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城,位于赣水与大江的交汇口,隔大江与齐国相望,历来为吴楚争夺,几易其手。然自齐楚结为同盟以来,楚国已牢牢占据此地,并以柴桑城为据点,防备吴国。此次吴国二十万大军攻楚,抵达赣水以东一带便驻扎宿营,数天来都未越赣水进攻,楚军上下,对此状况都深感疑惑,大为不解。
楚军大营里,春申君黄歇召集众将议事。
“诸位,吴军此次主动进犯我大楚,兵不过二十万,况且由吴国太子领兵,也并未出动什么元勋宿将。到了赣水边又裹足不前,陈兵扎营,不知道是何道理。今日,本君召集诸位将军来此,就是希望广开言路,共同商议对吴征战一事。”东线楚军统帅,春申君黄歇缓缓道。
“末将以为,我楚军宜当固守,不可贸然攻击楚军。”一个直性子的将军说。
“末将也以为,我军不可轻动。吴人向来阴险狡诈,此次定是在酝酿什么阴谋,我军若贸然进攻,有可能落入吴人陷阱,望春申君慎之。”一个略显稳重的将军说道。
“不然,吴人阴险狡诈,天下皆知。但两国交战,还是统帅、兵力、粮草的较量,吴人这些都不占优,这才是他们驻扎在赣水东侧停顿不前的原因,恐怕是他们和秦人达成了什么协议,只为拖住我们这二十万大军罢了。”将军李园说完,自以为切中要害,还有点洋洋得意。
“李将军所言有理。末将以为,吴军摆出一番固守架势,恐怕只是在等待什么。吴国南境,越族蛮夷极为好战。末将觉得恐怕是这越族蛮夷又在边境滋事,牵扯住了不少吴军。一旦南境事了,吴人定会调集南境之兵赶来增援,若是到那时,恐怕我等就只能防守,毫无反攻机会了。”将军景通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在这之后,又有几位楚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说应当固守的,有说应当主动出击的,各人也都纷纷拿出理由佐证自己观点,一时间争论不休,始终不能形成一致意见。
“够了,不要再争了。本君是叫你们来议事的,争吵不休,成何体统!本君已下定决心,诸将只管按命令行事。由李园将军演练水军,准备渡赣水事宜。景通将军操练士卒,演习战法。其他一干人等,各司其职,勿要走漏消息,本君将择黄道吉日与吴人决战!”春申君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高声对着一干将领说道。
“遵令,末将告退!”一干将领答完话后,纷纷出了营帐。
只剩了春申君独自一人在大帐内静静思考。“我本不欲主动出击,但唯恐北线抵挡秦军不住,那我大楚就危矣!所以只能稍微冒些风险,希望能一举击溃吴人,再回援郢都,以防秦人诡计。况且我已派人与江北齐国援军联系,相约夹击吴军,只要齐人应约,我军必胜!”春申君默默想到,然后带着希冀的眼神望向了江北方向。
江北齐军大营里,齐军主帅孙安已经接到了楚国春申君发来的信件,看完羊皮纸,孙安暗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愁着大王的密令如何实施,这楚国人就送上门来了。”原来齐王之前密令孙安,不可率军疾奔郢都,当以设法和春申君之楚军合力打败吴军为第一要务。孙安之前已找借口向楚国莫敖屈建说了要先帮助楚国击败吴军,为此便只派了两万骑兵先赴郢都以稳定楚王之心,有了春申君的书信,那这两万骑军也不必再派往郢都了。
“来人,速速令人传令骑军统领,叫他率骑军立即赶回来与我大军汇合,不得有误!”孙安吩咐着帐外亲兵。
“是,元帅。”很快传令兵便出发了,直追出发不到一天的骑军统领。
“来人,再将此回信送于楚国春申君大营,切记交由春申君亲启。”孙安又吩咐一名亲兵道。
很快,又是一匹快马飞驰,直奔楚国大营而去。
“来人,将此奏报加急送回临淄,报于大王。“孙安再次吩咐道。
又是一片快马出列,军士上马后便飞速奔向临淄。
※※※※※※※※※※※※※※※※※※※※※※※※※※※※※※※※※※※※※※※※※※※※※※※※※※※※※※※※※※※※※※
