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瑀,北魏西征将军张彝的儿子。上书请奏修订选官的规定,希望不要把武将列入朝中士大夫的范畴,以此来限制他们。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甚至那些不满意此举的人们在大街上张贴告示,约定集合时间,打算前去屠灭张家。张彝父子得知此事屈辱平静自如,不以为意。
二月二十日那天,羽林、虎贲等将近一千人,一同来到尚书省门前叫骂,用瓦片、石块砸尚书省的大门,并指名道姓要找张仲瑀的哥哥张始均。尚书省的官吏们都害怕极了,不敢上前阻拦。没有找到张始均,又无人阻拦,便越发肆无忌惮!点着了路边的蒿草,手持石头、木棍攻入张家屋内,将张彝拖到堂下,肆意的殴打、凌辱,最后还一把火烧了张家大院。跳墙逃跑的张始均,半路又折了回来向贼兵们求饶,希望他们能饶过他的老父亲。贼兵们不但没有理会,还趁机又将张始均暴打了一顿,并最后将他活活投到了火里。受伤的张仲瑀逃脱了,而父亲张彝被打得气若游丝,两天后便撒手人寰了。这件事令附近的人们大为震惊。但是,只有闹事的羽林、虎贲中穷凶极恶的八个人被胡太后杀掉了,其他的就没再追究了。二十五日,朝廷颁布大赦令来安抚他们,并最终宣布武官有资格入选。一场动乱似乎一触即发!
吏部尚书李韶在了解到此次朝廷选拔已然是僧多粥少,就停止了录用工作。这一举措遭到很多人的埋怨,朝廷也用殿中尚书崔亮替代了李韶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崔亮很快便上书奏请制定新的录用标准,他建议不管应选者聪明与否,只把待选的时间作为录用依据,优先选择待选时间较长者,这一建议受到了那些待选时间较长的人的一致好评。
崔亮的外甥司空谘议刘景安给崔亮写信说:“商周时期选拔官员由乡间学校直接选拔;两汉时期改为由州郡推荐;魏晋时期在遵循了汉代的旧例的基础上,又在各州郡设置中正一职主管此事,虽没有达到完美,但所选人才百分之六七十也都是比较高标准的。现在,我朝选拔人才只要求文采好,而不考察他们的实际情况;考察他们是否孝廉也只根据他们所写的文章,而不看他们在治理国家方面有无方法;即使设立了中正官职也只是通过他们的姓氏辩识,而忽略了应选者的才能、品行,所以我认为选取有识之士的条件太狭窄,优胜劣汰的思路也不严密。既然遴选官员之事主要由舅舅来负责,我希望舅舅就改掉那些有失偏颇的制度,最好不要以待选时间长短来作为任用的标准。否则的话,天下的有识之士谁还会把名节和品行作为自己修为的第一要务呢?”。崔亮回信说:“你说的确实有深刻的道理,但古今不同,我认为如果时机合适,就应该大刀阔斧的改革,所以前不久我才采取了那样的办法。你引用古人的例子来责怪我,这与古时候子产铸造青铜刑书来挽救时弊,而叔向却嘲笑他的举措不合先王立下的规矩有什么区别?”
洛阳令代京人薛琡也上书说:“官吏手中握着百姓的命运,如果选拔官吏只按他们的年龄,而不考虑他们能力的大小,那么吏部只需一名官员按顺序用人就可以了。那些待选的人就像排队飞行的大雁一样按顺序被选来选去,或者拿着名册,把那些应选的人员像串起来的鱼一样排好然后由按顺序叫名字就可以了,怎能叫做遴选人才呢?”薛琡的上书,没有得到答复。后来为了这件事,薛琡还亲自请求拜见皇上并再次上奏:“请陛下下令补任郡县长官的职务,并由王公大臣来推荐合适的人选。”因此北魏孝明帝下令让大臣们议定这件事,可事情还是不了了之。后来,吏部尚书又被甄琛等人接替,考虑到论资排辈这种办法对他们很有利,崔亮之前实行的遴选办法就被沿用了下来。也正是从崔亮开始,北魏的选拔任用官员制度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