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史学家刘向关于读书曾经说过一句最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说读书可以医治愚昧,启蒙心智。书读得多了,自然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一句话,读书可以改变生命的质量!
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向所说的读书的益处的前提是“善读之”。何谓“善读”会读!一个会读书的人才能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当下是一个读图的时代,画面的诱惑力远胜于文字。写书的人多了,可是好书少了;读书的人少了,读好书的人更少。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尤其时下的出版物林林总总,让人难辨良莠。如何“善读之”便成了读书最关键的要素。
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践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从而获得文明修养、阅读净化心灵世界便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灵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人生由童年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刻,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读到的是什么,就有可能把他们引领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看到的和读到的都应该是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
这样,才能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才能让孩子们树立起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鉴于以上的教育目的,我在名著(及美文)阅读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抓住经典篇目,随时进行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审核编订而成,在选择文本上可谓是精中取精,忽略教材而另取其他是不明智的选择。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来都是以课文为主,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指导名著阅读,适时验收
汉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和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语文修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名著。而且我们知道,所有的文学名著都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对读者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布置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名著的阅读。
初一开始,要求学生阅读孔子的《论语》、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意)亚美契斯的《爱的教育》、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施耐庵的《水浒传》。为了使阅读取得最佳效果,我根据名著的内容特点有效地指导和检查学生阅读。如写读后感、人物评论、改编戏剧、问题训练、看影视作品、教师专题讲座(每一部名著必做)等等。
开展美文鉴赏,开拓视野
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度地学习之余,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我每周利用一课时开设了名家美文鉴赏课,由教师从现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选取最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师生一起进行阅读和鉴赏。
在第一堂鉴赏课上,我推荐的是香港作家陶然的《别离的故事》。文中作者写了自己的三次离别,抒发了别离的无奈、感伤和留恋。身处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因为人生阅历的原因还没有经历大的离别,不能透彻地懂得离别的含义,可是在他们阅读过的作品中,关于离别内容的文章并不少。
但是阅读之后,学生惊喜地发现,这一篇文章独具特色,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少年时离别父母远走异乡的兴高采烈,青年时期离别恋人的惆怅无奈,还是与老友离别的无语沉默,在作者的独特笔法的渲染下,无一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虽然是作者的别离,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视野,浓缩了每一个人必经的人生别离!
鉴赏课之后,我留了一篇练笔,题目也是《别离的故事》。因为感动于陶然的别离,所以学生的那篇习作,写得格外的精彩。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之于生命教育意义的一些尝试。虽然收到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坚信我所做的是对的,我所走的路虽然漫长却是通向永久的光明,而行走在路上的我和我的学生内心也充盈着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