑和悬念,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研究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把他们当成孩子而不是成人,让题目发人深思,特别是具有童真、童趣和童乐,是我们应努力的一个方向。另外,我们应该注意排除两个方面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干扰:一个是不平等,另一个是分数。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有自己特定的“道德”、“规范”的价值“准则”。在班级体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所有成员的平等性。班级虽然设有班干部,但并没有特权和等级,没有报酬和个人利益,只有在班集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都是义务为班集体服务,这一点需要引起班主任老师的高度重视,班干部一旦养成一种“干部”的优越感,有了一点“小特殊”、“小特权”,破坏了同学之间这种可贵的平等性,将会从品格的源头上影响集体主义品质的培养。
同样,它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分数的干扰也不容忽视。学校以考分评价教师,教师和家长以考分评价学生,这种以分看人、取人、待人的教育评价观,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裂隙,影响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环境气氛受到影响,教师和家长无意之中用分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影响了学生团结和友爱,降低了集体的凝聚力。
渗透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各学科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狠抓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开展教育。例如体育课在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地理课通过介绍祖国秀美的山川、奔腾的河流、丰富的宝藏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开发和建设家乡大好河山的教育,语文课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集体、关注社会的未来与发展。
对学生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讲求教育的实效性,既要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教育手段科学化、艺术化、多层面化,才能真正起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觉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总之,集体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没有集体主义教育的德育教育也就如同在沙滩上修建房屋一样,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