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镇千年以来都保留着独特的建筑工艺。青石板、青岩墙透露着古镇满腹的历史气息。巷口子也是古河镇千年以来的最大的宝藏——旅游业的发展,让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
巷口子在老街上分布极其密集,从街头至街尾,似乎有几百个巷口子,但是没有人细数,谁有那闲工夫?再就是有些孩子,立誓要数一数,数到几十个的时候,总会叫那街边的豆腐干、炸甜糕、棉花糖给吸引开了。周正数过的人,没有。但是后来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是拟定有一百一十八个巷口子,对这数据,没人较真。街上,大家都揣着一颗不为人见的心,为了生活,到处奔走。
巷口子很窄,像一道没有扇叶的扇叶门,像胡同,老北京的胡同,但是北京的胡同口儿很乱,这头接着那尾,这尾通着那头,是相互通达的,方便。巷口子不同,不同在里面,往里走的话,顶多三五个岔,且与其他的巷口不通,是以前当地人囤粮,囤货的地方,现在大多堆着附近人家的杂物、破旧的平车,还有少见的乞讨者窝在蓬蓬的杂物里。
古河镇的排布不难想象。镇就是一个镇子,有那么十几条老街,街道两旁有住人的房子,有楼房,有青石砖砌成的古房,还有就是巷口子,巷口子分布密集,却没有什么规律,像是嵌进古河镇的装饰品;古房不多,大多是空的;公寓般的楼房都是后加上去的;交错无序却浑然天成般的古河镇,吸引了许多前来寻古的文人墨客。现在的旅游业也都由这些古老的墙砖带动起来了。
街上常年行人不断,也有不少小摊小贩在这里谋生。每至饭点,油烟香呛着老街和行人。吃摊点的有当地人也有旅客,大多没什么架子,不会摆什么谱。一时间,街上热闹了起来,端着饭碗找座儿的;寻着香味往这里赶的;辣子油溅到眼里揉眼睛的,乱成一片。
早年,旅游业还未兴起的时候,由于街道两旁的房子构造奇怪,巷口子又没有太大的价值,有人提议翻新老街,遭到不少人抵制,都说翻不得,会打搅了神灵。古镇居民闹了几天,便再也没人敢提这茬。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这巷口子唯一的缺点,也就是巷口子太多,晚上挺怖人的,谁也不知道会不会从哪里窜出几条疯狗。当然,这只是当地人的玩笑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