春申君黄歇接到齐国的回信后,立马打开阅读,待读完信件,高兴的大声说了句:“好!”之后便召来几名心腹将领,一番交谈布置,直到半夜,众人才纷纷散去。
同一时间,吴军赣水东侧大营里,吴国太子正在接见两个黑衣探子。
“参见太子!”两人跪下向吴太子行礼。
“起来吧,快将探得的楚军情报一丝不漏的告诉本太子。”吴太子有点急切的说。
“启禀太子,楚国大营内一众将领本来对主动进攻我军还是在赣水西侧固守争论不休,意见并未达成统一。不过春申君已下达军令,会择日选择吉时对我军发动攻击。”一名探子沉声回答道。
“很好,那江北齐国援军的动向呢?”吴太子看向另一名探子。
“回禀太子,齐国援军只派了二万骑兵缓缓向郢都方向行进,剩余八万步军仍然驻扎在黄石。”另外一名探子也答道,不过他脸上却带了几分忧郁。
“怎么,你还有话要说?要说就说,不要吞吞吐吐。”吴太子有点恼怒。
“太子恕罪!只是此情报还不甚准确,还望太子明辨。我军探子在云梦泽东侧小道发现一支齐国骑兵,不知意欲何为。”这名探子有点吞吞吐吐的说。
“什么!那为什么不派人探查清楚!”吴太子这次是真怒了,冲这名探子咆哮道。
“回禀太子。因为那支军队的斥候太强,我军探子刚发现这一情况就被他们追杀,探子拼死赶回,刚把这消息告诉我便断气了,我来到这里之前已经又派人去查探了。”这名探子额头上冷汗直冒,还是咬牙将这些说了出来。
“你做的很好,有新的消息再来及时禀报,你们先下去吧。”吴太子对两人说道。
“是,太子!属下告退!”两人很快便退去了。
待两人走后,吴太子在营内踱步,想着:“这支神秘齐国骑兵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去哪里呢?真是扑簌迷离,只是希望不要影响父王的计划!眼下楚国人已经按设想的行动了,就看齐人可上钩了,还真是期待啊!”吴太子想完,再无他话。
第三天半夜三更时分,赣水一带西北风大作,赣水西侧楚军突然全面向东岸吴军发起攻击,一时间赣水上各色船只穿梭不停,这些船只既有渔家小船,也有艨艟战舰。待吴军发觉之时,已有大部楚军登陆。
楚军大多将领都身先士卒,带兵猛冲吴军营地,加上事出突然,吴军营地顿时大乱。好不容易等吴军组织起来,楚军已然全部渡过赣水。一时间厮杀呐喊、兵器交接之声不绝于耳。不知是楚军过于勇猛无敌,还是吴军过于虚弱不堪,战场上吴军渐渐不支起来,楚军士卒见此,更是士气大振,作战更加英勇。正当此时,大江北面齐国援军开始渡江的消息传来,吴太子便下令鸣金退兵,吴军开始边打边撤,慢慢脱离战场。楚军在追赶一阵后,也鸣金收兵,不再追击。
“春申君,何故鸣金放任吴军退去?”将军李园不解的问向春申君。
“我军既已击退吴军,东线威胁已除,本君自当率军赶回郢都,以防备秦人。追杀吴人,即使将他们杀尽,万一江汉一带被秦军所占,我等安归?”春申君望向李园,语气中带了些责备。
“是末将思虑不周,还请元帅恕罪!”李园瞧到了春申君脸色不善,赶紧告罪道。
大半日后,齐国军队也都全部渡过了大江,正在集结,准备进攻吴军。这时,孙安却收到了楚军已经击败吴军,吴军正在向余杭方向后撤的消息。“这吴人打仗还真是不行,没想到已经被击溃了,传令下去,骑军抓紧追击,追上吴军后只须缠住即可,千万不要恋战。本帅亲自带领大军随后赶来支援。”孙安吩咐道。
反观吴军,虽然是在败退,但退兵却甚得章法,有条不紊。吴太子在马上骑着,身边跟随了不少将领,若是有人能看到他们的脸,一定会很奇怪,因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一丝焦虑,有的反而是丝丝兴奋神情。吴太子对身边的一位将军道:“派人前去通知了吗,让芜湖守军按计划行事吧!”
“回禀太子,已经安排下去了,相信几天之后芜湖守军就会与我军汇合了。”这名将领向吴太子回话道。
“好,传令下去,我们也要加快速度,与齐军保持适当距离,既不让其轻易追上也不要脱离他们的视野。”吴太子下令后,便不再说话,吴国大军仍有序后撤。
很快,柴桑城下,齐楚两国联军大破吴军,并且齐军正紧追吴军的消息便向天下各国传递,引起了一片惊叹和些许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