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二年,比起去年的惨事多发,今年的种种简直可以用诸事太平来形容,并未有什么大的震动,最大的事也不过就是哪个地方又滋生了些贼寇,北边的鲜卑又寇掠了并州之类的。
但渐近岁末,南边扬州庐江郡的舒县城里,却是有件天大的事即将发生——那便是甘逊与陶棋今日便要出舒县下江东,去丹阳进到扬州刺史臧旻的军中,亲上阵杀敌,为国讨贼了。
这对于别家的人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可于陶夫人来讲,却是大得不能再大的事。
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那个游学在外数年,才归家没几天的弟弟,另一个则是自己一直看在身边长大的儿子。身为姐姐和母亲,她心中的不舍是难以言喻的。
陶夫人并非是那种不明大义的妇人,她深知自己弟弟与儿子此行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全家平安无虞。对于甘逊来说,这次若是能够在军中立下军功,对于他今后的仕途无疑是一个好的助力;而对于陶棋来说,这孩子自小疯癫,什么东西都未能习得,唯一可以为人称道的便是神力天生,但落在身上还不是多好的名声,若是这次能在军中大放异彩,倒也不失为一条以后的出路。
逼迫自己这样想着,那些在战场上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也就是先暂时抛掷脑后了。
可她嘴上对自己说着没关系,行为却也如自己那个小儿子之前一般,变得有些疯癫,在甘逊和陶棋要出城的前一晚上,她独自一人忙前忙后,也没有先急着在给家里招上一些下人。
就只是收拾衣物,因为害怕弟弟和儿子在军中穿不暖和,这么冷的天,太容易就落下病痛了。
半夜里又催着陶恭祖快些起来,去给甘逊还有陶棋寻上两匹好马。天刚蒙蒙亮就跑去了市集上买了许多陶棋爱吃的甜食糕点。至于最重要的盘缠,自然也是没少准备的。
但是,从军毕竟不是游学,她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唯一可以称得上有用的,也就仅仅只有那些钱财而已。
拥有着多年从军的记忆,甘逊可以晓得,在军中,什么所谓衣服甜食,那都是用不上的。至于马匹,从庐江到丹阳,需要过长江,运送不便就先不说了,即便是马匹运了过去,那里的地形也不便于马匹作战。只有钱财,倒不是说要贿赂长官,只是,在军中,有些小钱,是很利于跟同袍们搞好关系的。
但奈何自家姐姐如此煞费苦心,甘逊也不好当场回绝她的美意,于是,便同陶棋一起骑着马匹,带着甜食衣裳,在陶谦的亲自护送下,出了舒县城。一直到了渡口,陶恭祖才心思重重地将甘逊拉到了一边来。
“我有话与你说。”
加上这章还有四章没改完,进度有点慢,可能还需要个几天时间,有些东西得加进去,有些东西得删掉。改完之后应该进度就快了,主要前面没写好的话后面感觉会很迷,所以我还是想先把前面写到合格线以上再加快速度更新......